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峰会上演“南北对峙”
摘要:越来越多的成员国,确实在千方百计地寻求挑战“紧缩”路线的空间。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梁婷婷 北京报道
2013年3月14日,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在北半球迎来春天的时节,全球目光又一次习惯性地聚焦到了这里。为期两天的欧盟春季峰会如期而至。
27个欧盟成员国领导人抵达欧盟总部大楼时,人们发现多了几张新面孔。他们是塞浦路斯总统安阿斯塔亚迪斯、斯洛文尼亚总理布拉图斯克、马耳他总理慕斯凯特和保加利亚总统普雷夫内利埃夫。
对于每年举行4次,已经让外界对那些“固有”形象有稍许厌倦的欧盟峰会,他们的出现为会场增添了些许新意。
不过,“新人”加入所带来的新气息,在欧盟总部大楼外却全然被万人大游行的喧嚣所遮盖。这些年轻的游行者大多是欧洲的失业青年,他们用横幅标语以及抗议呼声,一浪接一浪地向欧洲领导人们传递着对于经济现状的不满。
此次欧盟峰会一开始就稍显“特别”。
言不由衷
就在峰会召开的几日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致全体参会首脑的一封信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巴罗佐在信中表示,“我们看到了各成员国为改革所作出的努力,这些努力已经开始产生结果。”“许多国家财政巩固有所进步,财政赤字正在减少,债务所占GDP的份额也有所减少。”
同时,他进一步表示:“我们还没有逃离危机。”“在过去的一年里,经济状况还是令人失望的。未来的经济我们仍然觉得形势困难。2013年欧盟国家GDP的增长预测是0.1%,欧元区国家GDP的增长预测是-0.3%。”“失业率在很多成员国仍然特别的高。减少私人和公众的债务,在短期经济发展中仍然占据重要位置。”
尽管巴罗佐在随后的信中称,此次峰会他会关注“提高欧洲国家经济竞争力”和“提高青少年就业率”两个议题,但“减少债务”这一字眼在信中的反复提及,仍不难看出其在此轮峰会中真正的关注点。
挑战紧缩
欧盟一直走在减少债务、紧缩开支的道路上。2012年2月,欧盟除英国之外的26个成员国签订的“财政契约”规定,签署国必须做到预算平衡或保持盈余,一旦财政赤字或债务超标便将启动自动制裁机制。
然而“紧缩”的理念和政策,自出现起,就屡屡引起各种讨论甚至是诟病。
此次峰会召开的前一周,欧盟发给各参会国的会议议程草案中列出的关于“紧缩”路线的讨论内容,则表明“紧缩”或“增长”这个一直以来被相当数量的国家,尤其是南欧国家认为是存在的选择题,将被再次放到峰会讨论的桌面上。
与此同时,议程草案对这一议题的描述,更是让人不禁联想,“紧缩”的口风或正在面临随时被松动的危险。
会议议程文件中强调:“应该有一个对支出和收入更为恰当合理的方法,包括一个短期的措施,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率。”这让外界猜测,反“紧缩”力量似乎正在逐渐获得一定的空间。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成员国,确实正在千方百计地寻求挑战“紧缩”路线的空间,以最终撼动这一加在它们身上的“压力”。
作为欧元区经济两大引擎之一,欧洲第二大经济体的法国,如今已然一副欧盟“困难户”的面目。从去年第三季度GDP缩水3%开始,法国经济状况衰退明显。而今年,根据欧盟委员会最新的预测报告,法国2013年预算赤字可能会占到GDP的3.7个百分点,失业率将高达10.7%。这一数值,明显高出了欧盟此前设定的赤字占GDP的比重3%的红线。毫无疑问,法国总统奥朗德已经感受到了这其中的压力。2月19日出访希腊时,他便提出,单纯依靠财政紧缩无法解决欧洲的经济问题,确保经济增长才是欧洲国家的优先议程。法国总统奥朗德也被认为,在此次峰会上,将成为力主经济增长阵营的代表。一位匿名的欧盟官员此前曾表示,如果由奥朗德挑起对于“财政紧缩”是否能够促使欧洲经济增长的疑问的讨论,将是一件毫不惊奇的事情。
而作为欧元区经济第三大体的意大利,在经济低迷的状态下,更是早就一屁股坐在了反紧缩的一边。2月27日,意大利五星运动领导人格里罗拒绝了意大利中左联盟领导人博萨尼组建联合政府的可能性;博萨尼的联盟党派领袖NichiVendola则拒绝了与中右翼党派组建联合政府的可能性。意大利出现政府组阁有可能失败的政治僵局。在这次大选中,恰恰是高呼反对“财政紧缩”的格里罗获得了相当数量的选民支持,成为黑马而分散了选民的选票分布。其背后折射出的正是意大利人对紧缩政策的极大“厌恶”。代表意大利参加此轮峰会的蒙蒂,在3月14日会议召开前也明确表示,将在峰会上要求成员国给意大利的削减开支以更大的灵活性。
