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大师”们!
大师俱往矣。
看看今天的所谓“大师”们。
一度被称为“中国人文化保姆”,在《百家讲坛》以其丰富学识征服无数观众的易中天,录制某访谈节目时,因为对主持人的水平不买账,当场发飙。网友们当时就乐了,一段“易中天劲爆语录大盘点”随即出炉,在各大视频网站疯传。易中天的“名言”迅速走红,诸如“不弱智怎么能当领导”、“我拒绝回答这种愚蠢的问题”、“你为什么要到人间来走一遭啊,什么动机啊?你想干什么?”、“我是观赏动物,就是一只峨眉山的猴子,你能去问一个观赏动物,你在意别人怎么观赏你吗?”……论坛中瞬间出现了挺易派和倒易派,双方的网络大战使易中天的名字一时间成为百度搜索的焦点,易大师在《百家讲坛》的巅峰时刻,也从未如此火爆。至此,易“大师”成功地以一个文化名人的身份,登上各大媒体娱乐版的头条。
而另一位“大师”余秋雨,也不逊稍让。余秋雨是真正的大师,因为他有一个“余秋雨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之初,他就因自封“大师”成为娱乐版的焦点。去年,余“大师”新出了本书,名字叫《我等不到了》。新书出版时余秋雨说:“有了它,《借我一生》可以不再印刷。”因为这本书是“纯手工写作之记忆文学”。也许他忘了,7年前他出版《借我一生》时,已经说过“将这部传记视为封笔之作”。这样的食言也很正常,就像他高调退出青歌赛又以“观众们、网友们实在太热情,余老师唯有顺应民意”为由再复出一样,娱乐明星们不也常常息影后再出山么,何况网友们那么热情,专门为他整理《余秋雨2010语录》、《余秋雨青歌赛点评金句》,余“大师”怎么忍心拒绝呢?至于说过的话是不是需要“言必信”,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
可悲,可叹,现在的“大师”们已经耐不住寂寞了。“大师”越来越多,就连韩寒这样的小辈都出来说:“一个作家必须要拥有独特和出色的文字技术和文字风格,这是所谓的思想性和感情真挚不能代替的……钱钟书、梁实秋、林语堂、胡适、鲁迅、沈从文,包括张爱玲都做得不错,但是到了后来,文字的魅力被替代,很长一段时间里,再没有出过文采出众的真正文学大师。”
“大师”们,醒醒吧!不要到头来真的应了波兹曼的预言: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张颍)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