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统一派的努力
摘要:在6月欧盟峰会提出建立银行业联盟之后,在联盟开始运转的时间表上,德法两国就从未统一过。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薇 北京报道
布鲁塞尔——10月18日,当地时间下午5:34,法国总统奥朗德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同时出现在了欧盟峰会会场。这让等在现场的摄影记者都有些兴奋。他们希望可以拍到一张奥朗德与默克尔拥抱或者是握手的照片,以衬托欧盟峰会——这个以欧洲领导人团结在一起共同解决欧盟事务为主旨——的峰会主题。尤其在欧债危机的当下,这样的照片显然更具有重要的含义。
然而,记者们并没有拍到他们所想要的。同时步入会场的两人并没有任何亲密的举动,甚至连眼神的交流都没有就分别走向了不同的方向,与已经提前到场的其他欧盟领导人打起了招呼,虽然两人都面带微笑,但是在这微笑之下却难以掩饰德法的分歧。“自奥朗德上台以来,我们就几乎没有能拍到类似‘默科齐’组合那样有趣的照片。”一位法新社的摄影记者在微博上写道。
奥朗德与默克尔的确难以做到记者们所需要的那样——亲密。就在峰会召开之前,德法两位领导人刚刚举行了近30分钟的双边会谈。谈话的结果基本是各说各话。
在欧元区分裂这个紧迫的话题上刚刚得以喘息后,在欧盟一体化的步调上,德法的分歧又再次加剧。
奥朗德:银行业联盟先行
在6月欧盟峰会提出建立银行业联盟之后,在联盟开始运转的时间表上,德法两国就从未统一过。法国以及它所代表的“地中海”阵营更倾向于速战速决——即在2013年1月1日开始实行。而德国则拿出了其一贯沉稳的态度,希望银行业联盟的成立更加有质量。在速度与质量的争执之下,其实是德法对于银行业监管范围以及监管权力划分上的分歧。法国希望银行业联盟可以对欧元区境内6000家银行进行审计和监管,而德国只愿意交出其大型银行的监管权力;法国人希望可以将监管权力交由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掌握,但是德国人对于一国一票的投票制度却并不认同。
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以来,22次欧盟峰会的经验告诉我们,分歧从不会在一次峰会上就得以解决——无论情况多么危急。本届峰会也不例外。
“建立欧洲银行业联盟先需要质量,然后才是速度。”在赶赴布鲁塞尔出席欧盟峰会的当天上午,默克尔在德国下议院的演讲中,又一次向其议员们承诺在建立银行业联盟问题上,德国不会急于就成,德国人心中的银行业联盟运营时间表为2013年年底甚至是2014年年初,与法国相距约有一年的“时差”。
然而,法国人也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立场,同样在出席欧盟峰会的当天中午,奥朗德与其社会党的成员共进了午餐,并坚持会在2012年底达成银行业联盟建立所需要的法律条约。
德法两位领导人在峰会前的“喊话”,也提前预示了他们在双边会晤以及峰会上很难达成统一。“峰会上并不会做出什么重大的决定。”默克尔在自己的演讲中已经提前宣告了峰会结果。
最终,这一结果毫无悬念地出现在了本届峰会的会后声明中。为了显示团结,声明将这一结果“粉饰”为了“德法领导人同意加快银行联盟建立的速度”。至于如何加快,声明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进度”。在声明中,欧盟领导人既同意了法国所提出的“在2012年年底前建立统一的欧元区财政监督机构的法律文件”,也支持了德国所确定的“在2013年某个合适时间实行银行联盟”。“领导人们可能会在今年年底前针对银行业联盟的建设设定一个清晰的目标,整个目标将可能分数步完成,在下一次11月峰会上,将会就整体结构、银行业监管定位和执行方式等细节作出准确定义。”一位法国政府官员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在银行业财政联盟建立之前将是密集的双边以及多边财政技术官员的会晤。”
