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房市的第三次洗牌

作者:张映光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08-10 22:56:48

摘要:房市的第三次洗牌

庄凌顾问董事长 张映光

   中国地产股,可能是最脱离基本面的股票,也算作资本市场的一朵奇葩。红五月,地产公司业绩反弹,地产股不升反跌,因为业绩上涨,可能意味着调控的加深。调控近两年,大多数房地产上市公司的业绩似乎并未受到很大的影响,万科继续快速地奔向2000亿的目标,而龙湖、恒大这些一线潜力股,也继续高歌猛进。这是因为,预售制的结算方式,令地产公司可以埋藏一年的销售额,并通过巧妙的财务报表调整,控制业绩的高低。
    当然,这一切很难欺瞒住资本市场雪亮的眼睛,尤其是近5年,饱受内房股拖累的香港市场投资者。从疯狂的碧桂园,到昂贵的SOHO,再至新贵恒大,这几年,香港投资人几乎没从内房股身上赚到钱。他们逐渐认识到,不能用看待香港房地产市场的方式看待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
    自2008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连续两次调控,令地产股投资者迅速成熟起来,不再简单地以单一的规模和利润来衡量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发展潜质,也不再轻易受到政策小道消息的影响,而开始运用更为理性的分析手段,更关注企业模式,是否适应政策发展趋势,或企业的财务政策是否足够稳健,以能够抵御随时到来的房地产调控冰封期,并能够契合周期,把握反弹市场的销售机会。
    假如,抛开房价是涨是跌这一永无休止的争论,业内如今逐渐形成的一种共识是,此次调控无论是再度加深还是适度放松,均与以往任何一次调控不同,是一次足以改变房地产行业游戏规则的调控。
    这次调控最核心的基调,便是住宅市场的去投资化,以及住宅投资投机的去杠杆化。其结果是,终结了过去10年间,高杠杆投资带给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暴利时代。地方政府只要卖地就能赚钱,开发商只要囤地就赚钱,炒房者只要买房就赚钱的“搏傻”时代结束了。房地产行业将迎来十年来的第三次洗牌。
    回顾历史,中国房地产过去十年,曾是冒险家的乐园。2003年,8·31大限,实施土地招拍挂政策,令一批敢于冒进的房地产企业,尤其是较早获得资本市场支持的广东大型房企,获得了全国性的发展机遇。这其中,虽有顺驰资金链断裂、壮士断腕的反面教材,但主流却是,只要敢于运用高杠杆的扩张模式,并完成在资本市场的飞跃,就能够迅速做大做强。而随着房价的飞升,一二三线房企的销售额迅速拉开距离,市场规则便是比谁胃口大,比谁跑得快。
    房市的10年疯狂,尽管也受到调控影响,在局部市场产生过一些短暂的波动,但每一轮波动后的反弹,却更加猛烈。直至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才经历一次真正惊心动魄的深度下滑,成交量的迅速下滑,令盘子铺得过大的全国性房企,意识到原本价值连城的土地,一夜之间变成了公司最沉重的负债。假如彼时,中国资本市场遵循欧美的纯市场规则,而没有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干预,很多大型品牌开发商,实际上已经面临破产清算的局面,但银行主动对贷款展期,地方政府主动推迟土地出让金的支付期限,甚至帮开发商退地,而最关键的是,4万亿刺激政策和10万亿的信贷政策,并没有直接振兴中央希望振兴的十大产业,反倒振兴了没被列入振兴规划的房地产行业,地方政策此后出台各种刺激房市政策,更推波助澜。令即将面临被收购局面的绿城,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实现了上百亿的销售,瞬间起死回生。
    孙宏斌无疑是房地产豪赌时代的枭雄,他在第一次洗牌中折戟,又在第二次洗牌中,迎来重生。而宋卫平则在起死回生后,再次把赢回来的筹码,都抛回到了赌桌上,他们是过去十年房地产豪赌时代的缩影。最终,宋卫平没有赌赢政策,政策和市场正朝着相反的方向前进。
    第三次洗牌,将令中国房地产行业回归供需关系的常识规则。持续两年的非常态的限购限贷政策,依然没有令房价出现逆转,既说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依然潜存着大量实际的购房需求和改善需求,也说明,所有的利益集团都并不希望房价真正出现下跌,因为房价下跌,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杀伤力,远超过房价的暴涨。
    可以预见,即使限购政策取消,在未来5年,普通住宅的年投资回报不会超过5%。而首次置业和首次改善需求,将成为支撑房地产继续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
    过去十年,以北京为例,每年新增外来人口60万,尽管随着城市对人口规模的控制,新增人口数量可能减缓,但城市轨道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却可能进一步激发住房需求,这种需求是真实的刚性需求。
    在调控政策预期见底的影响下,近三个月住宅成交量的井喷,以及上市房企的中期业绩报告均说明,以中低价位,中小户型为主要产品类型的刚需性住宅市场,将透过政策的门缝,获得更加快速的发展机会,而此类型房企也将在第三次洗牌中,迎来更多的市场份额,这其中,包括众多定位首次置业或首次改善产品类型的开发企业,以及正准备冲击上市的旭辉一类的二线房企。而一些中高端类型开发商,则可能退居二线,嬗变为以单盘高利润、慢周转为主的精品开发商模式。
    至少在5年内,中国房地产仍有一轮发展机会,但是有枷锁的发展,是更强调专业性和专业分工的发展,也是一种分化式的发展。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