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未来10年中国崛起面临陷阱
5月3日,大和资本市场Daiwa Capital Markets几名驻香港分析师发布题为《2011至2020的中国:新兴超级大国还是超级泡沫》的报告指出,中国向高收入国家的转型将会在未来五年内基本完成,但这会付出代价,其中包括失业率会激增。大和给出的原因直截了当,即在此转型过程中,中国在低工资制造业方面的竞争力会逐渐削弱。
对这一报告,MarketWatch评论,报告提出了多个问题,其中一个是,中国增长模式的怀疑论者对这10年的下半段出现“中国危机”的预测是否会被印证。
大和在该报告中说,迄今为止,中国过去30年的成绩完全符合乐观派的预期,但未来不一定能再现过去的辉煌。
对未来5年中国的前景,大和仍感到乐观,这刚好也是中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时间。大和预计,到2015年左右,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来源和目的地,名义经济规模也会比现在增长近一倍。
不过后五年不会这么容易。
大和提出,事实上存在两种情况,并且实现的概率基本相等。
第一种情况是中国将在2020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这种预测是大胆的,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学家的观点基本一致,该组织上周说,经过价格差异调整后,中国将在2016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第二种情况没那么乐观,即投资减缓引发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导致经济增长减缓,重蹈股市和房市泡沫破裂使日本陷入困境的覆辙。
大和将日本经济困境称为“资产负债表衰退”,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和家庭都在努力偿债。
大和说,未来十年哪种情况可能会实现,取决于中国决策者如何控制经济和社会。
中国面临的风险包括,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但政府已经开始试图缩小这种差距。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可能会面临投资突然减少、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或环境恶化对增长带来自然限制等风险。
报告还对即将出现的“中等收入陷阱”发出警告。这种状况是指某些经济体有陷入停滞期的趋势,既无法与低工资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大和预测中国经济在2016-2020年间将失去5000万个低工资岗位,低端制造业将被转移至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东南亚邻国。这种制造业的结构转变依然可能会令中国决策者大伤脑筋。
大和同时提醒,中国经济缺乏重要的研究基础,并且多年来在这些方面的投资一直不够。
姑且不论中国是否会坠入“中等收入陷阱”,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中国工人收入水平在上涨。后者被很大一部分经济学家视作“一场划时代的变革”。
商业周刊新近援引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的话说,“当历史学家回顾和描述2010年时,大规模的加薪将是一条重大消息,它将重新定义全球制造模型,以及未来10年的通货膨胀前景。”
商业周刊称,未来10年里,中国工业有史以来最大幅度的工资上涨带来的通胀影响将推动世界各地物价上涨。
这一传导链条的重要一环即是——“中国制造”。
商业周刊说,目前,中国的薪资水平在亚洲劳动力成本中属于中等。随着中国工资水平的上涨,部分企业正在设法把中国的生产基地分散出去。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