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受宠的小货币

作者:王晓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09-11 11:57:00

摘要:9月4日,丹麦央行公布了其8月的资产负债报告。其中丹麦外汇储备较前一月增加了28亿丹麦克朗,总额达到5144亿丹麦克朗,创下丹麦央行有历史记录以来的外汇储备新高。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薇 北京报道

    9月4日,丹麦央行公布了其8月的资产负债报告。其中丹麦外汇储备较前一月增加了28亿丹麦克朗,总额达到5144亿丹麦克朗,创下丹麦央行有历史记录以来的外汇储备新高。
    在首次启动存款负利率两个月之后,丹麦克朗依旧是投资者心中的宠儿。
    “没有人愿意在负利率的条件下放款。如果把钱以负利率贷给人家,那还不如把现金压在自己的床垫下面。”2009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里高利·曼昆曾这样预测过实施负利率的不可思议。
    然而,发生在丹麦的事实告诉市场,投资者现在并不想把钱放入垫子下面,即使他们现在面临将100丹麦克朗存入丹麦央行,在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后,他们有可能只收到99.8丹麦克朗。
    丹麦克朗为何如此炙热?
受宠还是受罪?
    作为欧盟27个成员国之一,按照欧盟条约,在尚未加入欧元区之前,其货币丹麦克朗需要紧盯欧元,与欧元挂钩,实行汇率固定的外汇政策。按照丹麦政府在1999年与欧洲央行签订的条约规定,丹麦克朗对欧元的涨跌幅必须保持在一个狭窄的波动区间。按照外汇市场的测探结果,这一波动区间为上下2.25%。欧债危机的爆发,让曾经大量配置过欧元资产的投资者纷纷放弃欧元,他们需要一个可以自由转换且安全的货币。丹麦——这个欧盟成员国中经济最为健康的国家自然成为了优选。
    丹麦的财政赤字占GDP之比为1.9%,公共债务占GDP之比为44%,两个数据均低于《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中对两个数据所设定的3%与60%的标准,甚至也远低于作为欧盟“模范生”的德国。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预测,2012年丹麦GDP增长速度将为0.8%,2013年为1.4%,超出欧元区国家的平均增幅。在三大评级机构中,丹麦都拥有最高的AAA评级,并且前景展望为稳定。
    “稳定”的丹麦自然成为了已经历了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世界经济衰退等恐吓的投资者心中的“避风港”。然而投资者对丹麦克朗的宠爱也许却只会让丹麦政府更加难受。
    从今年5月开始,丹麦的外汇储备出现激增情况,从2008年的2000亿丹麦克朗,增长了近1.5倍至5000亿丹麦克朗。丹麦克朗对欧元固定汇率遭遇猛烈攻势,固定汇率面临“瓦解”风险。据巴克莱银行预计,如果放弃紧盯欧元的货币政策,丹麦克朗有可能升值20%-25%。这将对丹麦的出口业造成重大打击。
    市场的追捧让丹麦无福消受。为了抑制住本币升值的压力,也为了捍卫与欧元的固定汇率,在5月25日宣布降息的5天后,丹麦央行再次调降利率。与此同时,丹麦央行还启动了汇率干预措施,投入数百亿丹麦克朗购买欧元,以达到捍卫丹麦克朗对欧元的固定比价。“这是我上任七年以来丹麦克朗遭遇的最严重的升值压力。”丹麦央行行长尼尔斯·伯恩斯坦说,“我们还有一些工具可以继续使用,如果有必要我们会转向为负利率。我们将做好准备。”当时,市场认为伯恩斯坦的负利率说法只不过是一个警告,并不会真正的实施。
    7月6日,当欧洲央行将存款利率调降至零时,丹麦央行做出了大胆的决定。当天夜间,丹麦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降25个基点至0.20%,同时将其存款证(CD)利率从0.05%下调至-0.20%。“丹麦央行将存款证利率下调至负数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丹麦信用按揭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蒂安·希利格索·黑尼格表示,“一段时间以来,市场一直都在谈论我们可能见证丹麦央行负利率的可能性。这种情景在不久之前还被视为是荒谬的,但现在却已经变成了现实。”
