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槿惠剑指“财阀症”
摘要:以微弱的优势,朴槿惠再次回到了那个曾度过童年,但又有悲痛回忆的青瓦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薇 北京报道
12月19日23点50分,韩国诞生了一位女总统,她同时也是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她曾经称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为自己的榜样。
朴槿惠,韩国前总统朴正熙的女儿,曾经的总统之女,如今的女总统。
在19日的韩国大选中,她以51.6%的支持率击败了民主统合党候选人文在寅的47.9%的支持率,当选韩国总统。以微弱的优势,朴槿惠再次回到了那个曾度过童年,但又有悲痛回忆的青瓦台。
“这是国民期盼克服危机、振兴经济的心声取得了胜利。”获胜后,朴槿惠在首尔的光华门发表了她的获胜演讲,“我要当做实事的民生总统,开启国民幸福时代。”
“民生总统”,是朴槿惠为自己的定位,如何做到“民生总统”则是朴槿惠接下来最迫切的挑战。朴槿惠首先所要挑战的正是他父亲曾经一手创建的,并对韩国经济影响至今的——财阀经济模式。
韩国的“财阀症”
上世纪60年代初,被称为“韩国历史上最伟大CEO”的朴正熙上台。在其“出口为主导”的策略引导下,韩国政府开始着手打造一批出口型企业,并赋予这些企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为了争取较快发展,朴正熙政府往往会将某一个企业作为依靠对象,为这家企业提供慷慨的政府融资,并辅之以其他的政策帮助。
在政府的“资助”下,韩国出现了一大批“非国有”的,但是又与政府投资密不可分的大企业。这些企业的迅速成长在一方面为韩国带来“汉江奇迹”的同时,也形成了行业垄断,对韩国中小企业造成致命打击。而受益于政府资助的模式,也让这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达到了惊人的高度。韩国大企业所患上的外表强悍、内在脆弱的“财阀症”成为了影响韩国经济的重要隐患,并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给韩国经济造成严重打击。
“财阀症”的蔓延让“小国家、大企业”既成为韩国经济的特色,也成为了韩国政坛腐败的根源。
韩国“财阀网”在对资产排名前十位集团所属的83家上市公司进行调查后发现,2011年,这十大企业集团的销售总额占据了韩国GDP的80%,而其中前五名企业的销售总额就占据了GDP的近60%,更有甚者,十家大企业中的第一名——韩国三星集团——其销售总额居然占据了韩国GDP的近五分之一。
据韩国金融委员会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12日,三星集团的市值已经突破150万亿韩元,占韩国证券市场总市值的13%。“如果韩国是一个企业,按照股份制划分的话,也许韩国早就该更名为‘三星共和国’了。”“财阀网”在其报告中写道。
然而,企业利润的增长虽然成为了国家GDP的主要构成,但是这些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却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韩国企业在发展当中往往依靠通过国家贷款而非社会融资或者是用自有资金再投入的形式,在这种模式下,财阀往往利用与政府的紧密关系获得银行贷款后,在国内的多种产业领域进行非理性的扩张,而伴随着韩国企业扩张步伐的往往是难以承受的负债。
据韩国公正交易委员会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上半年,韩国前十大企业的子公司数量增加至583家。涉及行业也从此前的电子、汽车、大型机械等逐渐进入到信息通讯、生物、环境领域,甚至细化至早餐、按摩、美容等服务行业。与此同时,韩国企业的负债也创下历史新高。2011年,韩国排名前30位的大企业总负债额为994.2万亿韩元,高出同期韩国中央政府总负债一倍以上。其中数十家企业还出现了盈利不足以支付贷款利息的情况。
一方面利用政府贷款盲目扩张并绑架政府,另一方面又在蚕食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韩国“财阀企业”的发展模式已经引发了社会的极度不满。与此同时,财阀企业还凭借自身的垄断地位,对韩国的劳工政策不断施压。财阀企业不断尝试提高其企业中“非正规雇佣”的比例。“非正规雇佣”是韩国对两年以下的短期合同雇佣,或以日为单位的雇佣以及外包劳务雇佣的统称。在这种雇佣模式下,员工的薪资水平将比“正规雇佣”大约低60%,所享受的福利与保障也将减少。据韩国劳动雇佣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非正规雇佣者”占韩国所有被雇佣者的30%,而韩国工会组织则认为这一比例甚至高达48%,而在OECD国家中,这一雇佣类型的平均比例则为10%左右。“非正规雇佣”的普及,使得韩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持续维持在15%的水平。而这种雇佣模式,也给雇员带来巨大的除工作以外的压力。韩国已经连续9年成为OECD国家中自杀率排名第一的国家。
