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票阴影中的奥斯卡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蕾 北京报道
柏林电影节之后,奥斯卡紧随而来。当地时间2月27日,第83届奥斯卡电影金像奖将在洛杉矶柯达剧院颁出一个个大奖项。奥斯卡无疑是近期最热的娱乐话题。
在中国,各大电视电影节总是曝出暗箱操作、黑幕等等丑闻,这让更多的人对国内的奖项失去了兴趣。然而,作为全世界电影界最有影响力的大奖——奥斯卡,也同样的不那么光彩,种种丑闻层出不穷,每每给这场全球瞩目的盛典蒙上阴影。
今年也不例外,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刚刚公布了有资格角逐2011年第83届奥斯卡剧本类奖项的241部电影片单之后,立马就有人通过电子邮件向奥斯卡评委违规拉票的消息传出。而他们面临的,可能将是来自奥斯卡评委会的处罚,虽然这个处罚并不能说明评委会就是清白的。
拉票丑闻的困扰
连续两年,奥斯卡都被拉票丑闻缠身,去年的第82届奥斯卡颁奖礼开幕前,获奖热门影片《拆弹部队》的制片人之一尼古拉斯·查蒂尔通过电子邮件鼓动学院成员为《拆弹部队》投票,在邮件中,他不但态度鲜明地要求成员支持《拆弹部队》,还对同获提名的其他影片进行了贬低。消息曝光之后,媒体一片哗然,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对尼古拉斯·查蒂尔也最终作出处罚,取消了他出席奥斯卡颁奖典礼的资格。
一年后的今天,相同的丑闻再度发生,在1月份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日前刚刚公布了有资格角逐2011年第83届奥斯卡剧本类奖项的241部电影片单之后,《活埋》编剧克里斯·斯帕林就被曝出通过电子邮件向奥斯卡评委违规拉票的消息。
据悉,克里斯·斯帕林在发给学院成员的电子邮件中写道:“《综艺》称赞《活埋》在制造并保持戏剧张力方面有着天才般的表现,希区柯克会为此感到骄傲;《活埋》获得了2010年国家评论协会奖的最佳原创剧本奖。”如此直白的自卖自夸却明显违背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相关规定。AMPAS明文规定严禁发送这种吹捧影片某方面优点、成就或者独创性的信件,严禁引用各界对于影片的评论,严禁提及影片所获得的各种奖项。媒体曝光之后,克里斯·斯帕林的发言人对外承认了斯帕林违规拉票的事实,并公开向奥斯卡学院表达了歉意。
实际上,媒体对于两次拉票事件的报道都没有真正触及到拉票的真相——金钱交易。作为商业电影的最终大奖,奥斯卡永远都无法撇清金钱关系,2002年的奥斯卡上,媒体报道片商单为推销《美丽心灵》就花费了1500多万美元,而电影艺术科学学会的投票会员只不过5739名,这意味着片商在每名投票会员身上的花费高达2600美元。环球片场的克丁曾经揭发拉票黑幕:所有制片商都在雇用策略人员,开展宣传活动,安排被提名人会见投票人。
不公正的开端
奥斯卡的评选和计票方式常常被吹捧为最公开、最透明的投票,然而事实上,在投票之前,真正的大战已经完成,投票只不过是这场地下战争的结局而已。
或者说,从一开始,奥斯卡就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公正。众所周知,奥斯卡的发起者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最著名的电影人梅耶,这位电影界的传奇、奥斯卡的创造者在一开始其实也是奥斯卡的真正掌握者,奥斯卡的奖项只能颁给他所认可的电影。
