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范儿
■周江林
“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这样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开头写道。
这既是指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大英帝国经济文化的全盛时期;也是指当今的英国,一个老牌帝国,经济在衰弱而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力犹存。2011年,英国GDP世界排名第7,2012年伦敦奥运会举行,我们关心的英式创意和生活是否会借此大放异彩?
传统、自由、变革和渐进
“女人是用耳朵恋爱的,而男人如果会产生爱情的话,却是用眼睛来恋爱。” 莎士比亚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骄傲的英国人的生活与习性。
莎士比亚是有史以来词汇量最多的作家,至今无人超越。莎士比亚已融入了英国文化的血脉,成为英国文化的象征,也是英国人对世界文化所做的贡献。
从《哈姆雷特》、《错误的喜剧》等戏剧中,可以发现作为一个岛国的英国,具有传统、自由和宽松的人文氛围。1590年代,伊丽莎白一世在位,这是英国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发展的时期。莎士比亚作为一个半公开的同性恋者,还是因其天才而为开明的英国所接受,也并不影响诗人伟大剧作的上演传播。
至今,英国文化的核心被表述为:传统、自由、变革和渐进,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保守”与“自大”。
从本质上而言,英国人的自傲以及文化上的起点高,直接导致为一种优越感,是有道理的——老牌帝国人才辈出,无论文化、哲学、科技、经济和政治,都对世界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诗人弥尔顿是清教徒文学的代表,《失乐园》是与《荷马史诗》、《神曲》并称的西方三大诗篇;作家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圣诞颂歌》和《双城记》闻名于世;拜伦几乎成为了浪漫主义的代名词,在《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牛顿是近代科技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运动定律构建了整个经典物理的大厦;麦克斯韦是电磁学的奠基人;培根是近代经验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休谟是典型的不可知论者;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奠定了现代经济学……
英国还是自由主义的发源地,向上可追溯至1215年的大宪章运动。英格兰国王约翰被大贵族施压签下了保障自由权利的协议——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宪法的雏形诞生了;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援引《圣经》里的怪兽,主张把国家建设成强大的君主专制制度;英国是代议制的发源地,并且是英美法系的发源地;最早进行工业革命;16世纪的伊丽莎白时代和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是“日不落帝国”,航海业一度领先世界,殖民地遍布全球,英语作为世界语言的基础形成。
两位女王开
启英国鼎盛
伊丽莎白一世左手袖子上有只脖颈上戴金项圈的貂,不仅暗示了英国的和平,同时也寓意女王的童贞。她多愁善感,在感情上遭受了诸多挫折,终身独守闺阁,被英国人尊称为“处女女王”。
伊丽莎白一世是公认的英国历代最伟大的君主之一。在她统治下,英国海军一举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在北美开拓了第一块海外殖民地……在其统治期,英国文学艺术也空前繁荣,涌现了莎士比亚、培根、埃德蒙·斯宾塞等名垂青史的人物。她辞世时,英国已取代西班牙成为欧洲第一大国,是全欧洲最富足强大的国家。
另一个英国黄金期是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期,那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期。维多利亚自小受自由主义思想的熏陶,1837年,18岁的她登基为英国女王。
