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读2012中国式奢侈

作者:梦亦非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1-26 00:12:00

摘要:奢侈品并非必需品,生活中不能没有油盐柴米,但可以没有奢侈品,奢侈品是什么?

    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发布的《2012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增速从2011年的30%放缓至7%左右。“这是自2006年以来中国奢侈品市场增速最低的一年。”贝恩大中华区消费品、零售及奢侈品业务主席布鲁诺·兰纳说。
    奢侈品并非必需品,生活中不能没有油盐柴米,但可以没有奢侈品,奢侈品是什么?从最本质来说,奢侈品是资本市场泛出的浪花,是经济局势高扬时散发的芬芳,一旦通货膨胀不可避免,人们最先避免的就是这些浪花与芬芳:守好钱袋子,可买可不买的奢侈品,先不加入购物计划。当一盘鱼香肉丝从20块涨到38块的时候,当一碟沙拉从30块涨到50块的时候,奢侈品,是第一个受害者。资本市场自顾不暇,PE与VC们在电商、光伏等领域血本无归;鄂尔多斯的老板们纷纷抛售豪车,以十分之一的价格尽快出手;山西煤老板们的煤压在大连、秦皇岛等港口无人接手……经济局势烂到金币掉下时也听不到叮当的响声,这时候,奢侈品消费也只能在衰退时唱一曲挽歌。
    贝恩的报告称,按国籍划分,中国人已成为全球第一的奢侈品消费群体,2012年中国人奢侈品消费总额达3060亿元。而从市场区域划分来看,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大中华地区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仅次于美国。但我敢肯定,这个统计出来的数字肯定不包括对假货的交易在内,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如果奢侈的欲望无法刹车,只好用假货来替代真货,爱马仕CEO帕特里克·托马斯自爆,互联网上80%以爱马仕之名贩卖的商品都是假货。而许多假货商,都能拿出“香港店铺所开具的真货发票”。连大名鼎鼎的“走秀网”所售的Gucci,经常被购买者控告是假货。如果将假货的交易额也统计进来,中国人的奢侈消费更可观,但这“可观”也不过是经济在晃荡时摇出的啤酒泡沫……
    贝恩的统计中,2012年中国消费者在海外的奢侈品支出占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总支出的60%以上。这一年,中国人仍旧表现出“买光全世界”的架势,就像当年日本经济在破产之前所表现出来的肾上腺愚蠢冲动一样,购买奢侈品成为欧美地区中国游客的主要目的,他们在法国戴高乐机场附近住垃圾小旅馆,但一巴士一巴士地冲入香榭丽舍大街的奢侈品店。到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中国客人,赌钱是第一位,到各大平价奢侈品店扫货是第二目的。而香港地区,持深圳户籍通行证的水客们,一日数次通关走私奢侈品……所以,奢侈品31%的海外购物涨势中,受益者更多的是欧美与中国香港。
    回顾2012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场面上还在纸醉金迷,富人们还在鲜衣怒马,但高达23%的跌幅,无异于一声响亮的警钟:奢侈品只是经济的晴雨表,在它的收缩之下,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改变,你必须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应付扯淡的不断下降的生活质量。而你的努力,所换来的回报,未必是那7%的增长,也有可能是那九成以上的假奢侈:“烧包门”女主角的故事,正是这些年头的寓言——陪睡出镜强装欢颜换来价值近千万的奢侈品,近九成是假货,于是,一把火将之烧尽。
    有时候,泡沫不一定是解渴之水,也可能是毁灭的火焰。
(作者为诗人、专栏作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