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制胜
■周开平
卖车的总想把车卖上个好价钱,要是能成为销量排行榜的常青树那就最好。
买家却发现,到车市逛了一圈又一圈,更是眼花缭乱了——同一价位的车,在车市随随便便就可以找到十多款,越比较越相差无几。大抵从事汽车媒体的人士,都遇到过这样的“冤家”——逮着你就问,什么车好?
这自然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大部分汽车厂家在设计汽车时,一般没有给出针对什么人设计什么车的足够精准的答案。于是为此焦头烂额的人,又多了一个。
这个时候,买家的心理是这样的:即使是多加一点钱,能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也是好的,而且是那种眼前一亮的答案。但现今的多数车商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答案还得等等,价格倒是好商量。
因为厂家在引进或者设计车型时,往往先确定了相同级别的竞争车型,当然最先确定的就是和竞争车型类似的价格,然后配置、空间、营销诉求等等都参照竞争车型标准。
买车的或许不知道,现今国内车企还在热衷于烧钱铺摊子比规模呢。这就是中国汽车年销量达到1800万辆时,卖车的和买车的同时遇到的问题——市场上差异化的产品越来越被渴求。
车企的新产品一般会有市场定位,而定位的最终目的就是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但现实情况是,泛泛而谈的定位已经难以满足胃口越来越刁的“冤家”们对差异的理解。看看我们的市场,却还充斥着诸如“时尚动感”、“性价比好”等几乎可以适合任何人的诉求。
不少车企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如果一个企业能有效地使其产品差异化,就能定一个较高的价格,从而使企业享有高价带来的厚利”这一定律而无法尝到果实,尝到的是另一种同质化竞争的苦味。
差异化的新产品有很多好处,列举如下:能建立起消费者的忠诚度;在市场上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因为没有对比,有更强的定价权;提高企业的利润等等。
要做到差异化,只有将市场细分再细分。国内市场有没有?有,不少车企都在尝试,但是还很欠缺,有些自主车企“多生孩子多打架”,也是缺少差异化酿的苦果。在同质化下价格战警报拉响时,或许加大差异化的新产品推出,才是另辟蹊径。
车企们苦苦寻找好价钱+常青树,或许可以尝试走差异化新产品这条路。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