嗷嗷待哺的印度经济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薇 北京报道
8月17日,印度四大国有银行的信贷违约掉期(CDS)均值上涨至316基点,继今年5月飙升至350基点后,再次突破300基点危险关口。这一数值高出与其同列“金砖国家”的巴西、俄罗斯、中国和南非逾一倍,也远远高出大有取代其“BRICS”中“I”地位的印度尼西亚。
信贷违约市场正在给出暗示——印度的投资评级即将逼近“垃圾级”。
印度的主权评级目前正处于评级机构标普和惠誉“展望负面”名单之上,两者对印度的主权评级均为BBB-,已经是投资级别的最低评级。
与信贷违约市场对印度做出警告同一天,印度总理经济顾问兰加詹也给出了下调印度经济增长的表态。他将印度2012财年GDP增速由之前的7.5%-8%,下调至6.5%。
曾经被看做是亚洲经济奇迹的印度魅力正在消失。“假如我们不加快国际经济增长步伐,就肯定会影响到我们的国家安全。”两天前,印度总理辛格在庆祝该国第66个独立日上已经亮明了其要刺激印度经济的决心。
挽救人心的改革
在8月15日的讲话中,辛格表示:将从四方面来扭转印度经济减速的困境。这四方面为提振投资人信心、降低通胀、削减赤字和经常账户逆差,并希望借此推升印度卢比的汇价。
辛格的刺激计划里并没有明确的政府现金投入,计划更多着眼于经济改革——包括税收、金融乃至市场化等方面的政策投入。
减少政府投入,一方面是出于可以继续引入私有化模式发展印度经济的愿景,但更多的考量则是由于另一个让印度政府尴尬的原因——“囊中羞涩”。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刺激经济,印度政府已经先后投入近千亿美元的刺激资金。增加政府开支的刺激方式已经使得印度政府负债累累,最终出现“双赤字”状况。
据里昂证券一份研究亚太经济的报告显示,印度2011年-2012年的经常账户赤字占到GDP的4%;财政赤字占GDP的5.8%。与之相比较,同为“金砖国家”的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2.8%,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仅为1.1%。被外界认为应当代替印度成为另一“金砖国家”的印度尼西亚的公共部门赤字仅占GDP的2%。这足以让市场对印度政府的信心大大下降。但这还不是印度最糟糕的数据——2013年,印度政府的净借款目标为4.79万亿卢比,接近2008年起5年内的净借款额的总和。里昂证券预计到2014年,印度的“双赤字”占GDP之比例仍将维持在5%以上。印度政府在财政方面刺激经济的空间都已经非常有限。
财政刺激空间的有限正在成为倒逼印度继续经济改革的动力。在今年7月,兼任印度财长之后,辛格就以撰写文章的方式传达了此种意图——印度改革不会走回头路。“在印度接下来的改革中,一是需要建立一个有助于开放经济运行稳定的制度环境;二是需要使开放经济的逻辑和好处更加深入人心;三是需要解决好分配问题,使更多人能够分享经济增长的好处。”辛格在文章中写道。再次重启的印度经济改革也被辛格命名为“挽救人心的改革”,其重点则放在了外国投资者和本国消费者身上。这也成为了印度能否完成新一轮刺激经济政策的关键。
全民总动员
在印度的GDP构成中,个人消费占比为57.9%,投资占比为32%,这两部分构成了印度GDP近90%的来源。而在投资中,外商投资又占据了印度投资的三分之二。如何让外商投资于消费领域则成为了辛格刺激政策的施力点。
在辛格已经透露出的刺激政策中,互助基金、保险业、零售业将是其最先开放的领域。早在2011年12月,为了刺激经济,印度议会就已经通过向外资开放零售业的决定。在多品牌零售领域,外资可以最多持有51%的股权;在单一品牌零售领域,外资的持股上限最多可以达到100%。一时间,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容量高达5000亿美元的印度零售业成为了外商投资的新热点。然而不到3周时间,出于政治原因,印度政府叫停了这一决议。印度政府的朝令夕改也使得许多外商放弃了印度市场。现在,印度政府计划重新启动这一方案的讨论。
为了吸引海外投资者重返印度,在抛出利益诱惑后,印度政府还准备提供税收保证。2011年为了缓解财政赤字,印度政府曾推出所谓的一般避税法(GAAR)。根据该法案,印度财税部门将对来自毛里求斯等避税天堂的短期投资(不满一年)征收资本利得税。而之前根据印度和毛里求斯的避免双重征税协议,来自毛里求斯的投资者无需在印度缴税。当前流入印度的外国机构投资(FII)约有40%来自毛里求斯,很多借道毛里求斯投资印度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担心,GAAR的实施会增加其投资成本而选择了将投资转移出印度。8月19日,印度《商业标准报》透露,印度政府正在讨论将这一本该在今年4月生效的法律再推迟一年。
与大多数国家刺激政策侧重于“铁公基”一样,基础设施落后的印度也将其列入了计划之内。只是印度政府倾向于将这块“蛋糕”分配给印度的国有企业。在辛格强调将加大包括公路、机场、铁路、电力及煤炭生产等基础设施领域建设力度后,17家印度国有企业表示将承担投资任务。这些企业将利用目前现有的现金储备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印度国有煤炭公司、印度国家矿业开发公司等将投入约350亿美元。这一数额是2011年印度直接利用外资总额的2倍。在未来5年,印度政府计划将投入占其GDP10%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辛格最后的执政时光
21年前,正是现任印度总理辛格启动了印度经济的自由化改革,开启了印度的繁荣周期。21年后,在印度经济再次出现波折时,辛格又为其开出了药方。然而政治因素却正在对药效产生副作用。政党博弈所导致的政策的出尔反尔,已经损伤了印度的投资信誉,而存在于印度政治中的官僚和腐败也正在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在印度许多被拖延的基础设施项目中,有70%是因为土地审批问题而停滞。目前用于审批这项程序的法律仍是1894年的一部法律,辛格领导的政府花了超过3年的时间,试图对这部法律进行修改,却都最终未果。
当辛格正在为印度的腐败进行改革时,腐败则有可能先将辛格拉下政治舞台。8月22日,由于政府部门低价出售国有煤田,造成330亿美元损失后,印度议会在野党呼吁辛格下台。“辛格政府应该就政府贱卖煤田一事给全国民众一个交代。在辛格领导下的执政联盟正在捅下一个比一个大的娄子。”在野党印度人民党(BJP)发言人说。
2013年,印度将进行地方选举;2014年,印度将进行国会大选,届时辛格也将卸任。在自己最后的执政时光中,辛格希望可以完成其尚未完成的印度经济改革,但是辛格也承认缺乏政治共识将会是他面临的最大困难。
“让全世界的人民都听清楚,印度现在已经完全清醒了。”21年前的7月24日,辛格用温和的声音向世界宣布印度经济改革开始。现在,希望能有更多的印度政客清醒过来。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