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信产品短期为王 收益率上升费率也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季小舟 北京报道
作为此前的信托市场“明星”的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由于去年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一直未能彻底扭转弱势,但是近一段时间,银信合作产品的发行再度升温,无论是发行量还是收益率均有所提升。
无法割舍银信产品
据用益信托工作室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共发行银信合作产品484款,由于组合投资类产品及债券类产品中只有一部分属于银信合作,预计全部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为5821.76亿元,平均每款产品规模达到12.03亿元。
“银信产品为信托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利润,现在受到一些监管的限制,其实我们一直还在做这个产品,等待监管更加明确一些,或许会有新的变化。”国投信托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诉记者,“很多信托公司目前在做各种各样的创新,比如艺术品、黄金这类信托产品,但其主流的产品依然是银信产品以及证券信托、房地产信托等。”
中信信托方面则表示,正在探索新的银信合作模式,以更充分地发挥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优势,实现和银行的优势互补,将根据监管部门关于银信合作的相关规定,不断优化银信合作的业务结构。
去年7月份,银信产品一度被暂停,监管层下发《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8月底,银信合作产品得以有限重启;9月份,监管层颁布《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从源头上规范银信产品市场。
短期产品占据主流
3月14日-3月20日一周共有16家银行和25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了127款银信理财产品,预计发行规模为590.25亿元。该周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的平均理财期限为107.6天,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84%,与前一周相比,理财产品平均期限下降2.48天,平均年化收益率上升0.04个百分点。
用益信托工作室研究员指出,这几周发行的银信理财产品仍然以短期为主,虽然这一周银信产品发行数量级规模有所下降,但在平均期限有所下降的形势下,平均收益率却有略微的上升趋势,因此银信产品市场前景仍然较好。
上周半月期产品共35款,占比27.78%,平均收益率3.41%;一个月期产品共19款,占比15.08%,平均收益率3.40%;两个月期产品16款,占比12.70%,平均收益率为3.87%;3个月期产品17款,占比13.49%,平均收益率3.77%;半年期产品13款,占比10.32%,平均收益率为4.13%;一年期产品12款,占比9.52%,平均收益率4.64%;上周有1款两年期的产品,是由中国工商银行与山东国际信托合作推出的“工银财富”专属人民币730天理财产品,这打破了前两周无两年期银信产品的纪录,也是3月份以来首款两年期的银信产品。
收益率逐渐上升
短期限的银信合作产品预期收益率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2月份6个月期以下的银信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54%,较1月份提高0.23个百分点;6个月(含)至1年期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42%,较上月提高0.12个百分点;1年(含)以上期限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03%,较上月降低0.14个百分点。2月份银信产品的平均期限为109天,比1月份减少了14天,其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64%,比1月份提高了0.11个百分点。
用益信托工作室研究员李旸指出,我国已经进入加息周期,银信产品的收益将随着加息预期而水涨船高,特别表现在6个月以下的短期理财产品。
如交行发行的一款10天期债券类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4.5%;北京银行近期发行了一款“超越”系列人民币54天信托债权理财产品,最高年化收益率可达4.6%;3月14日-3月20日一周发行的产品中,年化收益率超过4%的理财产品达到51款。
银信产品费率上涨
银信产品一直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但由于目前仍受到严格的限制,发行规模大不如前,所以银行在发行这类产品的同时,信托公司收取的信托报酬率随之上升。
如某国有银行去年7月份发行的一款信托投资产品的总体费率为0.42%左右,今年发行的一款资产组合投资型产品费率已经上涨至0.8%-1.0%;另一银行去年6月份发行的一款信托贷款类产品的费率为0.3521%,今年3月份再次发行一款信托贷款类产品,其费率已经上涨至0.5125%。
理财贴士TIPS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 信托产品不会大量增加
中国人民银行18日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离上次上调仅隔一个月,此次上调后,我国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分别高达20%和16.5%的历史高位。粗略估计,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能够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超过3500亿元人民币。
对于准备金率上调会使得银行放贷规模受到限制,会不会有一些企业因为在银行得不到贷款,转而去向信托公司“求援”,从而引起信托类理财产品发行量大增呢?用益信托研究员高丽娟认为,虽然银行会因此次准备金率上调而使得企业贷款难度增加,但一些企业尤其是优质企业仍然会选择银行贷款。而对于信托公司的贷款及其理财产品的发行也要接受严格的审查,贷款的难度也不小,因而信托类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并不会因此而大量增加。(季小舟)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