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之考
大事件面前,没有人能置身其外。
3月17日,距离日本9级大地震已经过去了6天,父亲和往常一样一早到菜场买菜,惊奇地发现食品调料摊上居然人满为患,有人抢购食盐,当他决定也买上一两袋的时候,盐已经没有了。
不上网,不收手机报,父亲难以理解这是为什么,只是打电话告诉我:“家里盐不多了,带点回来。”当然,这天晚上我没有带回去一粒盐,能找到的超市食盐货架都已经空了。其实,每进一家超市我都不指望能买到盐,只是想多看看,看看那些被抢空了的货架,还有那些没买到盐的人,寻找一种经历感。大部分人不抢盐,但是恰好盐用完了的人可能就吃不上盐了,还好,超市里那些没买到盐的人并没有慌。
一到家,父亲问我这是为什么,我说:“疯了。”
其中的逻辑链条,貌似有理却是瞎扯:日本的9级地震引发大海啸,大海啸冲击福岛核电站引发爆炸和核泄漏,核泄漏濡染海水,被污染的海水导致海盐的不安全,或者我们日常食用的碘盐之中含碘,有助于防辐射。都是十万八千里的事,我懒得给父亲一说,因为还有传言说是游资抢先埋伏盐业股,再到市场上到处扫盐,而后拉高股票出货等奇谈怪论。
行为主义经济学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家会抢盐,一个人的非理性行为会导致一群理性人得到最坏的结果,因此,一开始就抢盐,对个人而言恰恰是理性的结果。就算有如此解释,也难以让人满意,因为抢20袋盐回家的人根本就不想让其他人吃到盐,这是一个基本的考问,一个人需不需要管别人?
日本人地震,中国人没盐吃。
抢盐的荒唐事自然不会有持续性,但是一次强震、一波海啸、一次核污染,引发的心灵地震却能持续很久。当爱因斯坦发现“E=MC2”的时候,他以为他释放了一个科学上的恶魔,这个恶魔可以是原子弹,也可以是安全防范措施不足的核电站,但是,更危险的不是什么物化的东西,而是人的心魔。人是不会被2012年的预言成真打倒的,但是却有可能被2012年的预言吓倒。
天灾,其实也是人祸。
也就在这个3月17日一早,发生核电厂爆炸和泄漏事故的日本东京电力公司表示,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反应堆的安全壳和压力容器的内部压力非常低下的测量值源于他们对压力单位换算的错误,而这家公司在16日下午4点还发布消息说2号反应堆安全壳的压力从220kPa骤降至45kPa,让人认为压力容器和安全壳已经完全失去气密性。
17日,东电承认,“是450kPa,不是45kPa,可能是现场读取压力计的作业员把位数搞错了,或者是与现场的沟通存在问题,十分抱歉”。恐慌、错乱,再制造更大的恐慌、错乱,这就是一家掌握着事关亿万人生命的核电公司具有的管理水平。
究竟是人类的能力无法驾驭核电,还是有人根本就没有把核电安全当一回事?
还是这家东京电力公司被人指责不断,福岛核电站一系列事故有可能是人为准备不足和设计建设的问题,地震后日本专家初步认定该核电站抗震能力不足、设备老化,有消息称“福岛第一核电站隐瞒事故29年,篡改数据28次”。
根据外电报道,泄漏爆炸事件后,东电公司曾在14日夜向日本政府提出“职员全部撤离”的计划,拜托日本自卫队和美国军队进行善后,结果日本首相菅直人拒绝了这个计划,道理很简单,如果东电不留下一人,核泄漏可能演变成更大的灾难。
所有人祸之后总会有英雄出场,美国《纽约时报》专题报道了核电站的最后防线:50名日本工人。《纽约时报》的记者试图还原这50名英雄工人的原貌:“一片漆黑中,他们在迷宫般的设备中摸索前进。他们靠手电筒微弱的光芒前行,倾听氢气从反应堆中漏出后与空气接触时发出的爆炸声响。他们通过很不舒服的呼吸器进行呼吸,背上沉重的氧气罐。他们穿着白色的连体服,头戴全包式头罩,这样可以在肉眼看不到的辐射出现时为他们提供一点点的保护。”
50名留守人员是无名英雄,等待他们的是死亡,而至今东京电力公司没有提到和留守工人有关的任何信息,目前只知道5名工人死亡,22人因各种原因受伤,两人失踪。
与个人的行为相比,公司的行为丑陋不堪。当个人成为大众,或者个人成为层级之上的组织时,还值不值得信任?市场中自生自发的企业,还值不值得信任?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还值不值得信任?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被考问,不过,至少在我们驾驭核能的能力和决心被证明之前,暂缓核电发展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3月16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并且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
因为中国在国际核工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位置,这些决定有了更多国际意义,引发了一些产业界的担忧,因为无论多么短暂的停顿,都会拖延新电厂的建设,从而推迟全球核电业的复苏。这些都是经济账,其实都不值得一算,因为人都没有了,就无所谓“经济”了。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