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民资抱团入黔
摘要:为实现工业强省的目标,贵州正大规模地打造工业园区,而这其中的投资非公经济的比重占到60%多。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杨 见习记者 谢霞 贵阳报道
9月16日,西能·浙商大厦在贵州省金阳新区举行隆重的奠基仪式。这座堪称贵阳新商业地标的大厦是贵州的国有企业贵州西能电力建设公司和作为民营企业的浙江商会集团共同打造的。
据悉,随着这座大厦的顺利开工,两家公司在贵州煤炭开发、新能源及新型商业地产方面的合作将一一展开。
本报记者从贵州省商会了解到,截至目前,在贵州民政、招商、工商联等部门注册的外省大小商会、协会已达200家,涉猎的企业会员近3000个。在贵州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的背景下,看到机遇的外地商人纷纷拥入贵州,并且加紧捆绑抱团,集纳优势资金专攻大项目。今年上半年,贵州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463.84亿元,其中落地资金达到1500亿元左右,在能源、高技术产业、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经贸流通等重点项目中,有六成投资来自外埠商会。
民企抱团入黔
据了解,自去年至今年上半年,在黔新注册的各类外地商会多达30家左右,意向融资达2000亿元,浙商集团便是这众多商会的缩影。“企业要抱团投资,因为单个企业缺乏资金,只有抱团在一起,企业才能发展壮大。”浙商集团总裁陈毅告诉记者,单个的民企往往受困于资金,但抱团组建成商会后,企业就变成了航空母舰,它的优势就会立即凸显出来,就有了承建开发大项目的底气。
商会在黔投资不仅资金多而且项目广。江苏商会常务会长刘必昌给记者提供了一个数据,江苏商会迄今在黔投资已超过800亿元,金华商会秘书长郭颖杰告诉记者,金华商会投资项目涉及房地产开发、五金、电子、建筑、鞋帽、木雕等30多个行业。
接受采访的企业界人士表示,正是在全国乃至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他们才看到了贵州独有的优势。贵州开发晚,机遇多,东部沿海的众多企业正不断西迁,再加上国发2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强力支持,这样的大环境给贵州带来了无限的投资潜力。
非公经济的投资春天?
由于贵州非公经济起步晚,再加上历史欠债多,导致贵州非公经济比重只占到36.9%,远远低于全国60%的平均水平。2006年,贵州省政府出台《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意见》,使贵州非公经济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步伐缓慢。
近几年,随着贵州省招商引资步伐的加快和国发2号文件促进贵州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的齐力迸发,非公经济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总的来说,贵州非公经济发展前景很好,因为有贵州省政府的政策鼓励,贵州非公经济占比从往年的0.8%到1%的缓慢增幅上涨到1%到1.3%的增幅。”省政府研究室研究员、贵州省商会副会长徐琨对记者说道。另据了解,今年上半年,贵州省民间投资达到1599.9亿元,同比增幅达到68.9%。
同时,为实现工业强省的目标,贵州正大规模地打造工业园区,而这其中的投资非公经济的比重占到60%多。贵州政策的利好以及大量的民间资本涌入贵州,为贵州经济特别是非公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对于此番贵州非公经济投资的向好态势,贵州政府也表现出对民间资本活跃的信心。
贵州受地理环境、历史生成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投资拉动成为贵州发展经济的首选,而外省资金的涌入成为贵州投资的主体,招商引资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最好选择。
“贵州是外省资金主要的投资消化地,因为贵州自身没有能力承建如此大规模的项目工程,所以贵州必然要进行招商引资,以分解掉这么多项目工程所带来的经济压力。”浙江商会一位张姓会员向记者说道。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