    9月3日,在负利率实施了近两月之后,丹麦央行官员卡罗森表示,负利率政策截至目前是成功的,丹麦克朗与欧元的固定汇率得以稳固。8月丹麦央行用于干预外汇市场的金额也较一个月前的79亿丹麦克朗,下降至36.9亿丹麦克朗,降幅为53%。
击鼓传花
    丹麦央行负利率政策的成功也给予了其欧洲伙伴,尤其是那些本币也正在经历升值压力的经济体一个参考。
    与丹麦同在欧洲的瑞士目前也正在经历着丹麦曾经的痛楚。作为“投资天堂”瑞士一向欢迎外来资本,但是欧债危机,投资者激增的避险需求还是让这个“天堂”难以负荷。2009年9月,在瑞郎兑欧元飙升20%后,瑞士为欧元与瑞郎的比价制定了1.20的上限。为了坚守这一上限,瑞士央行同时也启动了包括调降利率、干预汇市等在内一系列货币政策。但是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之一的瑞郎比丹麦克朗还是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在2011年年底,将基准利率调降至0-0.25%,并将3个月Libor维持在0.00%后,外资涌入瑞士的步伐并没有减缓。据瑞士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瑞士央行7月外汇储备增长至4240亿美元,占到其GDP之比为71%,远远超出经济危机前9%的比例。
    9月4日,瑞士央行行长乔丹表示,不排除使用资本管制来抑制瑞郎的升值。而丹麦央行负利率的举措也在瑞士央行的学习行列之中。“当欧洲央行已经将存款利率调至为零时,欧盟成员国与其保持50个基点的差距或许是可以的。”瑞士央行理事丹亭表示。丹亭的这一表述正在向市场暗示,瑞士央行有可能会跟进丹麦,将其已经为零的利率调至-0.05%。
    其实,丹麦并非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在丹麦之前,2009年另一个欧盟成员国瑞典就已经将其存款利率下调至了-0.25%,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将“名义负利率”付诸实践的国家。也正是得益于自己的“创举”,瑞典央行倒逼出了趴在其央行账面上的资金,将流动性输入到了瑞典的经济当中,避免了瑞典经济遭遇通缩。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丹麦央行,还是瑞典央行其负利率政策所针对的都是商业银行在各自央行的存款,并不包括个人存款。央行之所以采取这样的非常规手段,只是希望迫使银行业者转而放贷,减少资金囤积现象。而为了避免负利率对商业银行利润造成巨大损失,丹麦央行在实施负利率时还为其制定了一个触发点:若整体金融体系放在央行的金额超过697亿丹麦克朗,新增加的现金就会自动纳入负利率工具之下。触发点的设定提高了负利率政策的灵活性。
    丹麦、瑞典的成功例子正在为其他央行的货币政策提供“新思路”。负利率,是过去觉得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政策,但是现在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却给了它一个实现的可能。在根本无法找到安全投资替代之前,全球经济的通缩前景才是投资者最大的恐惧。加拿大道明证券全球外汇和固定收益债券投资业务负责人斯蒂芬·科科莱斯在其一篇报告中写道,“如果你的资产中的10%有可能会丢失,你还会在乎那0.05%的损失吗?”
    这种投资者对回报的“不在乎”其实在债券市场早已经出现。目前,德国两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已经是-0.05%,瑞士的短期国债收益率达到了-0.36%。在丹麦、荷兰、奥地利这些还拥有AAA信用评级的欧盟国家,负利率也成一种时常出现的“正常”现象。
    目前,欧洲央行的隔夜存款利率已经为零,美联储的超额准备金率也已调降至0.25%,日本央行的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也已经降至0-0.1%区间。在投入巨量“流动性”并不足以刺激经济的情况下,各大央行的进一步行动方向似乎都已被挤向了“负利率”。
    科科莱斯将负利率政策称之为了摆在全球央行面前的一道“脑筋急转弯”。“他们很快就会转过来的。”科科莱斯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