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轨新能源 一汽丰田卷土重来
■赵云
曾经在中国市场跌过跟头的丰田普锐斯将卷土重来。在2011上海车展一汽丰田展台上亮相的RAV4 EV Concept、RAV4 EV、PRIUS PLUG-IN HYBRID Concept(插电式混合动力)、新PRIUS普锐斯(升级版的油电混合动力),未来都有可能在一汽丰田的生产车间内出现。
接轨中国新能源汽车战略不仅是一汽丰田的现实选择,更是一个多月前发布的丰田“2020十年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愿景的发布,被看做是丰田在经历金融危机和召回危机之后一次全面的战略调整。
扩产备战
3月9日,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在东京发布了“展望全球2020(Global2020)”的十年发展计划,其中明确2015年中期举措将以“环保汽车”和“新兴市场”为两大战略据点。
或许是北美市场的挫折让丰田至今留有阴影,丰田章男决定未来的发展重点将是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以扭转目前过度依赖北美市场的局面。按照其5年中期举措,丰田希望在2015年前能实现年销售1000万辆汽车的目标,将新兴市场的销量提高到全球销量的50%,和日美欧销量相当,实现在日本、欧美和新兴市场的三极平衡发展。其中,丰田计划将中国市场销量所占比例提高到全球销量的15%。
2010年丰田在华总销量(包括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以及进口车)约85万辆,占其全球销量的11%。按照其全球1000万辆销售目标,未来中国市场15%的份额,将需要在中国车市销售近150万辆,这意味着丰田需要在2015年再增加65万辆的销量。实际上随着更多新车型的导入、二三四线市场的开辟,以及进口车品种和业务的增加,在接下来的4年多时间,实现65万辆的增量并非困难之事——但前提是包括一汽丰田在内的丰田在华合资公司要确保产能无虞。
2011年1月24日,天津一汽丰田第200万辆汽车在泰达工厂下线,从第一个100万辆到第二个100万辆,一汽丰田只用了28个月的时间。从2002年第一工厂起到陆续改造西青工厂、新建泰达工厂两条先进的生产线,生产能力由当初的年产3万辆跃升至年产42万辆,并陆续投放了9款新车,形成了从经济型轿车到中高级轿车,以及城市型SUV的全线产品战略布局。加上广丰两个工厂32万辆的产能,丰田目前在华产能近80万辆,未来实现150万辆,从产能上还差一半。这意味着丰田还需要在天津或者广州兴建新的基地,或者改造现有工厂生产线。这对于柔性化生产预留了扩展槽的丰田生产方式而言,显然并非难事。
接轨新能源
在丰田中国的战略市场中,一汽丰田与广州丰田是其贯彻与执行总部战略的左膀右臂,其中一汽丰田更多地担当了常规量产车从B级卡罗拉、C级锐志、D级皇冠以及大型SUV陆地巡洋舰及霸道、混合动力车型普锐斯的生产与制造;而广丰则更多推出或个性或动感或时尚的车型。
虽然在基本划分中,南北丰田都各自承担着推行“环保汽车”及加大“新兴市场”进军力度的任务,但对于丰田最引以为傲的普锐斯——这一代表丰田最新技术,并与中国电动车战略接轨的车型,则责无旁贷地落在了一汽丰田身上。
至于此次出现在上海车展中的RAV4 EV,早在1998年国家科技部就在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岛进行了行驶试验,丰田为其提供了RAV4 EV作为试验用车,该车搭载的镍氢电池可实现200km的续航里程。
“我们的混合动力车型和可插电混合动力车型双线运作,都会进入中国销售。”丰田中国新闻发言人牛煜表示,丰田不会放弃混合动力普锐斯的在华销售。
“除了去年年底投入天津技术中心进行行驶试验的可插电普锐斯外,丰田今年还将引进另一款电动车进行行驶试验。”丰田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相关规定,行驶试验的时间为一年,试验结束后还需要进行数据分析。丰田希望可插电普锐斯、电动普锐斯能尽快投放中国市场。
作为丰田的新兴市场,中国已经具有南北两大基地,产能与销售均已齐备,未来要看的就是丰田打算把什么样的产品装入两大基地,以最终实现本土化与新能源的助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