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和谈成组阁关键词
摘要: 对于居住在马阿勒阿杜明的人来说,2013年的这场大选,是至关重要的。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梁婷婷 北京报道
“我支持内塔尼亚胡,因为他会继续关照马阿勒阿杜明。”2013年1月19日,以色列大选3天前,在马阿勒阿杜明市的一家咖啡馆内,43岁的YafitHayon在阵阵的卡布其诺咖啡香气间,抒发着她对现任总理的“钟情”。
“贝内特的主张对我来说更重要。”与Hayon一桌之邻的YedidyaZuntz则与她的意见相左。“我认为贝内特更能代表我的宗教立场。”Zuntz说。他在2009年大选时,也曾是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支持者,不过今年,他会改变主意,转向支持更为右倾的极右政党——“犹太之家”的党主席纳夫塔利·贝内特。
对于居住在马阿勒阿杜明的人来说,2013年的这场大选,是至关重要的。大选产生的政府对待巴以问题有何种态度,与他们未来的生活休戚相关。马阿勒阿杜明距离耶路撒冷仅7公里,是以色列在西岸地区修建的第三大定居点,同时也被至少15项联合国决议认定为非法修建。
Zuntz与Hayon所在的咖啡馆外,是一大片绵延的沙漠。定居在马阿勒阿杜明的以色列人现在日思夜想的,就是如何把眼前的这片沙漠,一举化为通往7公里外耶路撒冷的雄壮的公路。
安全问题现在仍是决定定居在马阿勒阿杜明的以色列选民投票给谁的最重要考量。然而,对于那些生活在以色列腹地的选民来说,他们除了要考虑安全问题之外,还有一些新的思虑。
“我们非常失望,因为生活成本在不断地攀升。”1月21日,以色列大选前一天,位于以色列腹地的莫茨金村市,一位名叫GadiHadidab的出租车司机表达了他对现任内塔尼亚胡政府经济政策的不满。“没有人会再投票给利库德(内塔尼亚胡所在执政党)了。我多年来支持利库德的日子,从此结束了。”
在莫茨金村市,汽油价格在内塔尼亚胡执政期间已经涨到每加仑8美元。这对于以开出租车为生的GadiHadidab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负担。
支持的,不满的,以色列人在1月22日如期到来的议会选举中,做出了他们自己的选择。
中间派分羹
大选两天后,投票结果公布。内塔尼亚胡所在的利库德集团-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政党联盟获得议会120席中的31个,位居第一,中间派未来党,获得19个席位。左翼工党获得15个。极右政党犹太之家获得11个议会席位。右翼政党与中左翼政党势均力敌,各获得议会120个席位中的60席。利库德-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联盟获得优先组阁权。内塔尼亚胡也将第三次出任以色列总理一职。
内塔尼亚胡曾在耶路撒冷的最后一次竞选活动中表示,出于保证以色列安全和在国际反对声中争得以色列定居点权利的考虑,他坚信他的传统支持者不会背弃他。“选民会在最后一刻回归,把选票投给利库德集团-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内塔尼亚胡自信地表示。
120席中争得31席、获得连任和优先组阁权,毫无疑问,内塔尼亚胡的自信最终得到了印证,以色列民众在国家安全问题上,仍然有着一致的苦涩。
然而,这样的成绩与利库德集团-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联盟在2009年创下的42席战绩相比,已经大打折扣。右翼与中左翼势均力敌的得票结果,也说明内塔尼亚胡的右翼势力遭到了大幅削弱。
正如莫茨金村市出租车司机GadiHadidab所抱怨的一样,以色列国内的经济问题正成为安全问题之外,国内各种场合难以避开的话题,并体现在传统上一直受安全政策主导的大选中。
2011年7月,出于对高税收、高失业率及高生活成本的极大不满,从首都特拉维夫到圣城耶路撒冷,以色列国内曾爆发过45万人的大游行。以色列民众集结起来,反对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以及少数几个家族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现状。中产阶级成为那场游行的主力,他们对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为以色列国内几大家族打工的状况早已积怨颇深。
“现在有大量的中产阶级,他们在工作,他们本应该很快乐,但是各种税收和规定让他们感到沮丧。”曾参与游行的音乐教师HannieRicardo抱怨道。
“大选就像是在选泰坦尼克号上的新船长。我们现在需要的船长不是那个一直宣称会把我们领航到地平线的人,而是那个知道当我们的船撞到冰山后该如何解决的人。”以色列知名电影制作人EtgarKeret评论道。
眼下,在许多以色列人心中,最大的冰山不是安全问题,而是经济。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由前节目主持人耶尔·拉皮德领导的专注于经济问题的中间党派未来党,凭借一句简单的“钱去哪儿了?”的竞选口号,就能够在大选中异军突起,一举俘获19个议席。
“这是以色列中间阶层共同发出的一个疑问:钱去哪儿了?为什么这样一个不断产出、交税、承担社会责任、把整个国家担负在肩上的阶层,却没能看到钱在哪儿?”拉皮德直指以色列当下的经济垄断等弊病。
也正是异军突起的中间派——未来党,对内塔尼亚胡阵营,分了关键的一杯羹。
如何联合?
