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买处物业会高朋
客不离货,财不露白,这是国人对待财富的传统观念。随着中国富人群体日益庞大,他们也对私密社交场所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北京,一些顶级富豪会直接购买二环内的四合院做自己的私人会所。
去年下半年,北京的豪宅市场销售火爆。有机构调查发现,高端住宅特别是顶级豪宅的消费方式与普通住宅截然不同,豪宅的消费更倾向于调整家庭资产结构,不少豪宅购买者更把豪宅当做个人社交场所。
社交功能凸显
豪宅的定位、价格决定了其只能为少数人所有,是财富、身份的象征。随着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当前一些豪宅购买者试图把“生意做进家里”。这部分需求受到房地产策划机构和开发商的注意,会所型豪宅应运而生。
北京通州的京杭大运河河畔坐落着12 栋中国大院式别墅,其中的楼王占地约6 亩半,建筑面积接近2200平方米,餐厅能够容纳10—20 人就坐,还设有恒温酒窖、SPA、桑拿等空间设施。
这片名为“运河岸上的院子”的豪宅在设计之初,就本着“生活 生意”的设计理念。据该项目的负责人介绍,一些有钱人希望能在家里与生意伙伴聚会交流,正是这样一些需求,使得豪宅居住之外的社交功能逐渐彰显。
“运河岸上的院子”在空间和功能设计上,更像是私密的小会所,不仅有超大型客厅、餐厅,还有酒窖、吧台等一些会所标配设置。此外,大部分客房还参照酒店布局,将休息与小型会客的功能融为一体。
万科推出的坐落于北京CBD 的“万科·大都会”高端项目,是会所型豪宅的另一种样式。万科从设计之初就将其定位为“私人会客厅”,无论在户型和功能上都更注重社交功能。
据了解,“大都会”主推300-500 平方米的精装两居,总价在1000 万—5000 万元之间。除充分考虑会客功能外,还特别为业主预留了藏画、藏书和藏酒等空间,并可根据业主需求提供定制式设计。
“大都会弱化了居住功能,它一般只有两居,且价位不低,客户肯定不会首先考虑用作住所。”万科的一位工作人员坦言,“我们的目标客户主要是高收入企业主,供其作为私密的、高品质的社交之用。”
投资会所豪宅不“贴本”
有人戏称,买一套豪宅,中国就少了一个千万富翁。一套具有会所功能的豪宅,动辄千万甚至上亿元。这样的投资短期会对家庭的资产结构产生很大影响,增加流动性风险。不过,会所型豪宅的价值不能仅仅从账面考量。
一位大型集团公司的老板将其位于北京东城区的豪宅打造成了私人茶室,茶室里陈列着出自名家的紫砂壶珍品。茶室不对外营业,仅供主人招待其圈子里的朋友和生意伙伴。
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总说,如果要说茶室的回报,那就是扩大了自己的交际平台,朋友越来越多,谈生意的成功率更高。
目前大部分会所型豪宅都不以经营为目的,而是生活、生意、社交的一种融合和延续,更能彰显主人的品位和生活情趣。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会所型豪宅仍然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一些人已经把生意做进了“家”里。
名模马艳丽早在1999 年就建立起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如今在业内已享有一定声誉。为了进一步提升品牌品质,近日她打算将自己位于北京东五环的别墅改造成服装高级定制会所,专为高端客户提供服务。
会所型豪宅更保值
真正的豪宅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区位、天然形成的绝佳环境以及无法再生的人文价值,尤其在城市核心位置的豪宅,是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有很强的保值功能和增值潜力。在2008 年金融危机中,纽约曼哈顿的豪宅在全美楼市跌幅最小,而在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豪宅市场在整个香港楼市中最快恢复。
会所型豪宅无论在位置和建筑设计上都属于豪宅中的上乘品,而且应对着高端人士对私密性、硬软件品质、交流平台等方面的需求。作为舶来品的会所文化在中国才刚刚起步,随着中国富人数量和质量的提升,类似的会所型豪宅的价值将日益凸显。目前市场上会所型豪宅的供应不多,很多房地产商都在筹划推出相关项目。可以预见,未来无论是自用还是投资,会所型豪宅都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会所型豪宅的四大特征:
1 占据稀缺地段资源
稀缺地段资源或是城市核心商务地带,或是市区板块的森林绿地,或者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或者具有历史传承的人文资源。
2 周边配套齐全
会所型豪宅除了要具备普通豪宅应有的生活配套外,还具有完备的商务配套。如高尔夫球场、城市核心景观带周边,以及各方面配套齐全的城市中心商务圈等。
3 空间规划合理
会所型豪宅空间规划不同于一般豪宅,弱化居住功能,除了大会客区,还要内置会所功能、品鉴区和收藏区等,有些甚至有高尔夫练习场。
4 硬软件过硬
硬件质量包括房屋的建筑质量、装修质量、周边配套设施质量,软件质量包括物业和配套服务等软环境。同时,会所型豪宅的私密性也非常高。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