与此同时,欧元区“小国”塞浦路斯日前面临的困境似乎也在挑战着欧洲“紧缩”路线的坚定性。虽然践行“财政紧缩”政策,塞浦路斯最近还是沦为了欧债危机以来,第五个申请紧急救援的欧元区国家。对塞浦路斯的紧急救助成为当下欧洲重要的话题。由欧盟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央行组成的“三驾马车”目前还没有与塞浦路斯就援助计划达成一致。原来预计将会对塞浦路斯提供170亿欧元的援助,但是由于2020年该国债务占GDP比例可能达到100%,“三驾马车”正寻求将170亿欧元大幅度缩减至100亿欧元的方法。欧盟相关官员透露,这个问题虽然不会在此次峰会上进行讨论,但却会成为在3月15日召开的欧元区财长会议上的重要议题。
即使是坚定倡导“紧缩”到底的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此时或许也要开始面临能否继续践行这一理念的问题。虽然德国经济状态依然保持稳定,但一直在推动“财政紧缩”中,东奔西走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此时将不得不转移重心,开始应对今年9月的德国大选,谋求第三次连任的机会。默克尔是否连任,不仅关系到紧缩政策在德国的继续贯彻,更将直接影响到紧缩路线在整个欧盟范围内的命运。
南北对峙
不过,关于“紧缩”路线是否最终松动的博弈,显然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
惨淡的经济现状下,南欧“阵营”虽力主以“经济增长”为重,放松“财政紧缩”的镣铐,提高政府投入,提升低迷的就业率为“正道”。
但与南欧国家相比,北欧国家如德国、芬兰、比利时等仍然保持着较为平稳的经济状况。巴罗佐在此前撰写的信中便称:“在欧盟国家内部,好的成员经济活力是差的成员经济活力的一倍。”
此种情形下,以德国为首的北欧“阵营”,毫无疑问希望欧盟继续贯彻“财政紧缩”的大方向,优化经济结构,缩减政府开支。默克尔的表态便是明证。在峰会召开的两周前,默克尔再次强调:“意大利大选之后,现在的欧洲看起来正在面临着财政紧缩或是提高经济增长的选择,但这其实是完全错误的假设前提。”默克尔言下之意,两者并非非此即彼,财政紧缩和提高经济增长并不对立。其支持紧缩到底的坚定姿态一如既往。
显然,两大观点对立的阵营在此次峰会召开之前已经形成。双方的博弈将成为峰会讨论的主要动力,而欧盟委员会则将成为双方博弈的调解和仲裁者。
虽然,欧盟委员会一直以来都呈现出寻求“财政紧缩”和“促进增长”之间的道路,但其底线仍然是债务问题。欧盟预算委员会专员雷恩日前的表态或许代表了欧盟委员会的态度,“我们不会为了解决经济增长问题,而增加新的债务。”
2013年3月14日,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在北半球迎来春天的时节,全球目光又一次习惯性地聚焦到了这里。为期两天的欧盟春季峰会如期而至。
27个欧盟成员国领导人抵达欧盟总部大楼时,人们发现多了几张新面孔。他们是塞浦路斯总统安阿斯塔亚迪斯、斯洛文尼亚总理布拉图斯克、马耳他总理慕斯凯特和保加利亚总统普雷夫内利埃夫。
对于每年举行4次,已经让外界对那些“固有”形象有稍许厌倦的欧盟峰会,他们的出现为会场增添了些许新意。
不过,“新人”加入所带来的新气息,在欧盟总部大楼外却全然被万人大游行的喧嚣所遮盖。这些年轻的游行者大多是欧洲的失业青年,他们用横幅标语以及抗议呼声,一浪接一浪地向欧洲领导人们传递着对于经济现状的不满。
此次欧盟峰会一开始就稍显“特别”。
言不由衷
就在峰会召开的几日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致全体参会首脑的一封信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巴罗佐在信中表示,“我们看到了各成员国为改革所作出的努力,这些努力已经开始产生结果。”“许多国家财政巩固有所进步,财政赤字正在减少,债务所占GDP的份额也有所减少。”
同时,他进一步表示:“我们还没有逃离危机。”“在过去的一年里,经济状况还是令人失望的。未来的经济我们仍然觉得形势困难。2013年欧盟国家GDP的增长预测是0.1%,欧元区国家GDP的增长预测是-0.3%。”“失业率在很多成员国仍然特别的高。减少私人和公众的债务,在短期经济发展中仍然占据重要位置。”
尽管巴罗佐在随后的信中称,此次峰会他会关注“提高欧洲国家经济竞争力”和“提高青少年就业率”两个议题,但“减少债务”这一字眼在信中的反复提及,仍不难看出其在此轮峰会中真正的关注点。
挑战紧缩
欧盟一直走在减少债务、紧缩开支的道路上。2012年2月,欧盟除英国之外的26个成员国签订的“财政契约”规定,签署国必须做到预算平衡或保持盈余,一旦财政赤字或债务超标便将启动自动制裁机制。
然而“紧缩”的理念和政策,自出现起,就屡屡引起各种讨论甚至是诟病。
此次峰会召开的前一周,欧盟发给各参会国的会议议程草案中列出的关于“紧缩”路线的讨论内容,则表明“紧缩”或“增长”这个一直以来被相当数量的国家,尤其是南欧国家认为是存在的选择题,将被再次放到峰会讨论的桌面上。
