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中资财团并购ILFC挤主流圈

作者:王潇雨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12-14 23:39:00

摘要:尽管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对其介入并购美国国际集团旗下国际金融租赁公司的传言给予了否认,但ILFC这家全球第二大的飞机租赁企业即将落入中资财团之手却是不争的事实。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潇雨 北京报道
    尽管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工行)对其介入并购美国国际集团(下称AIG)旗下国际金融租赁公司(下称ILFC)的传言给予了否认,但ILFC这家全球第二大的飞机租赁企业即将落入中资财团之手却是不争的事实。
    事实上,包括工行在内的一批中国企业对航空租赁业早已经进行了全面地“布局”和“渗透”,这不仅显示出全球航空市场重心逐渐东移的趋势,更昭示出中国航空业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为航空制造业铺路搭桥的远谋。
AIG脱手ILFC
    “这并不意外,ILFC并非AIG的核心资产,而AIG现在的实力也不足以对其提供更大的支持,这使得ILFC现在面临很大问题,在竞争中没有丝毫优势,只会越做越小,”一位了解ILFC并购案内情的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如果有一个合适的价格,AIG会非常愿意将ILFC双手奉上。”
    ILFC是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公司,仅次于通用电气集团旗下飞机租赁企业GECAS。根据ILFC发布的数据表明,其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00多家航空公司(客户)。其投资组合包括超过1000架拥有或管理的飞机。中国则是ILFC最大的单一市场,ILFC在华机队共有180架飞机,占据了35%的市场份额。
    出售ILFC并非其母公司AIG在近期的考虑,事实上早在2009年,ILFC便差点被卖掉。当时有包括私募股权公司Thomas H. Lee Partners与凯雷投资集团、Onex Corp与Greenbriar Equity Group及Terra Firma Capital Partners Ltd在内的三组机构同时与AIG洽谈收购事宜。
    但在各种因素作用之下,ILFC始终没能够成功脱手,因此AIG也曾考虑通过将其IPO之后逐步脱手所持股权的方式实现最终目的。
    按照目前中国航空租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经验来看,即使成功收购ILFC也将面临在管理上的层次差距问题,“女明星下嫁土财主。”一位从事航空租赁业的人士对此交易的评价并不看好。
    然而根据目前公布的收购方案看来,ILFC总部和管理层并不会产生太大变动,这样一来也可以保证其业务的延续性。
    而由新华信托、中国航空产业投资基金和来自南非的P3投资集团联合组成的财团在成功购得ILFC之后似乎也不会更多介入到具体业务中。
    根据AIG方面发布的消息表明,中资财团将出资约42.3亿美元收购ILFC约80.1%的股权,并具有另外9.9%股份的收购选择权。
    AIG希望在明年第二季度完成这一交易,但此前还需要得到中美两国监管部门的批准。而有消息表明一旦该交易获得通过,且中方愿意行使另外9.9%的收购选择权,那么还将有其他投资方加入其中,这其中包括新华保险以及工行旗下一个投资机构。
    工行对这一说法表示否认,其负责公关事务的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工行及其下属子公司没有收购ILFC的考虑。
    但值得注意的是,工行旗下早已经有涉及飞机租赁业务的子公司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下称工银租赁),这也是国内诸多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相关企业在航空租赁业诸多投资的一部分。
资本布局航空租赁
    “中国目前在控制人民币汇率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觉得外汇储备也需要通过海外投资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因此有足够的能力和理由在飞机租赁行业展开并购,”一位从事飞机引进融资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这个行业需要强大的资本后盾,这恰恰是很多国内企业目前所拥有的,但这也是个需要经验的行业,购买成熟的资产能够帮助中国公司更快获取在这个行业的经验,从而少交‘学费’。”
    得益于亚太地区航空市场的快速成长,以及公务航空业务潜能的逐渐释放,以2006年中国银行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为起始,加上同年成立的中国本土第一家航空租赁企业奇龙航空租赁,中资航空租赁业短短几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工行与交通银行均在2007年设立了融资租赁公司。之后,中国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也纷纷跟进进入融资租赁业务,其中航空租赁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
    在工银租赁总裁丛林看来,“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发生后,欧美传统银行受到了很大冲击,导致其在飞机租赁业的投入力度有所下降,这给中资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 
    市场机遇之外,中资通过并购方式融入全球航空租赁业主流“圈子”,从而分享到航空旅行市场增长带来的巨大利益只是其中一个目的。
    “航空租赁公司是航空公司与飞机制造商之间重要的桥梁,其市场行为也会对整个航空行业带来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一些新机型的市场推广中,租赁公司支持力度对产品的市场前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位在国有航空公司从事飞机引进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比如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正在研制过程中的C919客机,在2010年宣布启动订单时便有包括GECAS和国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这两家租赁公司客户,而此后还陆续获得来自中银租赁、农行旗下农银租赁以及中国建设银行(下称建行)旗下建信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在内超过百架的订单。而在2012年珠海航展上GECAS又宣布追加了10架新订单,使得C919 380架启动订单中超过三分之一来自租赁公司。
    这一情况并非仅见于中国企业,包括波音、空中客车以及庞巴迪宇航、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在内的全球知名飞机制造商在推广其新机型的过程中,来自租赁公司的订单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参与并购ILFC的中方财团包括中国航空产业投资基金,这是由中国最大的航空制造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建行在2010年共同发起成立的一只基金,其发起目的是“通过对航空系统内企业和其他民用高科技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或控股收购,提升投资对象的企业价值,优化资本结构”。
    “通过这样的收购,一方面可以降低国内航空公司在租赁飞机时的融资成本,未来中国民航的机队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保持快速扩张,而其中融资租赁将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前述从事飞机引进融资的人士表示,“另一方面则是从战略角度考虑,为中国航空制造业未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提供渠道支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