在“财阀”与民生之间,朴槿惠必须尽快做出选择。
经济民主化
“经济民主化”是朴槿惠为治疗韩国“财阀症”开出的药方。朴槿惠希望可以借助这个药方对核心财阀进行改革,增加社会公平竞争、公平分配的可能性。
为了配合“经济民主化”,在竞选之初,朴槿惠就已经提出将在5个大领域的35个方面率先推进改革。朴槿惠计划,将针对在经济方面的弱势群体制定切实的保障措施。她表示,将取消“正式雇佣”和“非正式雇佣”差别对待的制度;设立保护消费者权益基金,保证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对于“财阀”企业蚕食中小企业生存空间问题,朴槿惠计划通过改善有关公平交易的相关法律及其执行程序,规范和约束“财阀”企业的并购行为。
“‘经济民主化’,最终是要让每个韩国民众都可以公平、公正地享受韩国的经济增长。”朴槿惠在其竞选中承诺。
为了能让更多的韩国民众参与到改革当中来,朴槿惠表示,她将废除公正交易委员会的专属举报权。设立公开举报机构,接受民众举报。此外,对于违反公正交易的行为,还将引入处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和集团诉讼制度。大集团必须为其子公司的行为负责。
在出台政策消除“财阀”与民众之间的巨大差异之外,朴槿惠还将改革伸向了问题的核心。朴槿惠表示,她将出台相关条例,禁止大企业相互持股。
大企业相互持股也是韩国企业的一个特色。韩国的大企业旗下一半都拥有众多的子公司,在这些公司中有些是上市公司,有些是非上市公司,作为大企业的总裁完全可以在这些公司之间通过相互持股、互相担保债务的方式以极低的控股率达到掌握整个企业经营权的目的。以韩国三星集团为例,其总裁李健熙在三星的持股比例不足1.5%,却拥有“三星帝国”的绝对控制权。这种相互持股的模式,也造成韩国企业“不透明”的“独裁式”的经营模式。企业总裁可以以极低的控股率控制公司,也导致了韩国大企业的盲目扩张。
为了从根本上禁止大企业相互持股,朴槿惠计划修改韩国《证券交易法》,将大企业的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分离。
在面对韩国经济的顽疾——“财阀症”上,朴槿惠展现出了她作风硬朗的一面。
然而,作为保守派政党,以及前总统朴正熙的女儿,朴槿惠与“财阀”之间的联系也远远要比其他候选人更亲密一些。虽然也做出了要改革的表态,但是在竞选辩论以及竞选纲领中,朴槿惠都极力避忌使用“财阀”一词,以大规模企业集团取而代之。
措辞上的差别,也已经暗示在“经济民主化”上,朴槿惠并不会轻易触及财阀的根本利益。对于社会普遍希望的,针对“财阀”制定大企业法已经被朴槿惠排除在了竞选承诺之外。
“信任外交”
在面对国内“财阀症”问题上展示了女性强硬的一面后,朴槿惠在其外交政策上,更多的则希望可以展示的是其女性柔软的一面。
虽然在本届韩国大选中,最终获胜的是执政党,但是现任政府的对朝强硬态度并不会被朴槿惠继承下来。尽管在大选前7天,朝鲜刚刚发射了“光明星3号”火箭,但是获胜之后的朴槿惠还是表示,她愿意将人道援助与政治剥离,并尽量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展开对话。
2002年5月,第一次竞选韩国总统失败的朴槿惠以平民的身份进入朝鲜,并与当时朝鲜的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会晤并共进晚餐。朴槿惠在自传中对那次会晤的描述是,“坦率而开诚布公”,甚至“让人鼻子发酸,热泪盈眶”。
在此次当选韩国总统之后,朴槿惠为朝韩关系定下了“先安全,后合作”的灵活基调。朴槿惠强调任何在朝鲜的大规模投资都应该建立在朝鲜采取去核化措施的“信任”基础之上。朴槿惠表示将在首尔和平壤设立韩朝交流与合作办公室,以增进朝韩关系。
除希望与朝鲜共建信任之外,朴槿惠也希望将“信任外交”推广至整个东北亚半岛。“中日韩领导人曾在2010年达成《2020年中日韩合作展望》,在这种展望的预期下,中日韩应该在‘信任’的基础上实现‘大和解’。”朴槿惠表示。
对于韩国的两个重要外交关系——韩美关系与韩中关系,朴槿惠也希望可以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发展韩美同盟并推动韩中伙伴关系更上一层楼。同时将以‘信任外交’为基础进一步增进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外交悬案。”朴槿惠在一次街头演讲中表示,“中国崛起和美国亚洲政策互不冲突,我不需要选择某一方。”