“我认为年底完成监管工作的制定是现实的,这是个政治意愿问题。”欧盟经济与货币事务专员瑞恩表示,“现在正在考验欧元区成员国的政治意愿。”
德国:试图打造“双保险”
作为银行业联盟的最早倡议者,德国其实更希望这一联盟早日运转。之所以对这个制度的推进如此谨慎,除了涉及出让本国银行监管权力的考量之外,还因为这一制度的建立将成为欧盟稳定机制(ESM)对银行进行直接资本重组的触发条件。
在ESM刚刚确立之初,作为这一机制现在以及未来可能的最大出资人,德国为了保证其“纳税人”的钱不打水漂,提出了以建立银行业联盟作为ESM启动的条件。当这一条件正在成熟之际,“谨慎”的德国人又提出了另外一个条件——建立财政联盟——试图为其资金上“双保险”。
早在峰会前两天,16日,作为德国财政政策制定者之一的德国财长朔伊布勒就已经开始为建立财政联盟“背书”。朔伊布勒呼吁在欧元区建立一个对国家预算拥有广泛控制权的“货币委员会”,作为修改欧盟条约以加深欧元区一体化,并结束欧元区债务危机的一部分。“我们现在必须采取更大措施,朝着财政联盟迈进,我们必须好好利用欧债危机这个机会。”朔伊布勒说。
在峰会当天,默克尔也在自己的演讲中表示,“加强欧盟货币专员的权力是一个可能的方向。”按照德国人的思路,欧盟货币专员可以拥有干预欧盟成员国预算的权力。在向欧元区成员国提供了大量贷款之后,德国希望可以增加更重的“砝码”,用于保证这些贷款的回归。
对于德国方面的重置议题行为,奥朗德直接给予了否定。“这届峰会的议题并非财政联盟,而是银行业联盟。这个问题不在议程上。”奥朗德说。在当记者问到默克尔为何会提出建立财政联盟议题时,奥朗德表示这也许是因为其受到了国内的政治压力。“她可能已经在考虑明年9月会发生的事情(2013年9月德国将举行大选)。”奥朗德说。
与实现欧元区银行联盟——需要在规则制定和进度时间上取得一致——相比较,财政联盟则涉及更多的主权让渡,其达成难度自然也将超过银行联盟。这一难题最终没有出现在本届峰会的会后声明中。
英国:德法唯一的共同点
然而为了能让建立财政联盟这一议题有所进展,德国人在奥朗德更为重视的另一议题上作出了让步。在6月的峰会上,作为第一次参加欧盟领导人峰会的奥朗德就对德国的紧缩政策发起了攻击,他希望可以通过欧盟特定基金对处于危机中的成员国经济进行刺激。在那次峰会上法国与意大利、法国、德国签署了《增长与就业公约》,希望可以以欧洲GDP的1%,即1300亿欧元,或者用金融交易税的收入对陷入危机的欧元区国家经济实行刺激。但这一条约在签署后,资金的无法到位使得这一条约一直处于“空转”状态。
在18日举行的峰会上,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经济核心国家——丹麦、荷兰和芬兰等都对此公约表示了相当程度的认同。德国表示,如果欧元区可以统一预算,那么这部分刺激资金即可以作为“中央预算”的一部分拨至需要的国家,而统一预算的基础则又回归到了德国希望建立的财政联盟这一老话题上。
与承诺刺激换取预算权力相比,在对待英国的态度上,德法的一致性恐怕更为真实。
对于英国对欧债危机的“袖手旁观”和“多加指责”,德法领导人均表示了不满。“希望卡梅伦能在欧盟问题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不只是像现在这样。”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奥朗德表示。而默克尔更是直接将卡梅伦比作了一档综艺节目中以喋喋不休形象著称的木偶“布公仔”。
在德法分歧开始主导欧盟峰会以来,反对英国干涉似乎成为了这两个国家唯一的共同点。这一共同点也让英国在欧盟陷于更尴尬而孤立的地位。除了在态度上表达不满之外,关于限制英国干涉欧元区事务的建议也被提出。“希望欧洲议会进行改革,以确保只有受特殊事件影响的国家立法者才能就此事件投票。例如,那些不参与《申根协定》的国家将不能对该事项进行投票。”朔伊布勒说。
德国正在用手中的“糖果”不断地诱惑着需要救助的国家交出更多的权力。在圣诞节之前,欧盟还将举行两次领导人峰会,加深欧盟一体化进程似乎成为了2012年德国的圣诞愿望。实现一体化美国人用了120年,而德国人的雄心却是在两年内完成它。这一愿望究竟是如同默克尔所说的那样“将欧盟带出隧道见到曙光”,还是将其带入另一个“隧道”,不得而知。
