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战歌

作者:姚博海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6-24 21:58:58

摘要:虎妈战歌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姚博海 北京报道

   作为移民的第二代,被称为“虎妈”的蔡美儿在身上散发着东方女性固有魅力的同时依然保持着西方女性特有的微笑与自信。法律专业出身的她语速极快,“我更希望在东西文化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操着闽南味的普通话,蔡美儿试图向来自东方的听众们解释清楚她正在进行的尝试。
    因为此前《虎妈战歌》一书,她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并被其评为“2011最有影响力的100人”。美国媒体甚至把这本书形容为“如同癌细胞一样扩散”。对于美国社会来说,这位移民“富二代”女性所带来的冲击不仅仅只限于教育理念上,更多的是价值体系上的冲击。
    “在美国,一种不安全感的观点认为国家正在面对一个崛起的中国。说到国力的比拼自然会联想到教育。很多美国人在讨论美国国力下降的时候把问题归结于美国教育出现了问题,而作为崛起的中国,教育模式此前并不为美国人所了解。”蔡美儿说。
移民“富二代”
    如果不是女儿,蔡少棠的名字或许很少为国人熟知。但在科学界,这位老人的知名度要远远高于自己的女儿蔡美儿。出身于菲律宾华裔家庭的蔡少棠在50年代留学美国,1971年他提出忆阻器(Memristor)理论,37年后,惠普公司证明了这一理论的存在,而蔡少棠也被看做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之一。
    在那个时代,类似于蔡少棠这样的少数族裔往往要通过高出美国人几倍的努力才能融入当地社会,这或许体现出一种生存的焦虑。由于文化、成长经历的不同,少数族裔融入美国社会往往不能在同一起跑线上,“父辈需要更多的付出、放弃、包容。在这一点上华人和犹太人有许多相似之处。”蔡美儿说。
    这种奋斗的理念很自然地影响到了子女教育上。在蔡美儿的印象中,父母的教育非常严格,当她年轻的时候时常会有挫折感,因为她不可以跟同学一块玩,不可以交男朋友。每天,她要跑步回家去练钢琴,而在这个时间她的同学们则在开着各式各样的PARTY。
    她的历史课考了第二名,父亲告诉她下次不要再给自己丢脸了。“如果让我选我仍然会这么做,这不是在伤害她的自尊而是中国父母表达爱的方式。”蔡少棠坦言。
    但这种苛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女儿申请斯坦福大学的席位被拒绝的时候,蔡少棠的回答是:“我们应该找一家好餐厅好好庆祝一下,这家有眼无珠的学校你本就不应该为他们工作。”
    更多时间,融入西方社会的东方家庭更力求找到一个平衡点,而这也被蔡美儿所认同。在她看来,因为父母的严厉造就了今天的她。“西方孩子的教育更关注的是个人独立空间中的成长。但在东方严格的纪律性是教育的核心。在我父母那个年代,他们刚刚经受战乱,他们了解生活的艰苦,在这一点上与没有经过战乱的许多美国家庭是不同的。”
    在这个华裔家庭中,老大蔡美儿毕业于哈佛法学院并成为耶鲁大学的终身教授。两个妹妹分别是耶鲁和哈佛的硕士、博士。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蔡美儿那先天残疾的小妹唐美音获得过两枚残疾人奥运会的金牌。
   当蔡美儿都不相信自己的妹妹可以上大学时,父母却对自己的女儿充满信心,他们教她最简单的事情,包括教她绑鞋带,不断地鼓励她并最终帮助她取得了成功。“对我而言当一个‘虎妈’并不只关心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或者好成就,更重要的是要鼓励他们,对他们有更好的引导。”
富不过三代?
    在蔡美儿的家庭中,丈夫Jed总是站在她的身后扮演着一种“猫爸”角色,甚至有时不得不充当妻子与孩子之间的调解者。但他依然非常认可妻子的教育方式。
    他被妻子极具东方传统的家庭观念所吸引。在西方,父母总会让孩子随着自己个性发展,Jed依靠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进入了耶鲁,但他的兄弟姐妹却并不一定都进入了大学。这与蔡美儿的教育形成鲜明的对比:一种是东方家长严格教育制度下的成长,而另一种完全是任随天性成长的经历。
    Jed更认可东方的家庭氛围,在他看来,妻子与姐妹、父母们依然相处得非常融洽,一方面他们已经各自成为一个个体,但同时他们依然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而在西方,自从孩子离开父母,这种家庭氛围就会随之淡然不少。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更支持妻子的教育方式。
    蔡美儿认为自己被关注更多是因为她的教育方式成为了美国社会的特例。在美国,孩子们的上学时间是早上8点到下午3点,剩下就是娱乐时间。这在她看来是毫无意义地浪费时间,她觉得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引导,让他们选择正确的道路。
    “据我所知,很多人事实上成为医生和律师,其实不是自动自愿去做的,而是父母帮他们做的选择。但当他们工作之后很多人会产生兴趣甚至因此而感谢父母。在我看来,孩子在10岁之前缺少自我判断选择的能力,而父母就应该去帮助他们。”
    在蔡美儿看来,自己的父母早期生活非常艰苦,完全是凭着自己的努力获得今天的成就和地位。作为第二代自己也凭借努力获得今天的成就。作为自己的孩子,已经身处前两代创造的非常好的物质条件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应当教养她们成为自私自利,完全重视物质享受的第三代。
    在对两个女儿的教育上,大女儿Sophia成长一帆风顺,功课永远第一,很听话,是个钢琴家。但在小女儿的教育上,蔡美儿不得不面临一些麻烦。
    在很多时候,小女儿Lulu是叛逆的,她对母亲说的永远只是“NO”,一次,在莫斯科红场,因为一个吃饭的小问题两人发生了冲突,最后女儿咆哮着向她吼道:“你为什么总要逼我,为什么我不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为什么我不能像其它的孩子一样?”
    在那天争吵之后她做出了改变,她听从丈夫的话,开始倾听女儿的声音,她开始了解到女儿真正想要什么。那一天后,她同意女儿不再练习小提琴,可以选择她想要做的事。“因为在那个时候我理解到,我可能要失去我的女儿了。所以,在那一刻成绩、小提琴都不再重要了,取代的是我对我女儿无止境的爱,那个爱让我们在这之间有更好一个沟通方式。”
    在蔡美儿看来,很多人批评自己,是认为她只关注孩子的成就,还有成功。但是事实上如果有一个神奇的按钮,可以让她来选择孩子的快乐和成功时,她会毫不迟疑选择快乐。但是这只是一个假设。
    “究竟什么是快乐?至少我认为不是一味地称赞,一时地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一味地让他们去玩耍。真正的快乐是在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认可,通过努力获得成就时。”蔡美儿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