以色列大选的结果并没有随着投票站的关闭而结束。
由于利库德集团-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政党联盟在选举中并未获得超过半数的60个议席,内塔尼亚胡将必须接受联合执政的方式,邀请其它政党与利库德集团-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共同组成联合政府。谁将参与联合执政,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以色列未来4年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的走向。因此,这也成为了比选举结果更为重要的关键问题。
按照法律,联合政府必须获得议会至少61席的同意才能获得通过。连任的内塔尼亚胡将有7周的时间来组建他的联合执政政府。
早在选举刚有初步结果时,拉皮德领导的中间派未来党便成为“右”和“左”争相拉拢的对象。
利库德的一位部长表示,内塔尼亚胡已经给拉皮德致电,希望邀请他与未来党加入新的联合政府。“当然,双方之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沟通和协商,这一共识不是短时间能够达成的,但我相信最终会达成一致。”这位部长说。
与此同时,左翼政党工党的领导人雪丽·亚齐莫维奇也在极力拉拢拉皮德与他们结成联盟,力图阻止内塔尼亚胡组阁。不过,拉皮德拒绝了工党的要求,表示愿意加入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新政府。
经济上关注民生、倡导公平及在外交上的温和立场,都预示着拉皮德领导的未来党若成功参与联合执政,将给以色列带来不小的改变。
不过,拉皮德对于内塔尼亚胡的邀请,并不是毫无条件的。拉皮德表示只会加入一个承诺重启巴以和谈的政府。在内塔尼亚胡执政的过去4年间里,政府激进的外交政策——如在约旦河西岸地区设置封锁和修建定居点等问题上的强硬——使得巴以和谈几乎处于静止状态。接下来的4年,以色列政府或将面临来自美国和欧洲以至整个国际社会的更大压力,要求其重启和谈并停止扩张修建聚居点。这些压力能否最终落实在以色列政府的政策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塔尼亚胡组建一个什么样的执政联盟。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未来党是否会顺利加入联合政府。
拉皮德还要求对极端正统派犹太教的中学生可以有权推迟其服役时间的相关法律进行修改。“只要想让未来党参与组阁,就需要作出这些改变。”未来党成员OferShelah表示。然而,对于这些改变,现任政府中的宗教政党一直都是坚定地站在强烈反对的立场上。这也为未来党能否顺利入阁,打上了一个问号。
“我支持内塔尼亚胡,因为他会继续关照马阿勒阿杜明。”2013年1月19日,以色列大选3天前,在马阿勒阿杜明市的一家咖啡馆内,43岁的YafitHayon在阵阵的卡布其诺咖啡香气间,抒发着她对现任总理的“钟情”。
“贝内特的主张对我来说更重要。”与Hayon一桌之邻的YedidyaZuntz则与她的意见相左。“我认为贝内特更能代表我的宗教立场。”Zuntz说。他在2009年大选时,也曾是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支持者,不过今年,他会改变主意,转向支持更为右倾的极右政党——“犹太之家”的党主席纳夫塔利·贝内特。
对于居住在马阿勒阿杜明的人来说,2013年的这场大选,是至关重要的。大选产生的政府对待巴以问题有何种态度,与他们未来的生活休戚相关。马阿勒阿杜明距离耶路撒冷仅7公里,是以色列在西岸地区修建的第三大定居点,同时也被至少15项联合国决议认定为非法修建。
Zuntz与Hayon所在的咖啡馆外,是一大片绵延的沙漠。定居在马阿勒阿杜明的以色列人现在日思夜想的,就是如何把眼前的这片沙漠,一举化为通往7公里外耶路撒冷的雄壮的公路。
安全问题现在仍是决定定居在马阿勒阿杜明的以色列选民投票给谁的最重要考量。然而,对于那些生活在以色列腹地的选民来说,他们除了要考虑安全问题之外,还有一些新的思虑。
“我们非常失望,因为生活成本在不断地攀升。”1月21日,以色列大选前一天,位于以色列腹地的莫茨金村市,一位名叫GadiHadidab的出租车司机表达了他对现任内塔尼亚胡政府经济政策的不满。“没有人会再投票给利库德(内塔尼亚胡所在执政党)了。我多年来支持利库德的日子,从此结束了。”
在莫茨金村市,汽油价格在内塔尼亚胡执政期间已经涨到每加仑8美元。这对于以开出租车为生的GadiHadidab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负担。
支持的,不满的,以色列人在1月22日如期到来的议会选举中,做出了他们自己的选择。
中间派分羹
大选两天后,投票结果公布。内塔尼亚胡所在的利库德集团-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政党联盟获得议会120席中的31个,位居第一,中间派未来党,获得19个席位。左翼工党获得15个。极右政党犹太之家获得11个议会席位。右翼政党与中左翼政党势均力敌,各获得议会120个席位中的60席。利库德-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联盟获得优先组阁权。内塔尼亚胡也将第三次出任以色列总理一职。