布鲁塞尔——10月18日,当地时间下午5:34,法国总统奥朗德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同时出现在了欧盟峰会会场。这让等在现场的摄影记者都有些兴奋。他们希望可以拍到一张奥朗德与默克尔拥抱或者是握手的照片,以衬托欧盟峰会——这个以欧洲领导人团结在一起共同解决欧盟事务为主旨——的峰会主题。尤其在欧债危机的当下,这样的照片显然更具有重要的含义。
然而,记者们并没有拍到他们所想要的。同时步入会场的两人并没有任何亲密的举动,甚至连眼神的交流都没有就分别走向了不同的方向,与已经提前到场的其他欧盟领导人打起了招呼,虽然两人都面带微笑,但是在这微笑之下却难以掩饰德法的分歧。“自奥朗德上台以来,我们就几乎没有能拍到类似‘默科齐’组合那样有趣的照片。”一位法新社的摄影记者在微博上写道。
奥朗德与默克尔的确难以做到记者们所需要的那样——亲密。就在峰会召开之前,德法两位领导人刚刚举行了近30分钟的双边会谈。谈话的结果基本是各说各话。
在欧元区分裂这个紧迫的话题上刚刚得以喘息后,在欧盟一体化的步调上,德法的分歧又再次加剧。
奥朗德:银行业联盟先行
在6月欧盟峰会提出建立银行业联盟之后,在联盟开始运转的时间表上,德法两国就从未统一过。法国以及它所代表的“地中海”阵营更倾向于速战速决——即在2013年1月1日开始实行。而德国则拿出了其一贯沉稳的态度,希望银行业联盟的成立更加有质量。在速度与质量的争执之下,其实是德法对于银行业监管范围以及监管权力划分上的分歧。法国希望银行业联盟可以对欧元区境内6000家银行进行审计和监管,而德国只愿意交出其大型银行的监管权力;法国人希望可以将监管权力交由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掌握,但是德国人对于一国一票的投票制度却并不认同。
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以来,22次欧盟峰会的经验告诉我们,分歧从不会在一次峰会上就得以解决——无论情况多么危急。本届峰会也不例外。
“建立欧洲银行业联盟先需要质量,然后才是速度。”在赶赴布鲁塞尔出席欧盟峰会的当天上午,默克尔在德国下议院的演讲中,又一次向其议员们承诺在建立银行业联盟问题上,德国不会急于就成,德国人心中的银行业联盟运营时间表为2013年年底甚至是2014年年初,与法国相距约有一年的“时差”。
然而,法国人也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立场,同样在出席欧盟峰会的当天中午,奥朗德与其社会党的成员共进了午餐,并坚持会在2012年底达成银行业联盟建立所需要的法律条约。
德法两位领导人在峰会前的“喊话”,也提前预示了他们在双边会晤以及峰会上很难达成统一。“峰会上并不会做出什么重大的决定。”默克尔在自己的演讲中已经提前宣告了峰会结果。
最终,这一结果毫无悬念地出现在了本届峰会的会后声明中。为了显示团结,声明将这一结果“粉饰”为了“德法领导人同意加快银行联盟建立的速度”。至于如何加快,声明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进度”。在声明中,欧盟领导人既同意了法国所提出的“在2012年年底前建立统一的欧元区财政监督机构的法律文件”,也支持了德国所确定的“在2013年某个合适时间实行银行联盟”。“领导人们可能会在今年年底前针对银行业联盟的建设设定一个清晰的目标,整个目标将可能分数步完成,在下一次11月峰会上,将会就整体结构、银行业监管定位和执行方式等细节作出准确定义。”一位法国政府官员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在银行业财政联盟建立之前将是密集的双边以及多边财政技术官员的会晤。”
“我认为年底完成监管工作的制定是现实的,这是个政治意愿问题。”欧盟经济与货币事务专员瑞恩表示,“现在正在考验欧元区成员国的政治意愿。”
德国:试图打造“双保险”
