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绝路商人遇到球坛赌棍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敏 西安报道
2月18日,陆续宣判的中国足坛反赌扫黑中,被视作窝案“导火索”的前陕西国力俱乐部总经理王珀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其罪名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和诈骗罪两罪并罚;同为此次窝案焦点人物的原陕西国力俱乐部董事长李志民则获刑5年。
李志民与王珀曾经同为搭档,虽然此次宣判在量刑上李志民的刑期短于王珀,但仍有不少声音认为判罚上“李志民重了,王珀轻了”,此种声音背后,是诸多涉及 “李志民悲情、王珀活该” 的评价。
如果抛开此类大众情绪,顺着二人曾经有过交集的那几年向前后梳理,会发现其看似偶然的相遇、合作、失控继而走上穷途的背后其实有着一段令人唏嘘的陕西足球经营史,其间的诸多现实困境至今仍未解脱。
偶然入局
在西安国防公办家属大院,一位老住户告诉本报记者,这个院子里“出过不少名人”,老人所指的这些“名人”里,除了以往市委书记在内的几位西安市领导,还有被视作陕西职业足球“拓荒者”的前陕西国力足球俱乐部老板李志民。
从小成长于国防公办家属大院的李志民当年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李家的老大(大儿子)是个帅小伙”。但这个“帅小伙”并没有在院子里住太久,很早就南下珠海经商。1995年李志民回西安开始承办八一足球队主场比赛时,他已经成为一个成功商人。
“那时候有做生意的朋友碰上资金困难,向李志民借个千八百万,他一般没二话就能给,九十年代能有这底子绝对可以算得上陕西当时最有钱的商人之一。”一位曾经与李志民有过交往的知情者这样回忆。
95年前后,当年被称为“流浪队”的八一队一直没有自己的固定主场,而西安的足球氛围又异常火爆,“有实力”的李志民便借机开始在西安承办其主场比赛,“开始只是试着办,资金都来自他在珠海做家电贴牌的国力公司”,但随后西安球市表现出的巨大潜力改变了李志民的生意轨道,“比赛场场爆满,一年下来光门票收入就一百多万”。
一百多万的票房收入现在看起来并非惊人,但在房地产尚未发萌、资源行业干一个赔一个的90年代中期,这个数字对商人的吸引几乎相当于现在谈起开煤矿一样,李志民随后毫不犹豫地把更多精力投向经营足球。
96年红塔集团出手将八一队的主场正式固定到了昆明,眼看着正热闹的球市要没了主角,李志民曾多次找过时任八一队队长的李福胜强烈挽留,但李福胜只对他撂下一句话:“有本事自己弄一个”。
现在我们无法推断李志民随后开始组建国力足球俱乐部是否是受了这句话的刺激,但当时西安球市的市场环境和李志民的经济实力完全足以让这一做法看起来很乐观,在成功“策反”贾秀全和尚青等几名八一队球员之后,李志民扔下珠海的生意开始全力经营陕西国力足球俱乐部。
激情开局
“当时国内的球坛像一桌几十人同时玩的麻将,对刚进门的人来说,游戏规则很难掌握,李志民当年就吃了大亏。”长期研究职业足球的资深球评人王晓明说,96年乙级联赛会战四川彭州,陕西国力与云南天元、成都五牛、重庆红岩等四支西南球队同分一个小组,结果被“西南联盟”合力做出局。
当时,“升级无望,保级无忧的球队就会卖球”,而“花点钱就能保命”的球队亦有买球的意愿,“那种环境下,许多进球背后都牵扯多方利益,包括李志民在内的许多人必须迅速学会花钱买公平的办法才能求得经营上的平衡。”王晓明说。
一边适应一边打拼中,陕西国力在98年从乙级队冲上甲B,随后李志民迎来了他足球经营生涯中的“甲B盛世”。在众多老球迷记忆中,98年以前全国最火的球市是成都,被称为白金球市,但国力冲甲以后,曾与成都相差不多的西安一跃成为超白金球市,“甲级队里国力的上座率最高,5万多人的陕西省体育场场场爆满,只要有比赛基本是一票难求”。
盛况在2001年达到顶峰,此前陕西国力队在巴西教练卡洛斯的率领下以甲B冠军的身份冲进甲A,“陕西工业展览馆旁边有个国力俱乐部售票窗口,每有比赛,买票者排队都会一直排到5、6百米开外的二环边,当时国力俱乐部是全国甲级队里唯一可以靠门票养活自己的。”这些场景如今都已成为西安球迷最美好的回忆。
悲情终局
然而正如许多商人在面对市场胜景时共有的表现,李志民随后开始了经营上的“失误”之旅,诸多失误最先开始于票务经营。
据知情者透露,陕西国力俱乐部多年来一直是家族式管理,“老婆管财务,小姨子管票务”,而当年西安球市里汹涌的门票需求亦使管理者很难不动歪脑筋。“按照正常窗口销售,每张票20元,批发给黄牛可以卖到30、40元一张,但黄牛拿到手中加到100元照样卖,重要场次甚至能卖到150元”倒票的链条就这样形成了,其副作用就是深深伤害了俱乐部形象和市场。
票务上的疏漏暴露出李志民对足球市场理解上的肤浅和管理的过于粗放,而其对球市前景的过于乐观又进而导致李志民既放弃了“还未投产订单就来了的工业电池项目”,又无暇顾及“政府特批的数百亩土地开发”。
这种乐观下,正当李志民把“宝”都“押”在足球上时,全国球市迎来了2002年的“大滑坡”,当年为给日韩世界杯让路,足协取消了升降级,此举令各地足球市场骤冷。
由于没有其他实业支撑,甚至此前对足球衍生产业开发均为漠视,全靠门票和赞助的陕西国力俱乐部经营立刻捉襟见肘。
2003年前后,当地政府曾力促陕西国力俱乐部实行股份制,也曾为俱乐部引来利君制药、汉斯啤酒、法士特等大企业试图参股,但由于李志民报价过高,最后股份制改造也无疾而终,走投无路之下,李志民最终选择了王珀。
迄今为止,对王珀的评价几乎都很难入耳,“足球无赖”、“足球病毒”,即使较为平和的也很难称之为正面,“王珀太狂”、“金牌做球人”等等。
但据知情人介绍,王珀能入主国力,除了其“能唬人”“大忽悠”等特质外,很大程度上也与其投入了一定量资金有关,“李志民当时已经饥不择食,王珀不投钱,是不会让他进来的”。
然而选择了王珀其人和其投入之时,也不得不选择其经营足球的理念:“视足球为赌具”。李志民随后消失于前台,陕西国力自此与假、赌、黑密不可分,直到2005年宣告注销和球员自行转会。
“工厂倒闭总有点儿设备,球队倒下也还有球员,但国力最后什么都没剩下只让李志民落了一身债。”资深球评人王晓明哀叹。
至今,2001年国力死磕大连实德3:4输球后六万球迷起立鼓掌的激情、老球迷“惊天一跪”让王珀“滚出西安”的激愤仍是西安球迷聚会中常有的谈资,“那会儿相对还是纯粹些,06年以后足球就只剩下功利了”不少人这样评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