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别离”

作者:岳巍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4-10 23:43:00

摘要:人们仿佛忘记了从1979年开始是谁帮助他们重振英国,人们对于撒切尔夫人不再“感恩戴德”。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岳巍 北京报道

    2013年4月8日,格兰瑟姆一个杂货商的女儿,安息主怀。
    正如玛格丽特·希尔德·撒切尔在世时一样,她这最后一次的“别离”,依旧毁誉参半。
“这是我该得的”
    撒切尔夫人的首相生涯从53岁那年开始,之前的时光,或可看做她为了进入白金汉宫亲吻女王的手背获得任命而做着准备,尽管一开始,她自己可能都没有那样的企图心抑或没有料及自己有朝一日能够真的登临权力顶峰。
    1979年,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击败了詹姆斯领导的工党,在英国下议院635个议席中领先后者43席,其实在那次投票还未结束的时候,保守党就已经胜券在握。之前击败了党内竞争者成为党魁的撒切尔夫人已经没有悬念地成为唐宁街10号的新主人。
    在她未来几年的住所前面,撒切尔夫人,这个已经实际掌握英国最高权力的女人,发表了一个简短的声明——我想圣弗朗西斯的话适合今天的场合——哪里有无序,让我们把和谐带到那里;哪里有怀疑,让我们把信任带到那里;哪里有绝望,让我们把希望带到那里。现在选举已经结束,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祖国服务使她更为强大。
    在这个声明发表之前,或者说撒切尔夫妇来到首相官邸之前,她的助手们就已经带着各种文件来到这里。这符合她一向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如果偏执地追根溯源,这显然是她从小就养成的习惯。在父母灌输的信念指引下,玛格丽特心中一直秉持乐观态度,每日努力工作,用现金付账,坚持储蓄,不断进步。
    九岁那年,玛格丽特获得了诗歌朗读的奖金,她的小学校长因为她的“幸运”而祝贺她,不过玛格丽特的回答是:“这无关幸运,这是我该得的。”
    在格兰瑟姆这种小城镇,杂货店往往就是社区的“次行政中心”人们在这里会集,交换观点,十来岁起就在店里帮忙的玛格丽特自称在这样的土壤中,自己的“保守”的政治观点开始形成。她说在她十八九岁时,政治便“流淌在我的血管里”。
“英国需要铁娘子”
    进入牛津大学后,她很快成为该校保守党协会的主席。因为女性身份,她曾被阻挡在牛津大学辩论会的门外,这个英国政治领袖的“训练场”直到1963年才允许女性参与。不过这并未阻止玛格丽特进入政界的决心。
    凭借自己牛津大学理学学士的身份毕业,玛格丽特先后在两家化工公司担任化学研究员,工作之外,她很快在公司所在地埃塞克的保守党人中崭露头角。
    玛格丽特欣然接受并且满怀热情地投入了达特福德地区的下议院议员竞选。那一年她24岁,是最年轻的女性竞选者,而达特福德是工党的传统票仓。事实上,从一开始,玛格丽特就知道此次竞选自己注定要成为失败者,不过,至少扮演一次牺牲品的角色是进入英国政治殿堂的必修课。
    玛格丽特这门课修得极其漂亮,当地保守党领袖评价她不知疲倦地工作,并且能够记住每个人的名字,这使得人们意识到玛格丽特是“与众不同”的。
    1959年,在芬奇利,保守党占据优势的地区,撒切尔夫人,一对6岁双胞胎的母亲,以16260票的压倒性优势获选下议院议员。   
    从此,玛格丽特·撒切尔正式进入政界。此时,没有人会想到她日后会成为保守党的领袖,遑论英国首相,这其中可能也包括她自己。