既精通英文又会讲流利中文的朴槿惠,正在通过她的努力尝试为韩国找到合适的外交平衡点。
12月19日23点50分,韩国诞生了一位女总统,她同时也是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她曾经称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为自己的榜样。
朴槿惠,韩国前总统朴正熙的女儿,曾经的总统之女,如今的女总统。
在19日的韩国大选中,她以51.6%的支持率击败了民主统合党候选人文在寅的47.9%的支持率,当选韩国总统。以微弱的优势,朴槿惠再次回到了那个曾度过童年,但又有悲痛回忆的青瓦台。
“这是国民期盼克服危机、振兴经济的心声取得了胜利。”获胜后,朴槿惠在首尔的光华门发表了她的获胜演讲,“我要当做实事的民生总统,开启国民幸福时代。”
“民生总统”,是朴槿惠为自己的定位,如何做到“民生总统”则是朴槿惠接下来最迫切的挑战。朴槿惠首先所要挑战的正是他父亲曾经一手创建的,并对韩国经济影响至今的——财阀经济模式。
韩国的“财阀症”
上世纪60年代初,被称为“韩国历史上最伟大CEO”的朴正熙上台。在其“出口为主导”的策略引导下,韩国政府开始着手打造一批出口型企业,并赋予这些企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为了争取较快发展,朴正熙政府往往会将某一个企业作为依靠对象,为这家企业提供慷慨的政府融资,并辅之以其他的政策帮助。
在政府的“资助”下,韩国出现了一大批“非国有”的,但是又与政府投资密不可分的大企业。这些企业的迅速成长在一方面为韩国带来“汉江奇迹”的同时,也形成了行业垄断,对韩国中小企业造成致命打击。而受益于政府资助的模式,也让这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达到了惊人的高度。韩国大企业所患上的外表强悍、内在脆弱的“财阀症”成为了影响韩国经济的重要隐患,并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给韩国经济造成严重打击。
“财阀症”的蔓延让“小国家、大企业”既成为韩国经济的特色,也成为了韩国政坛腐败的根源。
韩国“财阀网”在对资产排名前十位集团所属的83家上市公司进行调查后发现,2011年,这十大企业集团的销售总额占据了韩国GDP的80%,而其中前五名企业的销售总额就占据了GDP的近60%,更有甚者,十家大企业中的第一名——韩国三星集团——其销售总额居然占据了韩国GDP的近五分之一。
据韩国金融委员会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12日,三星集团的市值已经突破150万亿韩元,占韩国证券市场总市值的13%。“如果韩国是一个企业,按照股份制划分的话,也许韩国早就该更名为‘三星共和国’了。”“财阀网”在其报告中写道。
然而,企业利润的增长虽然成为了国家GDP的主要构成,但是这些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却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韩国企业在发展当中往往依靠通过国家贷款而非社会融资或者是用自有资金再投入的形式,在这种模式下,财阀往往利用与政府的紧密关系获得银行贷款后,在国内的多种产业领域进行非理性的扩张,而伴随着韩国企业扩张步伐的往往是难以承受的负债。
据韩国公正交易委员会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上半年,韩国前十大企业的子公司数量增加至583家。涉及行业也从此前的电子、汽车、大型机械等逐渐进入到信息通讯、生物、环境领域,甚至细化至早餐、按摩、美容等服务行业。与此同时,韩国企业的负债也创下历史新高。2011年,韩国排名前30位的大企业总负债额为994.2万亿韩元,高出同期韩国中央政府总负债一倍以上。其中数十家企业还出现了盈利不足以支付贷款利息的情况。
一方面利用政府贷款盲目扩张并绑架政府,另一方面又在蚕食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韩国“财阀企业”的发展模式已经引发了社会的极度不满。与此同时,财阀企业还凭借自身的垄断地位,对韩国的劳工政策不断施压。财阀企业不断尝试提高其企业中“非正规雇佣”的比例。“非正规雇佣”是韩国对两年以下的短期合同雇佣,或以日为单位的雇佣以及外包劳务雇佣的统称。在这种雇佣模式下,员工的薪资水平将比“正规雇佣”大约低60%,所享受的福利与保障也将减少。据韩国劳动雇佣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非正规雇佣者”占韩国所有被雇佣者的30%,而韩国工会组织则认为这一比例甚至高达48%,而在OECD国家中,这一雇佣类型的平均比例则为10%左右。“非正规雇佣”的普及,使得韩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持续维持在15%的水平。而这种雇佣模式,也给雇员带来巨大的除工作以外的压力。韩国已经连续9年成为OECD国家中自杀率排名第一的国家。
