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酝酿者众 合资自主蔚然成风

作者:高薇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4-22 20:28:05

摘要:酝酿者众 合资自主蔚然成风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高薇 上海报道

    正所谓“一夜春风入梦来,合资自主遍地开”。
    4月19日拉开大幕的上海国际车展上,合资自主品牌正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除了已经“上线”的广汽本田理念、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和东风日产启辰,“线下”的合资自主同样蔚然成风——一汽丰田已计划在现有威驰平台的基础上开发自主品牌新车型,并有望在2011年内推出;广汽丰田也将在2012年推出其首款合资自主品牌。此外,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神龙、长安PSA等企业均在纷纷拟定各自合资自主计划的时间表。巧合的是,这些合资自主车型都选择了一条“低成本化运作,高性价比竞争”的亲民路线,预期售价基本在10万元以下。
    在业内人士看来,合资自主车型的重装亮相,无疑将带给消费者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选择。但它在接受大家检验,扩充企业产品线的同时,对中低端市场的冲击也同样不容小觑。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当属仍在低端市场上挣扎向上的“纯”自主品牌。
双重动力
    4月17日,国内首个合资企业自主品牌广汽本田理念(EVERUS)的第一款量产车型——理念S1在武汉举行了规模盛大的上市仪式,国内合资自主车型争相亮相的大幕也由此拉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一汽丰田、广汽丰田、神龙、一汽大众等企业已纷纷开始着手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项目,而上海大众虽尚未透露自己的自主品牌研发计划,但无论是之前的朗逸还是刚刚上市的全新帕萨特,均已彰显出了上海大众团队自主研发和设计的功力。种种迹象显示,合资自主品牌产品的爆发期或将集中在为时不远的2012年、2013年。
    业内专家认为,合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是在中高档车市场已经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向三四线城市寻求商机、布局战略蓝海的一种体现,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跟上市场发展节奏,扩大市场份额。
    “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售预计将增长15%左右,而大约三分之二的消费者都将来自中国平均年收入不足5000美元的较为贫穷和落后一些的城市。” JD.Power一位分析师表示,价格较低的自主品牌将有助于合资企业在这一竞争市场上与本土汽车品牌展开竞争。这样,消费者可以通过较低价格购买到具有国外品牌技术含量的汽车,而国外汽车制造商也可以通过扩大销售规模获取更多利润而又不伤害到原有品牌的形象。“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推动合资自主集中爆发的另一驱动力是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因为“原来都是拿来主义”,中国的合资企业此前多以外资品牌代工工厂的面目出现。虽然这种方式能够部分获得国外的技术和管理,但是外方对关键技术的垄断封闭和合资工厂颇为丰厚的代工费用,正在让中国车企渐渐偏离“市场换技术”的初衷。
    因此,随着放开50对50合资股比的呼声渐高和中国汽车“大而不强”的质疑声渐响,中国汽车工业将如何增强自己的研发能力,又如何形成自己的产品和品牌竞争力,正在成为一个激荡国人自尊的严峻话题。于是,强化对合资自主的要求,便成了中国避免“市场换技术”走向全盘失败的新支点。
殊途同归
    不过,虽然合资自主已成为一种潮流,但各个企业的初衷却略有不同。
    以一汽大众为例,保障南海工厂项目的顺利开工,或是其动起做自主品牌心思的重要原因之一。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异地建厂必须满足有自主品牌和新能源项目”两个条件,而此前由于缺少自主品牌项目,一汽大众的南海工厂曾一度搁浅。
    而本田汽车的产品线过窄也让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不得不上马合资自主。据悉,东风本田的自主品牌将在年内推出,其首款产品或将基于思域平台。
    此外,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做自主品牌主要是出于完善产品线的考虑。“如果一汽丰田能适时推出合资自主品牌,那么丰田就有可能扩大其在10万元以下级别市场的产品竞争力,从而推动其在华销量的增长。”业内人士称。
    在北京现代销售本部副本部长刘智丰看来,北京现代推动自主品牌项目,则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包括北京现代的任何一个中国主流合资企业,都会迎合中国政府整个产业发展导向。”刘智丰说,“企业只有跟随国家政策的引导,才会拥有更多的发展资源。而在竞争对手业已先行的基础上,做合资自主也是企业保证其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韩国起亚集团和中国政府的政策导向,方向一致,我相信北京现代会很快推出自主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各个企业发展自主品牌的主要目的不同,却均坚持了“合资品质、亲民价格”的统一路线。比如广汽本田首款自主车型理念S1,其价格区间就锁定在了6万至9万元,直接指向最有发展潜力的三四线市场。
    对此,东风雪铁龙市场与对外宣传部副部长王涛认为,合资公司打造自主品牌,其实用的还是同样的管理团队、同样的企业机制,甚至是同样的技术来源。只是因为合资自主品牌拥有完全知识产权,因此能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具备合资品牌无法比拟的价格优势。
    对于合资企业推自主品牌,长城、奇瑞等本土自主品牌的反应却颇为强烈。有观点认为,此举虽然有利于合资企业中方学习掌握产品开发技术,但是低成本的合资自主品牌车型纷纷上市,对没有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也势必造成打压,甚至是灭顶之灾。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