本报记者 郑盎 实习记者 杨卓卿 两会报道
当前,大多数老百姓对食品卫生和安全知识了解较少,主要依赖新闻媒体来获取相关信息。但是,由于一部分新闻媒体记者自身食品安全知识不足,导致其报道不够准确、不够严谨,动不动就扣上“有毒”、“致癌”的帽子,容易对公众造成误导,甚至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3月7日,《华夏时报》记者独家获知,为此,台盟递交了《关于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网》的提案,提出一下五点建议:
1、建立建议由卫生部牵头,协调农业、工商、质检、食药、环保、商务、进出口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共同组成食品安全信息提供单位,搭建起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系。
2、建议卫生部推动和加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食品安全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采集体系。
3、打造网站、短信、电视、报纸等全方位覆盖的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网络,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网络。
4、建立食品专家库或委托专业机构,对食品安全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分析整理,加强食品安全预测,实现食品安全预警。
5、针对当前广大生产者、消费者食品卫生和安全方面的知识匮乏,加强食品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