这是一段电影史,也是奥斯卡历史上众所周知的公案,在1929年首届奥斯卡评奖上,核心评委原本决定给予默片《群众》(The Crowd,1928)最佳艺术质量作品奖。他们甚至还跟该片导演金·维多(King Vidor)打了招呼。可是,梅耶老板觉得不妥。作为奥斯卡事实上的掌控者,梅耶的好恶直接决定着最终的大奖归属,而仅仅因为这个原因,《群众》一片就只拿了两项提名。后来,腾出来的奖项空缺由梅耶亲自找人补上。他“钦点”了德国导演茂瑙的《日出》为最佳影片。
这一段公案并非隐秘,稍微留心奥斯卡历史的人大多知道,事实上,梅耶的做法后来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原因有二:第一,《日出》的女主演是当时红透半边天的珍妮·盖诺,影片故事也有美好的结局。对于一个新出现的电影奖来说,选择它对于电影节知名度的推广无疑帮助巨大。第二,《群众》是米高梅出品,而梅耶此时正是米高梅的掌舵人,第一次就把奖发给自己显然并不是一个好的结局。因此,梅耶拒绝了《群众》,而把奖给了《日出》,以一种不公正的方式显示了奥斯卡的公正态度。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如同不合法的方式永远得不到合法的结果,不公正的手段也永远达不成公正的形式。虽然梅耶的做法大大扩大了奥斯卡的知名度,然而,奥斯卡的历史上,也永远留下了一个不完美的开始。
奥斯卡肮脏史
正如克丁在《华盛顿邮报》上所公开表示的:“太肮脏了。如果你以为奥斯卡还是公平的竞赛,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奥斯卡83年的历史中,在它长长的获奖名单背后,是隐藏不住的污迹。
细看这些光荣与灿烂背后的阴暗,可能大多数人心中的奥斯卡都会被重新定义。我们可以稍稍列举一下。
送礼。片商们以各种变相行为馈赠给奥斯卡评委们的费用,就像雪球般越滚越大。很多报道都在指出,为拉票付出的资金要远远超出一部电影的制作费用,虽然奥斯卡严令评委不得收礼,但是每年奥斯卡评选时间,也是洛杉矶豪宴最集中的时候,正如有电影人所说的“很多交易在此完成”。而且,每届颁奖礼结束后,评委们都会收到一个大大的红包,按照现在的标准,红包数额常常超过10万美元,这些钱的来路不得而知。
诽谤。诽谤对手也是奥斯卡拉票的常用手段之一,多年以前,一家电影公司鼓动反吸烟组织倡导“无烟电影”,攻击对手的影片中常有吸烟镜头。这并非阴谋,而是阳谋,因为你无法反驳,只有以牙还牙,找到对手的小辫子才成。当然有时候也会弄巧成拙,当年米拉麦克斯制造《美丽心灵》男主角同性恋的新闻,结果反被曝光就是典型的例子。
盗版。即便如此,奥斯卡的评委们仍旧不觉得满足,或者他们真的需要那么多钱来维持他们的体面。因此,有时候盗卖拷贝就成了他们发财的渠道。2003年美国电影组织共同向奥斯卡评审委员们宣告,不再依照惯例,在评审入围名单出炉之前,寄送参赛的电影录像带或DVD给委员们观看,因为他们在仔细调查之后,发现亚洲市场的许多盗版碟,是由其中某些委员卖出的。
敷衍。每年送审的影片有数百部,这对于奥斯卡的评委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有消息称,身为奥斯卡评委的影星塞缪尔·L·杰克逊在2006年找女佣和厨师为自己投票,因为他们看过的电影远比自己多。这一消息当初几乎让奥斯卡颜面扫地,以至于第二年不得不下令评委“必须”看片后投票。
有利益的地方一定有黑幕,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不管奥斯卡对外怎么宣扬他们的公正和透明,都永远无法摆脱黑幕的阴影。因为奥斯卡,正是世界上最大的名利场。
对于制作方来说,赢得那个小金人,无疑就等于拥有了一台巨大的印钞机。除了美国本土电影院票房之外,更大的一处金矿是所谓的“外围市场”,如DVD、录像带、国外收益等等。有数据显示,最终捧得小金人的电影,其外围市场翻一番是最低的收益,而这个收益,常常是用亿来计算的。这就怪不得天下群豪们奋不顾身地奔赴奥斯卡,为了最终的桂冠而不择手段了。古往今来,还有比利益更有效的驱动器么?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