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奇瑞路虎合资前景待考

作者:刘俊晶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11-21 23:05:00

摘要:来自奇瑞捷豹路虎合资公司的官方资料显示,该合资公司总投资额109亿元人民币,合资双方股比50∶50。

奇瑞路虎合资前景待考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俊晶 常熟报道

    11月18日,备受瞩目的奇瑞捷豹路虎合资项目在江苏省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了合资项目奠基仪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尹同跃与捷豹路虎全球首席执行官施韦德博士共同对外宣布了合资企业——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的名称以及品牌LOGO,捷豹路虎母公司印度塔塔集团主席塔塔也出席了奠基仪式,以示重视。
    虽然这个从报批到通过不足7个月的项目成为在国家整车合资政策收紧的情况下获批最快的项目,但是该合资企业仍旧面临着一道道市场、渠道和技术的关卡要闯。合资的路上,任重,道远。
新征程
    奇瑞捷豹路虎合资公司的地址选在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从地理位置来讲距离奇瑞的另一合资企业观致汽车不过几百米之遥。11月18日的奠基仪式当天,奇瑞捷豹路虎的工厂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可以想象的是,两年后,一座崭新的工厂将拔地而起。
    来自奇瑞捷豹路虎合资公司的官方资料显示,该合资公司总投资额109亿元人民币,合资双方股比50∶50。本报记者获悉,在双方股比中,奇瑞汽车占50%,路虎汽车占20%,捷豹汽车占5%,捷豹路虎汽车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占25%。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合资公司的品牌LOGO与捷豹路虎的LOGO图案并无差异,只是在文字上增加了“奇瑞”两个字。分析人士表示,从对等股比到合资公司品牌LOGO,可见国家对于合资企业审批的态度仍然十分谨慎。
    奇瑞与捷豹路虎成功搭上合资公司末班车,也因有别于以往合资公司“市场换技术”的思路而受国家相关审批部门青睐。除了整车生产基地,该合资公司还将建设联合研发中心、发动机生产基地。有消息称,路虎极光与神行者2代国产后将采用合资发动机工厂所供给的2.0T发动机。上述知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透露,诸多原捷豹路虎工程师会入驻奇瑞研发团队,双方将致力共同研发发动机。而根据9月初合资公司发布的招聘广告显示,仍旧对研发人才求贤若渴。
    奇瑞内部人士表示,奇瑞和捷豹路虎希望到2014年年中实现合资工厂第一辆车下线,首期13万辆的产能将在2015年年底实现,届时整车生产基地与发动机生产工厂产值未来将达到400亿元。此外,尹同跃在奠基仪式上也确认了将推出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的合资自主品牌的消息。
    随着合资计划内容的曝光,合资公司的国产车型也逐步浮出水面。在第一期13万辆的产能规划中,计划排产车型包括3.4万辆揽胜极光、4.3万辆神行者2代、3万辆捷豹轿车以及2.3万辆合资自主品牌汽车。业内知名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捷豹路虎今年在中国60%左右的增长速度而言,这样的产能规划比较合理。奇瑞和捷豹路虎的合资路子是对的,就看双方具体怎么运作。”
新挑战
    在发布会现场,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新闻发言人黄华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奇瑞自身来看,通过合资可以将奇瑞的技术研发、管理、品牌运作等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然而在“后合资时代”,奇瑞的梦想仍然待考。
    盖世汽车网的网上调查显示,业界对奇瑞与捷豹路虎的合资前景比较乐观,但对奇瑞能否通过合资实现自身技术与品牌的突破并不十分看好。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表示,虽然中方在合资谈判中的话语权更大了,但合资能否学到技术依然不被看好。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奇瑞有可能从捷豹路虎学到一些技术,但这些技术并不足以帮助奇瑞大幅提升竞争力。尤其是奇瑞自身僵化的国企管理体制,有可能成为双方联合技术研发的障碍。
    此外,传统捷豹路虎经销商与合资公司的经销商的平衡与竞争将会成为又一道关卡。目前,奇瑞捷豹路虎正在扩建经销商网络。除了招募具有豪华车经营经验的成熟经销商,尹同跃此前曾表示鼓励奇瑞优质经销商积极加盟,“奇瑞捷豹路虎经销商将优先从现有奇瑞汽车销售网络中选择。”分析人士表示,根据合资公司的惯例,奇瑞捷豹路虎合资公司的经销商只能销售国产车型,而传统捷豹路虎经销商将可同时销售国产和进口车型。贾新光表示,“传统的捷豹路虎经销商的高端车服务能力和综合实力都比较强,口碑也很好,这对奇瑞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果出现消费者集中选择通过传统捷豹路虎销售渠道购买的局面,则在合资渠道经销商将面临如何生存下去的挑战。如何整合好销售渠道,避免出现经销商竞争产生内耗,将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奇瑞捷豹路虎合资公司的经营智慧。
    对于此次“联姻”,外界均表示将有利于改变奇瑞中低端品牌的定位。尹同跃也表示,捷豹路虎的合资对奇瑞的战略意义在于将填补奇瑞高端品牌的缺失。然而事实上,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与建立并非通过与豪华品牌合资就可简单达成。华融证券分析师赵宇表示,品牌形象的突破与提升绝非通过与豪华品牌攀亲就可短期见效,而是需要在打造自身品牌业务上不断提升技术、产品和服务质量。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奇瑞希望通过豪华车合资项目使得其在技术开发及品牌运作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愿望并没有错。无论如何,奇瑞已经迈出其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一步。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