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凯:没有目标的目标
程凯
2009年接近10万亿,2010年估计8万亿,2011年会是多少万亿?
7万亿、7.5万亿还是8万亿,就在大家都在等待、都在猜测2011年信贷目标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个数据似乎出来得要比往年晚一些。还好终于有了点新情况,新华社主办的官方媒体《上海证券报》在其头版上报道称:今年信贷投放不设明确目标。
除了意外,还是意外,意外的不是想不到,而是不敢想,一个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计划指标就要这样被放弃了吗?尽管还没有到确认的时候,但还是让人浮想联翩。
在信贷投放上不设一个具体的数目字,是否意味着今后货币政策真正开始关注价格因素——利率,从而走上利率市场化道路呢?这是第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和投资者更相关的问题,因为每年的信贷投放涉及到市场上钱多钱少,所以这个没有目标,到底是要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目标,最后的2011年末统计出来的新增信贷数据会是多少呢?这是第二个问题。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不设明确目标?是目标因为某种原因现在拍不了板、制定不出来,是妥协、是搁置,还是真的就想从此放弃目标化管理,按照更加市场化的规律办事。我们当然期望是第二种,期望这是“十二五”之初的新气象。
市场的解读也是如此,对第二种情况的期待更大一些。
《上海证券报》的报道,援引的是一位没有具名的消息人士,说是今年信贷投放没有明确目标,信贷增长将主要参考经济增长情况和通胀水平,尤其以经济增长率为主要参考指标。该报道还提到了一位市场人士的分析,认为这很可能意味着,今年的货币政策执行中央行将主要使用差别准备金率,不再会多次集体统一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上证报还特别援引了另一家媒体的报道,说央行正在酝酿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以有利于“十二五”期间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
针对上证报的报道,路透社的报道进一步援引了一位业内人士的分析,指出央行酝酿改革信贷管理体制,是为了避免过于宽松或严厉的信贷管制,对于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助涨助跌”,说这是央行想从行政管制向综合运用市场化的调控手段转变。
专业媒体的分析都这么乐观,是因为不设全年信贷投放目标,并不是一个什么技术难题,至少专业的说法是,只要央行把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纳入考量,央行就不再需要设定信贷额度,只要根据各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动态拨备率等指标来指导信贷投放就可以了。
到现在我们假设已经回答了上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答案就是央行是有意愿走利率市场化道路的,走了市场化的道路,央行今后要操的心反而更少,不设定一个具体单一的全年信贷目标,既能平衡其它相关部门的意见,也能避免商业银行为了指标而指标短期行为。
至少,央行需要承认的是,所谓一个合理的信贷增长目标,根本就不应该是在年初制定出来的,计划快没有变化快。2008年上半年信贷从紧,到了年末就宽松,2009年一年宽松得一塌糊涂,2010年继续宽松,2011年到底需要多少信贷增量,央行已经表态了,“银行信贷增长要与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目标相吻合,特别要考虑经济增长目标和通胀控制目标。”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目标,全年的信贷投放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指标?没有人知道,既然如此,承认自己不知道就好了。
现在我们再来关注第二个问题?如果央行没有一个具体的信贷投放目标,商业银行会不会把自己的目标定得高高的,要知道商业银行是要牟利的,因此有放贷冲动是自然的。2010年的目标是7.5万亿,最后的结果可能是8万亿,如果2011年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最后的结果得是多少万亿?
按照《华夏时报》新年第一期的独家报道,有国有银行的地方支行已经开完了2011年信贷投放计划会议,这个会议上还真没有明确全年的信贷增长额度,但是2011年第一季度的信贷投放与2010年大体相当。根据测算,即使按照全年7万亿计算,估计1月份信贷也要达到1万亿,2009年这个数据是1.62万亿,2010年是1.39万亿。一方面是企业需求还在,信贷难以回落,另一方面是2010年末压了很多信贷,新年难免开门井喷。
因此,不管央行最后是不是真的没有一个信贷投放明确目标,或者有一个目标不明确出来,2011年要关注商业银行的放贷热情,央行的压力是大大的。
这一点压力可以从另外一个指标事件上得以印证。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最近说,全国多数省份把经济增速目标定得过高了,没有冷静考虑相关环保问题。按照张平所说的数据,目前全国只有五六个省份将今年经济增速目标定为8%-9%,其余大部分省份都定在10%以上,有些甚至希望在未来5年实现GDP翻番。
张平这里说的是环保压力,是经济发展要考虑能源、环境、水、土地等资源的约束,但其实张平提供的数据也能反映出各地商业银行的放贷压力,要知道能源和土地是有限的,有制约的,商业银行的信贷能力可是无限的、无制约的,商业银行是有创造货币的能力的,信贷信贷,是信用贷款,只要地方政府的信用在,信贷就在。
我们要为可能的信贷投放不再目标化叫好,我们更希望各个地方没有什么GDP目标才好。
市场是计划得出来的吗?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