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狂扩张引发跳槽热创投趋向流水化作业

作者:陶盈舟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9-16 21:11:35

摘要:狂扩张引发跳槽热创投趋向流水化作业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陶盈舟 北京报道

   跳槽,你hold住吗?
    如今在各大PE与VC行业的峰会上,最常听到的对话就是:“您好,这是我的名片,我是某某基金的投资经理。”“哦,好的,我来自某某基金,刚开始看项目不久。”“是吗?我也是。”
    在过去,老到的投资经理们更愿意将名片换给那些需要找投资的项目负责人,来的企业负责人太少、圈内人太多往往是他们所担心和抱怨的,但现在,投资人之间交换名片则显得越来越频繁。
    “一方面是新成立的基金太多了,不换名片,可能业内的人都不认识你;另一方面,这个行业新进的人才越来越多,生面孔几乎每天都有。”纵横合力董事总经理于公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更为重要的是,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被动跳槽相比,2011年,几乎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开始涌入PE与VC领域,“原本只有几个人的团队,现在可能一下扩张到几十个人,人数增加在10倍以上的不在少数。”上述人士表示。
    在他看来,过多的人才涌入这一领域,一方面是基金管理的资金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很多人也期望从这个领域淘到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
“走,跳槽去创投”
    郑小姐是某家行业著名咨询机构的普通员工,平日的工作主要是协助部门经理整理资料和行业信息,而现在,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跳槽到一家投资机构。
    “其实,自己本身的工作领域和投资机构有交集,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大家都注意到,在PE和VC机构工作,无论是薪金待遇还是未来的发展平台甚至机遇,都比现在要好得多。”郑小姐坦言,现在一份普通工作年薪大多不到10万,而选择到知名的PE工作,只需稍加努力,翻倍甚至翻几倍没有问题。“我身边已经有好几个同事都去了不同的机构。”而自己也打算在年底前尽快完成跳槽。
    2011年,“缺人”似乎成为创投界的普遍现象。“走,跳槽去创投”也成为流行语。
    来自China venture的统计数据显示,仅2011年7月,中国VC/PE投资市场就有20只(含首轮完成的)基金完成募资,总计达31.23亿美元,募资规模比6月份大幅增长,活跃度更达到今年以来最高水平,而在这其中,人民币基金数量达到了14只。8月份,人民币基金的募集仍热度不减,在总计11只完成募资的基金中,人民币基金达到了9只,而外币资金仅有2只。
    “投资机构的人才荒,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各机构旗下基金规模的增大以及业务不断扩张。”China venture分析师冯坡坦言,源源不断成立的新基金以及老基金二期、三期资金的募集都需要更多的人才来加入这个领域。
    一位业内的投资经理私下表示,自己今年以来就曾接到好几家机构的邀请,但由于工作地点不理想,所以最终放弃了。在他看来,很多机构积极在全国布局,也是导致“缺人”的一个原因。
    “传统的PE或是VC机构,一般就是在北京和上海分设两个办公室,有些外币基金还会选择香港作为办公室。”该人士表示,但现在不同了,大家找项目,谈项目,甚至抢项目,靠的是“快、准、稳”,“比如你刚刚在重庆看好了一个项目,等你准备过去,结果当地有办公室的可能就已经与项目达成了协议。”
    这直接促使越来越多的PE/VC机构选择在全国各地分派代表。一直常驻深圳的本土机构达晨创投,就推出了超过20人的招聘计划,其中高级投资经理和分支机构代表分布在14个省份。
    “我认识的很多基金、银行、券商的朋友今年都跳到了PE领域。”一位投资人如是说。
流水化作业模式的扩大
    然而不能忽略的一个因素是,正是由于从业人数的迅速增加,导致无论是PE还是VC都呈现出流水化作业的模式。
    按照松禾资本合伙人王勇的说法,现在本土保持比较好的VC血统已经不多了,大多数的VC都开始PE化,“而PE的项目则呈现出团队化、工厂化的流水作业模式,尽管综合来看风险不是很高,但收益率有下降的趋势。”
    这也一语道破了行业的现状——人员的快速扩张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撒网寻找更多的项目,然后投资,获得更多的回报。而目前国内公认的最早实现工厂化流水作业的PE还要从九鼎投资说起。
    打开这家公司的网页不难看到,仅是公布的已投资公司就有11家之多,让人很难相信这是2007年组建的基金。在2010年清科集团公布的“2010年度中国暨年度排名榜”上,这家年轻的本土机构,刚刚成立三年时间,便位列第四位,其中在本土PE机构中更是排名第二,上升势头之快令人咋舌。而在此前的2007年、2008年,这家机构尚进不到三十强的榜单。
    对此,清科集团CEO倪正东曾表示,“九鼎的蹿升太快了,当统计这一年的榜单时,我都不敢相信,一些老牌的PE就被顶下去了。”
    九鼎快速蹿红的秘诀就是流水化、集团化作业。这家目前已经有200多人的PE机构,其众多的员工人数几乎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家投资机构,但其实,这些专业人员被九鼎分布在不同的行业进行研究,包括涉及消费、医药、制造业、农业等行业,每个团队在某一个领域里深耕细作。而且在全国,九鼎拥有近30个办事机构、80多名专业人员。也因此,靠着人海战术和撒网式的项目选择,九鼎实现了“流程化、标准化”,九鼎项目成功的比率是70∶1,即接触大约70个项目,经过层层筛选之后,最终只有一家可投资,也因此,这样的失败率相对较低。而在今年,他们还将继续扩张2个新的业务线。按照九鼎的说法,他们是在用制造业的模式做PE。
    “其实九鼎的快速成功已经引来不少基金的效仿,现在采用流水化作业模式的基金越来越多。”上述投资经理表示,但这也对个人的要求更高,因为“不仅需要对项目这一领域深入了解,而且对财务、企业管理、法律、政治甚至整个宏观经济的走势也要了解,一个都不能少。”因此,人才的匮乏或许才是流水化作业进一步扩张的最大障碍。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