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三菱翻身 学习斯巴鲁好榜样

作者:孙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3-04 20:06:45

摘要:三菱翻身 学习斯巴鲁好榜样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孙斌 北京报道

   “在中国,反应速度快慢首先决定了你的市场份额大小,这是我在中国这么多年来学到的最重要一课。”上周,三菱汽车销售(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饭田健治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与媒体沟通时袒露心声。他认为,同样是兄弟企业的日系品牌斯巴鲁近年在中国迅速发展是个奇迹,而正当饭田健治积极准备在中国打出翻身仗的同时,斯巴鲁与奇瑞的合资国产计划几乎在同一时间浮出水面,日本经济新闻社披露,斯巴鲁将与奇瑞汽车联手在大连建厂。受该消息的刺激,斯巴鲁的实际控制人富士重工的股价近期大幅上扬至658日元,创下历史新高。
为什么是斯巴鲁
    到目前为止,斯巴鲁母公司富士重工方面仍没有作出明确表态,但给出了一个较为明确的期限,最后结果将在3月末公布,而日经社提前交待的细节是,日本富士重工将联合中国汽车制造商奇瑞在大连投资建厂生产斯巴鲁汽车,预计双方共同投资金额约2.4亿人民币30亿日元。若按照此前富士重工自己的计划,拟于2013年在华投产斯巴鲁汽车,预计初始年产能达到5万辆,并逐步提高到15万辆。
    与三菱贵为日本第五大汽车制造商、全球第15位的车企地位相比,其实,一直主打小众车型的斯巴鲁无论在规模还是车型上,都远远排在三菱之后,但毫无疑问,斯巴鲁在中国的市场业绩表现却已将三菱抛至身后。
    饭田健治的看法很说明问题,并不是三菱进来晚了,而是起了早集,赶了早市,却没赶上后市。上世纪80年代,三菱汽车开始向中国市场销售进口汽车,1995年,三菱与长丰汽车签署了合作生产和销售帕杰罗越野车协议,由此拉开了其在华全面合作的序幕。此后,三菱汽车还陆续与现在北京奔驰的前身北京吉普、福建东南汽车、哈飞等车企合作生产其他车型。但自始至终,三菱都没能将合作的主动权放在自己手中。
    与此同时,1992年,富士重工曾与贵航集团合资,生产微型车云雀,出于当时市场格局的原因,斯巴鲁在技术输出时只提供了排量较小的发动机,从而导致生产的车型市场竞争力不足,在与长安奥拓的竞争中失利。而贵航集团资金链受限无法加大投资也成为导致合资失败的诱因。
    经历了这次失败之后,斯巴鲁以进口车重新打入中国市场。从2004年开始,斯巴鲁旗下森林人、力狮以及傲虎等车型陆续导入中国市场,在主力车型森林人的贡献之下,斯巴鲁再一次走上了合资国产化的转折点。
    对于三菱此后在中国市场受挫的原因,中国通饭田健治并没有简单地将原因归结为强化技术输出路线,忽视合作过程的对等地位问题,在他看来,三菱首先是在市场发育的关键时期,没有拿出足够的营销魄力来强化三菱进口车的市场地位,而这样的市场空隙,其实恰好被斯巴鲁以更为合理的车型体系和价位所覆盖。
    饭田在来三菱(中国)有限公司工作前,已在中国台湾供职多年,公正地说,他的工作履历更贴近中国市场,更清楚国内市场的几次大起伏,在他看来,三菱在为梳理在华合作企业的命运疲于奔命时,恰好忽视了最重要的主业,三菱进口车业务其实是将原本属于自己的地盘让渡给了对手。
三菱的下一次机会
    活在当下,无论是斯巴鲁或是三菱,要进一步在中国扩大市场份额都需直面两大因素考验:一要找足够有实力的合作方,知名度高且网络布局完善;二是对于一个技术型企业而言,希望保持自己技术的私密性。
    从斯巴鲁与奇瑞的合作进展看,斯巴鲁其实也仅仅是解决了首个先决条件,奇瑞需要借助斯巴鲁的技术和品牌效应,斯巴鲁则更为倚重奇瑞这家新兴企业在国内的人脉和渠道,但在双方合资公司的架构尚未出炉前,再乐观的看法也是一厢情愿。
    斯巴鲁目前要趟的浑水,三菱其实也一直在与合作者相互试探,无论是与长丰、北汽或是目前正在合作的广汽,三菱都没有找到最合适的通路。
    饭田健治透露,目前三菱进口车正与广汽三菱商讨合资车型共享销售渠道的可行性:“非常希望100多家三菱进口车经销商可以销售合资公司的产品,三菱汽车东京总部已经和广汽进行了深度探讨,预计最快今年年底有确切消息。”
    同时,对于三菱与斯巴鲁相比最大的短板,进口车业务将是他任内的核心工作,“我们的销售计划一改再改,从当初我们预测的0.35万台变更到1万台,再到现在预测2011年的4万台,甚至更多。”饭田健治认为战略调整的确走对了。但是他也承认,去年还是过于保守,今年已经要求总部随时保证中国市场的供应力度。
    去年底的广州车展期间,饭田曾一度失落,三菱被分配到一个标有“1EO5”的位置,其展区面积仅为对面上汽集团旗下荣威和名爵的1/3,车展收官之前,操着一口流利汉语的饭田健治混在普通观众中,巡视了每一个对手的展台,结果不是喜悦,而是更为紧张。他明白,目前仅依靠ASX劲炫这款产品,要使三菱汽车撬动中国汽车市场,速度还太慢,他希望注入市场的新款车型能更多一些,另外能够看到合资顺利进行,“三菱汽车还有翻身的机会,就是中国接下来的10年。”中国通乐观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