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IPO融资新圣地?
摘要:马来西亚市场今年的确有着一个不俗的抗跌表现,其波动率在东南亚6大股市中也为最小。 为何今年的马来西亚市场会格外受到青睐呢?
弱市出英雄。这句话对今年的全球IPO融资市场也一样适用。
2012年,全球IPO融资额骤减三成,美国和中国日子都不怎么好过,不过“黑马”马来西亚却脱颖而出,以473亿元人民币的融资规模一举超过新加坡,排名亚洲第三,全球第四。其迅猛的势头,连中国香港市场都不敢小觑,如果本月港股没有中国人保30多亿美元的IPO,其第二的排名也将让位给马来西亚。
傲人的成绩单,让大马证券交易所(简称“马交所”)总裁达祖丁阿丹直称今年是马交所的“光辉年”。而2012年马来西亚的年度汉字正是“改”,改写的“改”。
融资活动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来自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马来西亚第三季度的GDP同比增长为5.2%,第二季度为5.4%。很多机构因此预测马来西亚今年的年度GDP增长将超5%,显著优于美国2.2%与欧洲0.2%。
马来西亚经济的强势增长,得益于总理纳吉布在2010年启动的规模4440亿美元、由民间主导的建设计划。
不过,剧烈IPO活动往往伴随着副作用带来的阵痛。与马来西亚IPO融资排名相对应的,是该国股市的表现排名。来自彭博的数据显示,在刚刚结束的11月份,全球表现最差的股票市场中,马来西亚也排名第三,跌幅为3.72%。仅次于匈牙利股市4.97%和上证综指4.29%的跌幅。
此外,几家大型公司都赶在了今年这个大选年上市,虽然装点了马来西亚交易所今年的成绩单,却让明年的势头变得无以为继。
三张IPO大单撑起门面
今年6月,在全球资本市场都把目光聚焦在Facebook这笔规模最大的IPO身上时,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一笔世界第二大IPO的交易也正在进行。
这家公司就是马来西亚的棕榈油巨头——联邦土地发展局全球创投(Felda),其凭借33亿美元的融资规模让马来西亚一举超过中国香港,意外跻身当时的亚洲最大IPO市场。
随后的7月,亚洲最大的医院运营商马来西亚综合保健控股公司(IHH)也宣布要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证交所挂牌上市,并通过IPO融资20亿美元,该笔交易又成为当时的全球第三大IPO。
再算上马来西亚第一大付费TV业者Astro这个IPO融资15亿美元的全球第六大单,这三张合计超过68亿美元的IPO大单就奠定了马来西亚和马交所在今年融资市场中的地位。而在马交所的游说下,不少国际“基石投资者”都参与了认购。
据记者在马交所官网上查询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其IPO总数为17宗,其中主板市场14宗,二板市场为3宗,其公司绝对数量并未超过2011年的28家,但去年该交易所并没有显著的大单,所以其在2011年全球IPO融资排名仅为全球第12。在2011年的国际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吉隆坡也排在45名开外,新加坡则排名第五。
马来西亚在融资市场的良好表现给了马交所强大的信心。达祖丁阿丹预计,如果马来西亚的经济状况能够得以维持,那么马交所明年IPO所筹得的资金也将与今年不相伯仲。“不过类似Felda这种大型IPO可能不会再有了。”
为何今年的马来西亚市场会格外受到青睐呢?
