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窟建筑呈现的占星术

作者:周江林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4-13 20:32:00

摘要:吴哥窟建筑呈现的占星术

周江林
   根据天象来预卜人间吉、凶、祸、福的这种方术,僧人都会。
    479-502年期间,扶南僧人僧伽婆罗乘海舶来中国,到南齐国都建康传佛教。后有曼陀罗仙、须菩提等名僧先后来中国译经,说明扶南佛教早在5世纪已有相当的发展,扶南在5-6世纪即成了沟通印度和斯里兰卡与中国佛教文化的又一重要渠道。
    12世纪时的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并花了大约35年时间建造。后来,苏耶跋摩二世遗体安放其中,透过礼拜毗湿奴神而使他象征性地得到永生。
    吴哥窟巴戎寺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的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祭坛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的须弥台组成,一层比一层高,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在祭坛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四面城墙象征喜马拉雅山。寺庙外围环绕一道有着七头蛇的石雕横亘于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
    四面佛:49座佛塔均为巨大的四面佛雕像,佛像为典型高棉人面容,是建造巴戎寺的神王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佛像脸带安详的微笑,这就是令吴哥窟蜚声世界的“高棉的微笑”。
    巴戎寺的回廊壁画也十分丰富,1200米长的浮雕长廊令人惊叹地刻画了11000个人物。内层回廊主要为神话和宗教故事,而外层回廊则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从战场厮杀到生产劳动、集市贸易的生活图景应有尽有。
    高棉佛风格的建筑还是遵照印度教教义、占星术以及服从神和主神的意旨来行事。包括吴哥窟等建筑的结构还包含了天文历算和宇宙的概念。虽然在高棉占星术里行星和恒星的位置可以不用三角法就可以得出,但是,在很多寺庙中,塔与月亮和太阳之间的角度,以及寺庙中的各观察点,都是仔细计算过的。5-6世纪时,高棉人采用的印度占星术中已经包括了首次被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记载的天文知识。

链接

吴哥古迹
    位于暹粒省境内,距首都金边约240公里,是柬埔寨民族的象征。现存吴哥古迹主要包括吴哥王城(大吴哥)和吴哥窟(小吴哥)。吴哥始建于公元802年,完成1201年,前后历时400年。
    1431年暹罗军队入侵后,吴哥遭到了严重破坏,王朝被迫迁都金边。此后,吴哥被遗弃,逐渐淹没在丛林莽野之中。
    1586年,葡萄牙探险家和方济各会修士安东尼奥·达·马格达连那游历吴哥,并向葡萄牙历史学家蒂欧格·都·科托报告其游历吴哥的见闻:“城为方形,有四门有护城河环绕……建筑之独特无与伦比,其超绝非凡,笔墨难以形容。”但达·马格达连那的报告,被世人目为天外奇谈,一笑置之。
    1857年,驻马德望的法国传教士夏尔·艾米尔·布意孚神父著《1848-1856印度支那旅行记,安南与柬埔寨》,报告吴哥状况,但未引人注意。直到1860年后,法国博物学家享利·穆奥的“旅行说” 出版,让吴哥古迹成为东方奇观。
女王宫
    女王宫呈现了高棉艺术的巅峰。建造于10世纪末的宫殿位于吴哥城以北15公里的小村庄中。它那粉色的砂岩墙,伴随着墙上的花、藤、石柱和袖珍寺庙的雕塑,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这与印度史诗中所充斥的战斗、武器、厮杀、嗜血与屠戮的残酷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把整个吴哥古迹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