那个时代,人们信仰科学进步,汽船和铁路使运输和贸易繁荣兴旺。文艺运动则群星夺目——软硬件一同傲视世界,英国上升至“日不落帝国”的顶峰。
女性治国,也带来英国范式的偏女性韵味:细腻、敏感和柔美。譬如维多利亚时代的服饰大量运用蕾丝、细纱、荷叶边、缎带、蝴蝶结、多层次的蛋糕裁剪、折皱、抽褶等元素,及立领、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宫廷款式——这也与英国文化中追求华丽、含蓄的“传统”吻合。
精致的英伦风
英国迷恋文化艺术,是一个爱读小说的民族。但他们有别于骨子里沉醉在艺术中的法国人,他们是清醒者,艺术只为人及生活服务。他们的最高艺术观也不过是“英式创意”而已。
莎翁精于此道。狄更斯更心领神会。狄更斯富有写作天赋,但最关键的,他“看菜下饭”,尊重家庭的神圣性,热情崇拜家庭之神。
“绅士”在狄更斯及夏洛蒂·勃朗特小说中被广泛推崇。维多利亚时期以崇尚道德修养和谦虚礼貌著称,这源自于维多利亚女王,因为她从小就被灌输这样一种观念:女人频繁变换服饰不仅挥霍浪费,且是一种不良的品行。继位为女王后,她在服饰上也一直很俭朴,王冠上价值连城的珠宝仅为了显示对王权的尊重。
狄更斯描写:中上层对饮食非常讲究,他们从遥远的国度进口各种异国情调的香料、调料,用于精心烹制的食品中。维多利亚时代有了历史上最早的烹调学校,名厨编写的烹调书籍风行英国,人们也最早将具体的烹调方法、调料用量等写入书中。一些厨房小用具也流行起来,如开罐器等,维多利亚时代还形成了许多进餐礼仪。
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描述了英国盛行的下午茶场景:众多主角们,用完餐后必有本土茶会。钟敲四下, 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
贵妇沙龙的下午茶,文学、音乐与艺术也参与其中,呈现一种品位。当时,整个英国戏剧盛行。戏剧不仅是一种感官享受,去剧场还是一场迷人的社交和艳遇活动。同样,由下午茶延伸出来的茶话舞会,也是穿蕾丝束腰裙的淑女们幽会男人的场所。
新英国的文化创意
莎士比亚说:爱比杀人重罪更难隐藏;爱情的黑夜有中午的阳光。——英国人一直传承着爱在生活或艺术中的崇高位置,哪怕偷情也在所不惜。
事实上,从“处女女王”伊丽莎白和诗人、海军将领和探险家沃尔特·拉雷的恋情,到维多利亚女王与她忠诚男仆约翰·布朗的偷情史;从怀一颗悲天悯人之心,愿同一切卑微、弱小和被压迫者站在一起的大作家狄更斯,与45岁时与18岁演员艾伦·特南的婚外情;到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哈罗德·品特,与BBC女主播琼·芭克威尔的婚外恋……这些王室名人的情史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情人节,英国男人不送玫瑰送内衣,这既是英式美学之传统,也代表了一种先锋态度——繁复与简约交织,经典与前卫相融的英伦创意,是艺术实用化的递进。坏的一面看,正是这样的风气导致了英国人理性的退步。
1851年,伦敦海德公园举行了世界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展出的10万件展品中,蒸汽机、农业机械、织布机等推动的工业革命令人敬畏。世博会后,维多利亚时代开始走下坡路。
和许多由盛而衰的帝国:波斯、古埃及、古希腊类似,大英帝国的衰退除了外部原因外,太注重武力和体力等硬件也是一大因素。而回溯过去几百年,文化(连带艺术或思想)是主流中的主流,英国曾为人类贡献出伟大的作品和思想,以及连带的骄傲感。只是世界全球化和越来越提速的实用主义趋向、机器主义,埋下了英国陷入坏时代的旋涡。
值得欣慰的是,英国已经觉醒。从20世纪末开始,至少英国在两个方面成为“全球领袖”:文化创意和低碳经济。
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英国的文化创意经济增长速度则为12%,并且英式创意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一股新生力量。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是一个鲜明的英式创意——办成一次可持续性的低碳奥运会——向“一个星球”的奥运目标努力。伦敦的愿景是希望把奥运会作为一次转变的契机,其内涵是帮助人们节俭地使用地球资源。前卫的奥林匹克塔即是英式创意的神奇礼物。不难看出,所谓英式创意是保持文化传统精华、自由开放和包容的精神,并沿着变革而渐进,而并非一味创新。
(本文作者为《空中生活》主编、戏剧评论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