荷兰私人银行亚洲证券研究部的达芙妮·罗斯认为:“在大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候,公司往往会选择一个更抗跌的市场上市。也就是说,你可以在一个传统的大型市场和马来西亚这样的市场中做一个选择。”
事实上,马来西亚市场今年的确有着一个不俗的抗跌表现,富时大马综指今年来累计涨幅达14%,打败了摩根士丹利世界指数11%的涨幅,富时大马综指今年的30天波动均值为7.3%,其波动率在东南亚6大股市中也为最小。“这个表现比很多其他市场要出色。”达祖丁阿丹表示。
“马来西亚最近两年采取了不少激进的财经政策,旨在与新加坡竞争东南亚金融中心。”一位长期关注东南亚资本市场发展的分析师告诉记者。
马交所“黑马”
国企改制曾造就中国股市的繁荣。而最近两年,马来西亚政府推出了经济转营计划,国家相关投资公司和国有企业,在该计划下逐步私有化,为该国股市注入了新的动力。
记者了解到,马哈蒂尔与李光耀主政期间,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时有争执,如今进入纳吉布与李显龙时代,双方关系改善,马来西亚的执政当局也渐渐体悟到新加坡国家治理的长处,逐渐实行改革,因此释放出不小的增长潜力。
如今的摩根士丹利东盟指数当中,27%的比重都是来自马来西亚。在连很多奢侈品巨头都遭遇上市难的时代,马来西亚股市却可以消化IPO航母,正得益于该国国内的强大“买气”。以Felda为例,该股的机构投资者认购金额已达到供股额度的30倍以上,而且很大部分来自马来西亚的退休基金。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马来西亚政府和马交所为了鼓励人民投资股市,采取过一系列的措施。2007年6月,马来西亚政府修改了境外企业在马上市的法律,允许外资企业持有100%股权,允许自由的利润与红利输回马来西亚,并享受上市费用和税收上的优惠政策等。而政府在9月末宣布的2013年财政预算案中,也宣布削减1%的个人所得税,在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成立资金市场促销中心等。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南亚已具备了充足的流动性,马来西亚更是内需主导增长型的国家,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十分强劲。未来这样一个蓝海证券市场有可能吸引更多的海外公司来上市。”上述分析师表示。
而这似乎是马交所近年来的主攻方向。大马30大综指成份股的38%营业额都来自区域市场,这说明马来西亚上市公司的业务重点已从国内逐渐转至海外市场。
马交所目前也正联合泰国和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证券交易所,打算打造一个联盟交易所。“独立来看,我们每家交易所的规模都较小难以竞争,联盟起来实力就不一样了,国际投资者可以选择透过其中一个交易所,买卖三地的股票。”达祖丁阿丹表示。
明年或难以为继
资金看好马来西亚的股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抗跌。不过在几家大型公司纷纷上市后,局面开始有了变化。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11月,其股市表现却在全球市场中排名倒数第三。而同为新兴市场的越南和印尼跌幅也在2.73%和1.7%。
记者发现,这三家大型公司上市之后,股价表现也并不理想,Astro尤为差劲。市场在对新股的魅力产生质疑后,更是担忧马来西亚的IPO热潮明年还能否持续。
“明年马来西亚的IPO可能会遭受一些挫折,因为几乎所有的大单都放在今年了。”TA证券研究部主管戈文丹认为,今年几家上市的大型公司或多或少都受到政府支持,所以投资者会更放心投资,而Astro是私人公司,股价就表现较差。但明年预计不会有更大的私人实体公司再上市,这可能让马来西亚这波IPO热潮在明年下半年夭折。
“给Felda这样的公司融资,其实就是在给政府融资。今年是马来西亚的大选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所以透支一下明年的融资额到今年不奇怪。”上述分析师认为,目前马来西亚对国际玩家的吸引力还是要小于其他的区域竞争对手,不能由此认为它的地位真的超过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动荡时期它确实做得比较好,但不确定性消散以后,其他市场也将回暖。”上述分析师认为。
为了保持明年的IPO势头,达祖丁阿丹表示,政府将把宝押在即将推出的“商业信托”上,希望此新上市形式能重新点燃投资者的热情。
达祖丁阿丹声称,商托上市条例会在今年年末出炉,而大摩驻大马主管更看好到时会有更多数十亿美元计的大型商托IPO登场。预料大马的大道、发电和港口企业都可能将旗下资产注入商托和寻求上市。
不过,这样的新形式马来西亚投资者一定会买账吗?记者了解到,在推动商托的进程上,马来西亚已落后于中国香港与新加坡,且连号称东南亚最大商托上市案的李嘉诚旗下的和记港口信托在新加坡上市后,股价都已跌去两成有余,如何让投资者接受这一新方式仍存疑问。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