在“财阀”与民生之间,朴槿惠必须尽快做出选择。
经济民主化
“经济民主化”是朴槿惠为治疗韩国“财阀症”开出的药方。朴槿惠希望可以借助这个药方对核心财阀进行改革,增加社会公平竞争、公平分配的可能性。
为了配合“经济民主化”,在竞选之初,朴槿惠就已经提出将在5个大领域的35个方面率先推进改革。朴槿惠计划,将针对在经济方面的弱势群体制定切实的保障措施。她表示,将取消“正式雇佣”和“非正式雇佣”差别对待的制度;设立保护消费者权益基金,保证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对于“财阀”企业蚕食中小企业生存空间问题,朴槿惠计划通过改善有关公平交易的相关法律及其执行程序,规范和约束“财阀”企业的并购行为。
“‘经济民主化’,最终是要让每个韩国民众都可以公平、公正地享受韩国的经济增长。”朴槿惠在其竞选中承诺。
为了能让更多的韩国民众参与到改革当中来,朴槿惠表示,她将废除公正交易委员会的专属举报权。设立公开举报机构,接受民众举报。此外,对于违反公正交易的行为,还将引入处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和集团诉讼制度。大集团必须为其子公司的行为负责。
在出台政策消除“财阀”与民众之间的巨大差异之外,朴槿惠还将改革伸向了问题的核心。朴槿惠表示,她将出台相关条例,禁止大企业相互持股。
大企业相互持股也是韩国企业的一个特色。韩国的大企业旗下一半都拥有众多的子公司,在这些公司中有些是上市公司,有些是非上市公司,作为大企业的总裁完全可以在这些公司之间通过相互持股、互相担保债务的方式以极低的控股率达到掌握整个企业经营权的目的。以韩国三星集团为例,其总裁李健熙在三星的持股比例不足1.5%,却拥有“三星帝国”的绝对控制权。这种相互持股的模式,也造成韩国企业“不透明”的“独裁式”的经营模式。企业总裁可以以极低的控股率控制公司,也导致了韩国大企业的盲目扩张。
为了从根本上禁止大企业相互持股,朴槿惠计划修改韩国《证券交易法》,将大企业的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分离。
在面对韩国经济的顽疾——“财阀症”上,朴槿惠展现出了她作风硬朗的一面。
然而,作为保守派政党,以及前总统朴正熙的女儿,朴槿惠与“财阀”之间的联系也远远要比其他候选人更亲密一些。虽然也做出了要改革的表态,但是在竞选辩论以及竞选纲领中,朴槿惠都极力避忌使用“财阀”一词,以大规模企业集团取而代之。
措辞上的差别,也已经暗示在“经济民主化”上,朴槿惠并不会轻易触及财阀的根本利益。对于社会普遍希望的,针对“财阀”制定大企业法已经被朴槿惠排除在了竞选承诺之外。
“信任外交”
在面对国内“财阀症”问题上展示了女性强硬的一面后,朴槿惠在其外交政策上,更多的则希望可以展示的是其女性柔软的一面。
虽然在本届韩国大选中,最终获胜的是执政党,但是现任政府的对朝强硬态度并不会被朴槿惠继承下来。尽管在大选前7天,朝鲜刚刚发射了“光明星3号”火箭,但是获胜之后的朴槿惠还是表示,她愿意将人道援助与政治剥离,并尽量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展开对话。
2002年5月,第一次竞选韩国总统失败的朴槿惠以平民的身份进入朝鲜,并与当时朝鲜的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会晤并共进晚餐。朴槿惠在自传中对那次会晤的描述是,“坦率而开诚布公”,甚至“让人鼻子发酸,热泪盈眶”。
在此次当选韩国总统之后,朴槿惠为朝韩关系定下了“先安全,后合作”的灵活基调。朴槿惠强调任何在朝鲜的大规模投资都应该建立在朝鲜采取去核化措施的“信任”基础之上。朴槿惠表示将在首尔和平壤设立韩朝交流与合作办公室,以增进朝韩关系。
除希望与朝鲜共建信任之外,朴槿惠也希望将“信任外交”推广至整个东北亚半岛。“中日韩领导人曾在2010年达成《2020年中日韩合作展望》,在这种展望的预期下,中日韩应该在‘信任’的基础上实现‘大和解’。”朴槿惠表示。
对于韩国的两个重要外交关系——韩美关系与韩中关系,朴槿惠也希望可以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发展韩美同盟并推动韩中伙伴关系更上一层楼。同时将以‘信任外交’为基础进一步增进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外交悬案。”朴槿惠在一次街头演讲中表示,“中国崛起和美国亚洲政策互不冲突,我不需要选择某一方。”
既精通英文又会讲流利中文的朴槿惠,正在通过她的努力尝试为韩国找到合适的外交平衡点。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