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PMI是不是定心丸

作者:程凯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11-23 23:22:00

摘要:11月PMI超越荣枯线看起来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但只能看作是一颗定心丸,远远不应该是一颗放心丸。
    大家都知道有两个PMI,所谓的采购经理指数,一个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PMI,一个是汇丰中国的PMI。两个指标都在每个月的月初公布上个月的数值,50%是荣枯线,高于50说明经济在扩张,低于50说明经济在收缩。
    大家不一定知道的,是汇丰中国的PMI有两个公布时点。在正式公布之前,还会有一个预览指数。11月22日,汇丰中国公布的这个11月中国制造业PMI的预览指数为50.4,尽管在12月初正式的数值出来之后,这个数值可能有稍微的修正,但11月汇丰中国的PMI超越荣枯线看起来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
    于是,在10月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PMI数据重回50之上达到50.2之后,汇丰中国的PMI也在11月站到了50之上。两个指数双双证明经济处在扩张之中,给人更多的信心和期待。
    汇丰中国10月份的PMI终值是49.5,这次的11月预览指数是50.4,而10月份官方的PMI是50.2,根据经验,物流协会的PMI数值会比汇丰中国的PMI高,也就是说,物流协会的11月PMI值估计在50.4之上,继续在荣枯线之上上升。
    PMI是不是一颗定心丸?如果是的话,这颗定心丸有的人早就吃下去了。
    还在11月2日,官方和汇丰中国双双公布10月份PMI时,《地平线》专栏特别写过一篇“什么数据不说谎”,详细介绍了PMI的生成办法和民间特性,说明这是一个受到官方因素影响小、比较靠得住的宏观经济指标。
    更进一步,“什么数据不说谎”还介绍了官方PMI和汇丰中国PMI的细微差别,从样本的企业规模来看,汇丰中国关注的企业40%都是雇员人数在1-499人的小企业,雇员在500-2499人的企业占31%,雇员在2500人以上的大企业比例是29%。对比之下,小型私营企业在汇丰中国的样本中权重更高。
    因此,在10月份的数据中,官方的PMI超越50荣枯线,而汇丰中国的PMI略微处在50荣枯线之下,说明大企业的回暖速度高于小企业,国有企业回暖速度高于民营企业。当时专栏中的最后一句话是,“下个月要是小企业的PMI数据也上去了,那就更好了。”
    现在看来,我们只能说“更好了”。毕竟,更多反映中小企业状况的汇丰中国PMI也到了50.4。
    早早吃下PMI定心丸的人还有很多。现在翻出当时的报道看,《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家欧乐鹰在11月5日就举出了三条原因,认为PMI代表的经济反弹将继续下去:第一是中国政府在年底的突击花钱;第二是人民币的再度升值;第三是央行在维持宽松货币环境方面似乎态度坚决。
    现在过了大半个月来看,欧乐鹰说的原因都存在,突击花钱和人民币升值是确定无疑的事,只不过第三条央行维持宽松货币环境的决心并非那么让人放心。为什么不那么让人放心?原因恰恰是央行的人可能和欧乐鹰的预测一样,认为经济将持续走稳,这样一来,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就成为了多余。
    宽松到底有多宽松?度的拿捏才最关键。
    我们可以看看这样一条消息: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在十八大会议间隙向记者们表示,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已经企稳,他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前景持乐观看法。我的感觉是,央行如果越乐观,对于宽松货币度的拿捏就会越紧,反而可能出现过紧的状况,从而让PMI这颗定心丸起到负面作用。
    定心丸,是应该起到稳定军心作用的东西,不该起到让人放松警惕的效果。
    因此,在汇丰中国PMI的11月预览指数公布之日,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的提醒就值得大家关注。在确认PMI重回扩张区间之后,屈宏斌的担心包括:50.4仍低于长期平均水平51.7,就业指数也仍在50以下,11月新订单指数扩张力度有所减弱,欧债危机和美国面临财政悬崖使得未来外需前景难以乐观。
    屈宏斌于是认为,“中国经济回暖仍在初始阶段,因而需要政策宽松保持力度,以避免经济W形双底复苏”。具体而言,他说的政策宽松,意指“货币政策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及准备金率下调以保持流动性相对充裕仍有必要”以及“财政对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也有望加强”。
    屈宏斌是不是也担心在PMI走好后,央行出于对通胀的过于紧张放松了对经济的鼎力支持,我们不得而知;央行会不会继续放松货币政策以便巩固增长势头,我们也不得而知。现在我们知道的是,央行一直在放手的逆回购出现了缩量,而所谓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只是一个股票市场上一厢情愿的传闻。
    PMI当然可以是一颗定心丸,但远远不应该是一颗放心丸。
(作者为本报编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