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地产正文

楼市调控激活国企竞争力?

作者:刘力图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3-29 23:24:00

摘要: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已持续近3年,在民营中小型房企生存日益艰难的背景下,国有房企的利润增幅反而逐步扩大。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力图 广州报道
    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已持续近3年,在民营中小型房企生存日益艰难的背景下,国有房企的利润增幅反而逐步扩大。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国企利润同比增长9.7%,其中,施工房地产行业的利润增幅最大。
    面对日益高涨的土地成本,资金充裕的国企显然比民企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业内人士指出,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已迎来国企定价的时代,国企频频拿地王必将推高房价,因此,楼市调控应从国企入手。
国企从调控中受益
    财政部近日发布的《2013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表》显示,烟草、石油石化、电信行业依然位列“百亿军团”中。其中,建筑施工行业与机械、贸易、煤炭、电力等五类行业上缴红利数额位列“数十亿”范围中。
    实际上,除了《2011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表》在行业分类中单独列出了房地产一项外,其他年份的预算表均没有显示。然而,即使该预算表单独列出房地产这一行业,也没有显示任何该行业的预算和当年的实际收入数额。
    财政部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房地产行业数据比较敏感,因此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其上缴红利的数据已合并在建筑施工企业内。
    《2013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表》显示,2013年建筑施工行业上缴红利的预算为26.9亿元,较2012年实际上缴数额22.39亿元增加了20%。在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已启动的环境下,中央对这一行业的盈利能力预期依然很高。
    记者整理近几年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和结算数据,建筑施工行业2010年上缴红利预算9.8亿元,2010年实际上缴11.19亿元;该行业2011年上缴预算为19.81亿元,当年实际上缴21.92亿元;2012年预算为25.11亿元,实际执行数为22.39亿元。
    3年内,建筑施工行业上缴红利增幅超过100%,与中央级烟草、煤炭、电力等垄断资源企业增幅同步。
    记者从上述财政部官员处了解到,普通建筑施工行业近年的利润率处于低谷,难以创出如此高额的增长。
    “很难真正从账面上核实房地产业务对这部分收入的贡献,因为不少非主营地产央企,其地产业务的利润已经纳入其主营行业的核算范围内,如矿业、电力、航空等。”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一位研究人士表示。
    上述财政部官员表示,央企上缴红利一般以合并报表的方式“打包”计算,非主营房地产央企即使下属公司涉及房地产行业,也不会单独计算。
    上述中国社科院研究人士告诉记者,央企在房地产领域实际上缴的比例,较账面显示的数据要高。
    业内人士认为,楼市调控不仅没有打压国有房企,反而激活了国有房企的竞争力。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下半年,上海、广州、长沙、深圳、天津等城市的地王都被央企收入囊中,这些地王共计耗资251.36亿元,占全国地王总金额的六成以上。去年下半年,保利、中海、中化方兴、招商4家央企在其拍地时共创造出十余块地王。
    此外,央企拿地平均溢价率高企,甚至接近国土部50%的上限。据K8黄金湾土地网以全国100个城市为样本测算,保利拿地的平均溢价率达到47%,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万科20%的溢价率。
    据统计,2012年北京共成交37宗住宅地块,其中国企拿走了24块,占比高达66%。2013年1月北京成交的8宗经营性用地,全部被国企收入囊中。
“国进民退”趋势加剧
    “包括央企在内的国企,在房地产领域能够创下持续增长的高收入,加之国企的考核机制僵化,很难真正退出房地产行业,国进民退会持续下去。”华南某国有房企的人士向记者分析。
    此外,他还指出,国有房企依赖房地产业务,或通过土地增值获得持续收益的现象十分普遍。
    国资委2010年曾勒令数十家非主营房地产的央企退出房地产,然而,执行效果却并不理想。近年来,央企涉猎高价地块、与其他企业合作开发房地产、存在大量无法清退的隐性房地产公司及土地资源等现象并未减少。
    与民企开发商相比,不少国企有大量的自有土地,低廉的土地成本无疑将抬高房地产项目的毛利率,进而推高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而后者恰恰是国资委考察央企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金证券分析显示,一线房企销售排行中的“国进民退”现象十分明显,近几年国有地产企业的业绩增长普遍好于民营企业,市场份额也在逐年增加。
    在最新的“万恒中保”4家房企龙头中,除了恒大地产为民营企业,另外3家均为国企或有国企背景。记者从多家民营房企了解到,经过此轮楼市调控的洗礼之后,“国进民退”现象在房地产行业愈演愈烈。
    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统计显示,北京城建、中海、保利、首开、中国铁建、中化方兴等国企抢占了2012年北京房企商品房销售金额排行榜的前十名,民企只有龙湖、SOHO中国。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