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上市 启辰亮相 合资自主破茧而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寇建东 翟亚男 武汉 上海报道
“我们希望理念S1能够‘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真正赢得消费者的肯定。”4月17日,“江城”武汉琴台,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姚一鸣抚响了理念S1的出征曲。两天之后,被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任勇誉为“代表中国汽车消费主流发展趋势”的东风日产启辰概念车也亮相上海黄浦江畔。
作为两个真正意义上的合资自主品牌,理念和启辰都被贴上了“新基准国民车”的标签。相比那些“纯粹”的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理念与启辰能成为中国车市的“第三股势力”吗?
定位“主流”
武汉,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故称九省通衢。由此向东不足千里,便是最具活力的长三角经济圈;而返身向西近一千公里,则是被喻为中国车市“第三极”的成都。4月17日,广汽本田自主品牌理念旗下的首款车型S1,便在这里起步。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以广大中部、西部地区为代表的二三四线市场正在释放出巨大的汽车消费潜力。”上市现场,姚一鸣率先明确了S1的市场定位。在广本看来,撬动武汉,就撬动了整个中部市场,“这也正是理念S1重要的目标市场之一。”
S1的售价证明了这一点。分别搭载1.3L和1.5L发动机的理念S1的价格区间为6.98万元至9.98万元,不仅排量处于最为中国车市所接受的1.6L排量以下的市场空间,近7万元的起步价也让二三线城市的工薪阶层触手可及。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0年1.6升及以下轿车销售占轿车总量的比重69.85%,比同期增长0.51个百分点。
“我们觉得,理念S1完全按照中国国民对家庭用车体面、宽敞、实用,同时有动力,又消费得起的需求做足了文章。”姚一鸣透露说,理念S1正是广汽本田的研发人员深入中国30多个二三线城市,走访超过3000名消费者,面向中国最广泛消费群体所打造的家用轿车。
在理念S1起步江城的第二天,东风日产旗下的自主品牌启辰也在当天开幕的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了其首款概念车。“它代表了中国汽车消费的主流发展趋势。”虽然没有像广汽本田理念S1那样明确启辰的市场定位,但任勇同样愿意给启辰贴上中国“国民车”的标签。
亮相上海车展的启辰品牌下的概念车,被赋予了“羿”的设计理念,并将贯穿启辰品牌所有车型。在《说文》中,“羿”为“羿羽之风”,意即“鸟张翅旋风而上”。选择这一设计理念,东风日产显然在图得好彩头的同时,为启辰注入更具中国元素的内涵。
第三股势力
在启辰概念车登陆上海黄浦江畔的同时,东风日产也首次公布了启辰品牌销售服务网络和供应商体系建设等的战略构架,并宣告启辰“品质联盟”正式成立。
“启辰战略构架的首次呈现,既是启辰团队的阶段性成果展示,也明确了启辰品牌未来的发展路径。目前,启辰品牌的各项工作已经深入展开,首款量产车明年上市。”任勇透露,启辰品牌下的第二款量产车也将在2012年推出。
按照此前披露的信息,东风日产启辰品牌下的第一款量产车型基于现款骐达平台。虽然东风日产方面没有予以证实,但随着新一代骐达在本届上海车展的发布,这种预测或将变成现实。
事实上,不仅启辰,正式上市的广汽本田理念S1也同样脱胎于已经退市的本田思迪。对于这样似“移花接木”般的合资自主品牌,业内有非议认为,这并不符合主管部门借用打造合资公司自主品牌提升本土研发能力的初衷。
“业界有质疑说理念用的是本田方面淘汰的产品平台,并不看好理念。但在国际化的今天,任何技术都能够买到,关键是看中方通过打造合资自主品牌这一过程能学到什么。”说起外界的非议,广汽本田一位内部人士略显激动。
“从企业本身发展来说,你有创新的需要。企业不去创新就没有未来的发展,合资企业尤其是这样。”姚一鸣承认了合资企业“市场换技术”路线的失败,但在他看来,合资自主是新的市场环境下的一种创新,而通过对新品牌的共同研发,合资企业中的中方已经掌握了核心技术。“如果每个企业像广本这样,真正去进行自主品牌的创新研发,那么中国汽车工业就有希望。”
作为一种探索,合资自主这一新生事物的确丰富了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路径。但对企业来说,合资自主的推出也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广本此前缺乏向下走的车型,而理念S1的上市,很好地填补了这一空白。”姚一鸣表示,从S1切入,一是为了满足市场,二是广汽本田自身经营的需求。
自3月26日下线后,理念S1已收到近3000个订单,这让广汽本田方面颇为受用。然而,刚刚破茧而出的理念、启辰们能否成为搅动国内车市的第三种势力,进而拉动中国汽车汽产业的技术进步?得出这样的结论,现在还为时尚早。
精彩语录
对客户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合资自主和自主品牌未来竞争的关键。东风日产进入中国的时间也不短了,我们很有自信。
——东风日产总经理松元史明
中国的汽车工业半壁江山是合资企业,如果合资企业不走创新的路,下面的发展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大家非常清楚。但是合资企业如何创新?这个比一般的企业更难走。
——广本执行副总姚一鸣
(合资自主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合资自主会对纯粹的自主品牌形成一定压力,但自主品牌不应该惧怕任何挑战,有压力才能更好地发展。
——长福马执行副总裁罗明刚
合资公司打造自主品牌,用的还是同样的管理团队、同样的企业机制,甚至是同样的技术来源。只是因为合资自主品牌拥有完全知识产权,因此能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具备合资品牌无法比拟的价格优势。
——东雪宣传部副部长王涛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