内塔尼亚胡曾在耶路撒冷的最后一次竞选活动中表示,出于保证以色列安全和在国际反对声中争得以色列定居点权利的考虑,他坚信他的传统支持者不会背弃他。“选民会在最后一刻回归,把选票投给利库德集团-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内塔尼亚胡自信地表示。
120席中争得31席、获得连任和优先组阁权,毫无疑问,内塔尼亚胡的自信最终得到了印证,以色列民众在国家安全问题上,仍然有着一致的苦涩。
然而,这样的成绩与利库德集团-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联盟在2009年创下的42席战绩相比,已经大打折扣。右翼与中左翼势均力敌的得票结果,也说明内塔尼亚胡的右翼势力遭到了大幅削弱。
正如莫茨金村市出租车司机GadiHadidab所抱怨的一样,以色列国内的经济问题正成为安全问题之外,国内各种场合难以避开的话题,并体现在传统上一直受安全政策主导的大选中。
2011年7月,出于对高税收、高失业率及高生活成本的极大不满,从首都特拉维夫到圣城耶路撒冷,以色列国内曾爆发过45万人的大游行。以色列民众集结起来,反对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以及少数几个家族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现状。中产阶级成为那场游行的主力,他们对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为以色列国内几大家族打工的状况早已积怨颇深。
“现在有大量的中产阶级,他们在工作,他们本应该很快乐,但是各种税收和规定让他们感到沮丧。”曾参与游行的音乐教师HannieRicardo抱怨道。
“大选就像是在选泰坦尼克号上的新船长。我们现在需要的船长不是那个一直宣称会把我们领航到地平线的人,而是那个知道当我们的船撞到冰山后该如何解决的人。”以色列知名电影制作人EtgarKeret评论道。
眼下,在许多以色列人心中,最大的冰山不是安全问题,而是经济。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由前节目主持人耶尔·拉皮德领导的专注于经济问题的中间党派未来党,凭借一句简单的“钱去哪儿了?”的竞选口号,就能够在大选中异军突起,一举俘获19个议席。
“这是以色列中间阶层共同发出的一个疑问:钱去哪儿了?为什么这样一个不断产出、交税、承担社会责任、把整个国家担负在肩上的阶层,却没能看到钱在哪儿?”拉皮德直指以色列当下的经济垄断等弊病。
也正是异军突起的中间派——未来党,对内塔尼亚胡阵营,分了关键的一杯羹。
如何联合?
以色列大选的结果并没有随着投票站的关闭而结束。
由于利库德集团-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政党联盟在选举中并未获得超过半数的60个议席,内塔尼亚胡将必须接受联合执政的方式,邀请其它政党与利库德集团-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共同组成联合政府。谁将参与联合执政,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以色列未来4年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的走向。因此,这也成为了比选举结果更为重要的关键问题。
按照法律,联合政府必须获得议会至少61席的同意才能获得通过。连任的内塔尼亚胡将有7周的时间来组建他的联合执政政府。
早在选举刚有初步结果时,拉皮德领导的中间派未来党便成为“右”和“左”争相拉拢的对象。
利库德的一位部长表示,内塔尼亚胡已经给拉皮德致电,希望邀请他与未来党加入新的联合政府。“当然,双方之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沟通和协商,这一共识不是短时间能够达成的,但我相信最终会达成一致。”这位部长说。
与此同时,左翼政党工党的领导人雪丽·亚齐莫维奇也在极力拉拢拉皮德与他们结成联盟,力图阻止内塔尼亚胡组阁。不过,拉皮德拒绝了工党的要求,表示愿意加入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新政府。
经济上关注民生、倡导公平及在外交上的温和立场,都预示着拉皮德领导的未来党若成功参与联合执政,将给以色列带来不小的改变。
不过,拉皮德对于内塔尼亚胡的邀请,并不是毫无条件的。拉皮德表示只会加入一个承诺重启巴以和谈的政府。在内塔尼亚胡执政的过去4年间里,政府激进的外交政策——如在约旦河西岸地区设置封锁和修建定居点等问题上的强硬——使得巴以和谈几乎处于静止状态。接下来的4年,以色列政府或将面临来自美国和欧洲以至整个国际社会的更大压力,要求其重启和谈并停止扩张修建聚居点。这些压力能否最终落实在以色列政府的政策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塔尼亚胡组建一个什么样的执政联盟。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未来党是否会顺利加入联合政府。
拉皮德还要求对极端正统派犹太教的中学生可以有权推迟其服役时间的相关法律进行修改。“只要想让未来党参与组阁,就需要作出这些改变。”未来党成员OferShelah表示。然而,对于这些改变,现任政府中的宗教政党一直都是坚定地站在强烈反对的立场上。这也为未来党能否顺利入阁,打上了一个问号。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