    撒切尔夫人在保守党影子内阁中先后出任能源大臣、交通大臣以及教育及科学大臣。
    保守党在1970年议会选举中获胜,撒切尔夫人被首相希思提拔进入内阁,成为真正的教育与科学大臣。
    在她上任的第一个月便取消了向全国学校提供免费牛奶的政策,全国的幼儿园与小学学生成为她削减教育开支的祭旗者。
    不出意料的是这一动作引发了一连串公众示威,《太阳报》称撒切尔夫人为“牛奶掠夺者”。
    四年后,希思领导的保守党在大选中落败,撒切尔夫人先后挑战希思以及他所属意的接班人并最终在1975年成为保守党党魁。
    作为在野党领袖,1976年1月19日,撒切尔夫人在肯辛顿的社区会堂发表了一次演说,尖刻地对苏联作出抨击:“苏联人正不怀好意地存心支配世界,他们正极力使自己成为世上前所未有的超级帝国。”苏联《红星报》还以颜色,称撒切尔夫人为铁娘子,没想到后者对这一带有贬抑色彩的头衔欣然笑纳,并称当下的“英国需要铁娘子”这样的领导者。
    在其上任后进行的一系列政策改革中,国防开支遭到了删减,但是这并未阻止英国赢得马岛战争。1982年3月,阿根廷军政府出兵占领英属福克兰群岛(也被称为马岛)和南佐治亚岛之后,撒切尔夫人立刻下令英国皇家海军夺回群岛,并且下令对阿根廷舰艇施以攻击,这导致了1000多阿根廷军人丧生。英国在“马岛战争”中的胜利,似乎更验证了撒切尔夫人身为“铁娘子”的事实。
与工会的斗争及
未完成的铁路私有化
    事实上,阿根廷之外,面对北爱尔兰问题,撒切尔也表现出足够的强硬。
    1981年,一批被囚禁在北爱尔兰美斯监狱中的爱尔兰共和军和爱尔兰国民解放军成员,要求恢复5年前被取消的政治犯待遇。他们表达诉求的手段是绝食。
    撒切尔夫人在绝食开始的时候便持有坚定的强硬立场,她不仅一口回绝绝食者的诉求,并且指称“罪行就是罪行,无关政治”。
    1983年,撒切尔夫人再次当选英国首相,这一任期,她开始了酝酿已久的私有化改革,而这一项改革,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强大的工会力量。在保守党1979年赢得大选之前,撒切尔夫人几乎就已经拥有了将要对工会加以限制的计划。在第二个首相任期内,撒切尔夫人终于放开手脚。她要做的是关闭长期不盈利的矿井,这直接导致了1984年到1985年的英国矿工罢工。这场类似于阶级斗争的罢工运动并未能像以往一样以政府屈服结束,而是保守党政府如愿地调整了产业结构,工会力量被严重削弱。
    1985年,英国政府最终关闭了25个不赢利的国有化矿场,撒切尔夫人的坚定主张为自己的继任者梅杰在1994年把所有矿场私有化提供了前提。
    保守党赢得了1987年的大选,撒切尔夫人得以继续担任首相。她以货币主义取代凯恩斯主义的种种努力已经取得了丰收成果,对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已经接近完成。然而,推崇自由市场理念的撒切尔夫人,对英国的铁路私有化却始终表现出极大的谨慎和克制。
    铁路私有化并非撒切尔夫人的创意,希思政府时代就有此意,只不过囿于局势无法实施,以私有化为武器开拓自由市场经济疆域的撒切尔夫人,也只是出手了铁路公司的子公司,而将最终的私有化留给自己的继任者梅杰来完成。
    在1989年保守党党内选举中继续以压倒性优势连任党魁之后,长期拥有低支持率的撒切尔夫人开始不得不面对国内的压力。
    人们仿佛忘记了从1979年开始是谁帮助他们重振英国,人们对于撒切尔夫人不再“感恩戴德”。1990年,英国通货膨胀抬头,经济衰退萌生,失业率居高不下重现,而撒切尔夫人开出的药方中关于征收“人头税”的做法引起民众反感,尽管撒切尔夫人不愿引退,不过面对各方压力,她还是释放了权力,辞去首相职务并退出党内选举。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