与此同时,议程草案对这一议题的描述,更是让人不禁联想,“紧缩”的口风或正在面临随时被松动的危险。
会议议程文件中强调:“应该有一个对支出和收入更为恰当合理的方法,包括一个短期的措施,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率。”这让外界猜测,反“紧缩”力量似乎正在逐渐获得一定的空间。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成员国,确实正在千方百计地寻求挑战“紧缩”路线的空间,以最终撼动这一加在它们身上的“压力”。
作为欧元区经济两大引擎之一,欧洲第二大经济体的法国,如今已然一副欧盟“困难户”的面目。从去年第三季度GDP缩水3%开始,法国经济状况衰退明显。而今年,根据欧盟委员会最新的预测报告,法国2013年预算赤字可能会占到GDP的3.7个百分点,失业率将高达10.7%。这一数值,明显高出了欧盟此前设定的赤字占GDP的比重3%的红线。毫无疑问,法国总统奥朗德已经感受到了这其中的压力。2月19日出访希腊时,他便提出,单纯依靠财政紧缩无法解决欧洲的经济问题,确保经济增长才是欧洲国家的优先议程。法国总统奥朗德也被认为,在此次峰会上,将成为力主经济增长阵营的代表。一位匿名的欧盟官员此前曾表示,如果由奥朗德挑起对于“财政紧缩”是否能够促使欧洲经济增长的疑问的讨论,将是一件毫不惊奇的事情。
而作为欧元区经济第三大体的意大利,在经济低迷的状态下,更是早就一屁股坐在了反紧缩的一边。2月27日,意大利五星运动领导人格里罗拒绝了意大利中左联盟领导人博萨尼组建联合政府的可能性;博萨尼的联盟党派领袖NichiVendola则拒绝了与中右翼党派组建联合政府的可能性。意大利出现政府组阁有可能失败的政治僵局。在这次大选中,恰恰是高呼反对“财政紧缩”的格里罗获得了相当数量的选民支持,成为黑马而分散了选民的选票分布。其背后折射出的正是意大利人对紧缩政策的极大“厌恶”。代表意大利参加此轮峰会的蒙蒂,在3月14日会议召开前也明确表示,将在峰会上要求成员国给意大利的削减开支以更大的灵活性。
与此同时,欧元区“小国”塞浦路斯日前面临的困境似乎也在挑战着欧洲“紧缩”路线的坚定性。虽然践行“财政紧缩”政策,塞浦路斯最近还是沦为了欧债危机以来,第五个申请紧急救援的欧元区国家。对塞浦路斯的紧急救助成为当下欧洲重要的话题。由欧盟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央行组成的“三驾马车”目前还没有与塞浦路斯就援助计划达成一致。原来预计将会对塞浦路斯提供170亿欧元的援助,但是由于2020年该国债务占GDP比例可能达到100%,“三驾马车”正寻求将170亿欧元大幅度缩减至100亿欧元的方法。欧盟相关官员透露,这个问题虽然不会在此次峰会上进行讨论,但却会成为在3月15日召开的欧元区财长会议上的重要议题。
即使是坚定倡导“紧缩”到底的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此时或许也要开始面临能否继续践行这一理念的问题。虽然德国经济状态依然保持稳定,但一直在推动“财政紧缩”中,东奔西走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此时将不得不转移重心,开始应对今年9月的德国大选,谋求第三次连任的机会。默克尔是否连任,不仅关系到紧缩政策在德国的继续贯彻,更将直接影响到紧缩路线在整个欧盟范围内的命运。
南北对峙
不过,关于“紧缩”路线是否最终松动的博弈,显然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
惨淡的经济现状下,南欧“阵营”虽力主以“经济增长”为重,放松“财政紧缩”的镣铐,提高政府投入,提升低迷的就业率为“正道”。
但与南欧国家相比,北欧国家如德国、芬兰、比利时等仍然保持着较为平稳的经济状况。巴罗佐在此前撰写的信中便称:“在欧盟国家内部,好的成员经济活力是差的成员经济活力的一倍。”
此种情形下,以德国为首的北欧“阵营”,毫无疑问希望欧盟继续贯彻“财政紧缩”的大方向,优化经济结构,缩减政府开支。默克尔的表态便是明证。在峰会召开的两周前,默克尔再次强调:“意大利大选之后,现在的欧洲看起来正在面临着财政紧缩或是提高经济增长的选择,但这其实是完全错误的假设前提。”默克尔言下之意,两者并非非此即彼,财政紧缩和提高经济增长并不对立。其支持紧缩到底的坚定姿态一如既往。
显然,两大观点对立的阵营在此次峰会召开之前已经形成。双方的博弈将成为峰会讨论的主要动力,而欧盟委员会则将成为双方博弈的调解和仲裁者。
虽然,欧盟委员会一直以来都呈现出寻求“财政紧缩”和“促进增长”之间的道路,但其底线仍然是债务问题。欧盟预算委员会专员雷恩日前的表态或许代表了欧盟委员会的态度,“我们不会为了解决经济增长问题,而增加新的债务。”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