作为银行业联盟的最早倡议者,德国其实更希望这一联盟早日运转。之所以对这个制度的推进如此谨慎,除了涉及出让本国银行监管权力的考量之外,还因为这一制度的建立将成为欧盟稳定机制(ESM)对银行进行直接资本重组的触发条件。
在ESM刚刚确立之初,作为这一机制现在以及未来可能的最大出资人,德国为了保证其“纳税人”的钱不打水漂,提出了以建立银行业联盟作为ESM启动的条件。当这一条件正在成熟之际,“谨慎”的德国人又提出了另外一个条件——建立财政联盟——试图为其资金上“双保险”。
早在峰会前两天,16日,作为德国财政政策制定者之一的德国财长朔伊布勒就已经开始为建立财政联盟“背书”。朔伊布勒呼吁在欧元区建立一个对国家预算拥有广泛控制权的“货币委员会”,作为修改欧盟条约以加深欧元区一体化,并结束欧元区债务危机的一部分。“我们现在必须采取更大措施,朝着财政联盟迈进,我们必须好好利用欧债危机这个机会。”朔伊布勒说。
在峰会当天,默克尔也在自己的演讲中表示,“加强欧盟货币专员的权力是一个可能的方向。”按照德国人的思路,欧盟货币专员可以拥有干预欧盟成员国预算的权力。在向欧元区成员国提供了大量贷款之后,德国希望可以增加更重的“砝码”,用于保证这些贷款的回归。
对于德国方面的重置议题行为,奥朗德直接给予了否定。“这届峰会的议题并非财政联盟,而是银行业联盟。这个问题不在议程上。”奥朗德说。在当记者问到默克尔为何会提出建立财政联盟议题时,奥朗德表示这也许是因为其受到了国内的政治压力。“她可能已经在考虑明年9月会发生的事情(2013年9月德国将举行大选)。”奥朗德说。
与实现欧元区银行联盟——需要在规则制定和进度时间上取得一致——相比较,财政联盟则涉及更多的主权让渡,其达成难度自然也将超过银行联盟。这一难题最终没有出现在本届峰会的会后声明中。
英国:德法唯一的共同点
然而为了能让建立财政联盟这一议题有所进展,德国人在奥朗德更为重视的另一议题上作出了让步。在6月的峰会上,作为第一次参加欧盟领导人峰会的奥朗德就对德国的紧缩政策发起了攻击,他希望可以通过欧盟特定基金对处于危机中的成员国经济进行刺激。在那次峰会上法国与意大利、法国、德国签署了《增长与就业公约》,希望可以以欧洲GDP的1%,即1300亿欧元,或者用金融交易税的收入对陷入危机的欧元区国家经济实行刺激。但这一条约在签署后,资金的无法到位使得这一条约一直处于“空转”状态。
在18日举行的峰会上,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经济核心国家——丹麦、荷兰和芬兰等都对此公约表示了相当程度的认同。德国表示,如果欧元区可以统一预算,那么这部分刺激资金即可以作为“中央预算”的一部分拨至需要的国家,而统一预算的基础则又回归到了德国希望建立的财政联盟这一老话题上。
与承诺刺激换取预算权力相比,在对待英国的态度上,德法的一致性恐怕更为真实。
对于英国对欧债危机的“袖手旁观”和“多加指责”,德法领导人均表示了不满。“希望卡梅伦能在欧盟问题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不只是像现在这样。”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奥朗德表示。而默克尔更是直接将卡梅伦比作了一档综艺节目中以喋喋不休形象著称的木偶“布公仔”。
在德法分歧开始主导欧盟峰会以来,反对英国干涉似乎成为了这两个国家唯一的共同点。这一共同点也让英国在欧盟陷于更尴尬而孤立的地位。除了在态度上表达不满之外,关于限制英国干涉欧元区事务的建议也被提出。“希望欧洲议会进行改革,以确保只有受特殊事件影响的国家立法者才能就此事件投票。例如,那些不参与《申根协定》的国家将不能对该事项进行投票。”朔伊布勒说。
德国正在用手中的“糖果”不断地诱惑着需要救助的国家交出更多的权力。在圣诞节之前,欧盟还将举行两次领导人峰会,加深欧盟一体化进程似乎成为了2012年德国的圣诞愿望。实现一体化美国人用了120年,而德国人的雄心却是在两年内完成它。这一愿望究竟是如同默克尔所说的那样“将欧盟带出隧道见到曙光”,还是将其带入另一个“隧道”,不得而知。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