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亏逾5000亿 公募全线惨败

作者:路晓丹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9-11 12:29:00

摘要:亏逾5000亿 公募全线惨败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路晓丹 北京报道

    日前,2011年度基金年报全部披露完毕。公募行业64家基金公司集体沦陷无一幸免,合计亏损5004.47亿元人民币,行业亏损的惨烈程度仅次于2008年,为史上第二大“亏损年”。
    但是,在投资巨额亏损的同时,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并没有出现显著下降。据Wind统计,64家基金公司2011年合计向持有人收取管理费288.64亿元,同比2010年下降幅度仅为4.53%,再次验证了公募行业“旱涝保收”的特征。
规模越大亏得越惨
    2011年内,64家可比基金公司全线亏损,无一实现正投资收益;全部基金合计亏损5004.47亿元。
    从基金公司来看,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和亏损额度体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即大型基金公司受伤最重,小型基金公司则受伤较轻。数据显示,2011年亏损最严重的5家基金公司分别是:华夏基金(亏损436.84亿元)、易方达基金(亏损346.82亿元)、嘉实基金(亏损287.09亿元)、广发基金(亏损252.01亿元),大成基金(亏损-236.77亿元)。而上述五家巨亏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全部位居行业前十。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011年亏损数额最小的五家基金公司,其资产管理规模均位于行业后十名。它们分别是:富安达基金(亏损0.13亿元)、浙商基金(亏损1.64亿元)、纽银梅隆西部基金(亏损2.10亿元)、金元惠理基金(亏损2.51亿元)、平安大华基金(亏损2.71亿元)。
    从基金类型来看,2011年全年仅货币型基金和保本型基金实现盈利,盈利额分别为57.98亿和0.26亿元,其余类型基金则全线亏损。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亏损2261.8亿元,混合型基金亏损1590.2亿元,指数型基金亏损858.9亿元,债券型基金亏损24.8亿元,QDII基金亏损148.6亿元,封闭式基金亏损389.5亿元。
    众禄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廖帅对此分析说:“大型基金公司偏股型基金数量更多,偏股型基金整体规模也更大,而股基恰恰是去年亏损的重灾区,因此,大型基金公司亏损情况最为严重。”
17家管理费逆市增长
    而在持有人蒙受巨额损失的同时,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并没有出现显著下降。据Wind统计,基金公司在2011年共向持有人收取管理费288.64亿元,相比2010年下降幅度仅为4.53%,“旱涝保收”特征明显。
    不过,不同基金公司之间管理费收入差距巨大。据统计,2011年,华夏、嘉实、易方达等7家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超过10亿元,其中华夏基金以25.27亿元位居榜首;富安达、浙商等14家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尚不足1亿,其中富安达基金全年管理费收入不足300万元位居最后。
    值得关注的是,在剔除纽银梅隆西部、平安大华、浙商、富安达四家新基金公司后,60家可比基金公司里,共有 17家公司在2011年的管理费收入相比2010年不降反升。
    2011年基金年报数据统计显示,虽然没有一家基金公司为持有人创造了正收益,但华商、建信、摩根士丹利华鑫、东吴、诺安、金鹰、银河、国联安、富国、国海富兰克林、天弘、泰达宏利、国投瑞银、华富、中欧、汇丰晋信、诺德17家公司管理费收入同比2010年有所增加。其中,华商、建信两家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增加额都超过了1亿元。
    按照基金契约,基金管理费收入的提取标准是按照基金资产净值逐日计提;因此,从经营角度考虑,基金公司的首要经营目标永远是做大规模。做大规模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发行新基金和对老基金进行持续营销,通过扩大份额来增加资产管理规模;二是通过做好业绩,提升基金净值来增厚资产管理规模。
    从市场结果可以看到,由于缺乏赚钱效应,公募基金同时遭受投资业绩下滑和净赎回的双重挤压,行业的资产净值规模在2010年和2011年已经连续两年呈现下降趋势。在提升净值的难度越来越大的同时,“发行新基金”成为基金公司“规模保卫战”最普遍采用的战术。于是,2010年,年内新基金发行数量达148只;2011年,年内新基金发行数量达216只。可惜,疯狂的发行没有带来行业的救赎;2011年末,我们却首先看到了“疯狂发行”所导致的恶果——行业基金份额增加2283亿份,但资产净值规模下降了3296亿元。
    根据年报数据,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募行业仅有工银瑞信、中银基金、民生加银、万家基金、浦银安盛和新华基金6家公司资产净值规模同比2010年有所增加;由此可以预见,如果投资业绩不能得到提升,2012年对基金公司来说,恐怕是更加“难过”的一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