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基金业始于一场痛哭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0-15 17:22:56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范晓曼 陈旭 广州报道
刘晓艳进入基金行业缘于一次偶然。十余年前的一天,当时作为券商自营盘投资人员的她,在营业部目睹了一个改变她一生决定的场景:一对老年夫妇因为炒股亏损坐在营业部门口台阶上抱头痛哭。
“我当时看到这个场景,震撼非常大,也非常难受,去问马庆泉博士(现任广发基金董事长),有没有能不仅仅是帮券商自己赚钱也帮普通人赚钱的事业?”刘晓艳现在也记得非常清楚,马博士说:“你去做基金吧,基金是给普通民众理财的。”
上个世纪末,监管层希望资本市场中出现更多的稳定力量,于是,基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北、上、广、深。当时的基金人大多数出身于券商、银行甚至证监会,很多人都不明白基金是什么,基金公司要干什么,甚至,很多人并不愿意被调动到当时还处在萌芽期的基金公司。但是,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晓艳是个例外。
创业时被称为“仙姑”
“我们是在清理规范6家基金之后筹建的,当时筹备小组只有6个人,筹建阶段有两年。”谈到筹建易方达基金公司时的情况,刘晓艳并不觉得十分艰难。公司成立后,刘晓艳就任易方达基金督察长直至今日的副总裁,她将这一切归功于理想。
对于刚离开券商的刘晓艳来说,督察长是个新概念。“当时我刚入行(指基金业),我去‘老十家’挨个请教监察、稽核的概念,也去国外遍访名师,凡是愿意教我的人,我都尊称为老师。”刘晓艳说。当时为了及时准备各种材料文件,刘晓艳和同事们总要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有时直到打印机、复印机出现故障才不得不休息。为此,有同事称她为“仙姑”,意指不吃不喝不睡,可以不停地干活。
“叶总(易方达基金公司总经理叶俊英)和我,包括我们很多同事,都是很理想化的。我们都想做点事,给投资者挣点钱!如果真的是想给自己挣钱,大家可能都不会选择离开券商这个更大、更宽广的舞台。”在刘晓艳眼中,这个理想不仅仅是在创立易方达基金之初存在,而是一直贯穿她在易方达工作的始终。
欠渠道的总要还
业内流传着无数基金公司和银行渠道之间的段子,而刘晓艳这个最能卖基金的女人所讲的段子则最为精彩。
2002年的夏天,易方达发行了公司第一只开放式基金——易方达平稳增长证券投资基金,为了争抢极其稀缺的开放式基金资源,时任中国银行行长的刘明康(现任银监会主席)亲自挂帅,成立了“易方达平稳增长证券投资基金发行组”,亲任组长。
“当时我们很甲方啊!渠道人员去到分行,人家都车接车送,招待的很好。”刘晓艳紧接着就表示,“你知道我们叶总当时怎么说?你们尾巴不要翘,今年银行求你们,明年轮到你们去求银行。”时至今日,当基金公司遭到银行渠道盘剥的“新”闻早已不能吸引我们眼球的时候,叶俊英的这句话已经不需要注脚。
被很多业内人士所诟病的渠道掌握基金公司命脉,在刘晓艳眼中并非那么没有逻辑:“基金公司在成立的时候,人家还以为是皮包公司,小小的办公场所没几个人,发产品都是借助银行的信誉。你想想,当时我们去南方的几个城市路演,老百姓都把基金当‘鸡精’呢!”
最终,在各方的努力下,这只平稳增长首募规模达到了近47亿份,这在当时来看,实属不易。在基金业纷纷质疑尾随佣金过高、盘剥基金公司利润时,刘晓艳仍认为以前签的尾随佣金协议并不算高。“我们和银行谈,觉得银行还是很讲道理的。我们可以探索设计更合理的基金费率结构。”
理想就是逻辑的最高峰
刘晓艳爱谈理想,或许,这在高层普遍拥有较高学历的易方达基金公司中不算异类。也许正是因为理想,这个管理团队比较讲究逻辑,而并不刻意追求某些东西。
“我们和其他公司最大的不同,可能是我们的确不太看重短期排名,对公司规模不那么重视。我们从上到下从来没有刻意追求过规模排名第几,只要保持在第一军团就好。公司领导都比较大气,管理层的想法就是为每位员工尽可能提供发挥他专长的舞台。叶总早在几年前就提出:每个人都是管理者。”刘晓艳说。
2006年,当易方达规模达到500亿时,刘晓艳说了句“豪言壮语”:“我们规模到1000亿时,就在机场区竖几个公司的广告牌!”时至今日,易方达的规模早已超过千亿,但广州机场附近仍没有公司的广告牌,刘晓艳笑称:“实在太贵了。”
经过2007年公募基金业的大发展和2009年的恢复元气之后,公募基金在今年似乎又走进了低潮期。负面新闻频发,亏损严重,一切似乎又回到了易方达创始的那一年。刘晓艳在思考基金业存在的意义、为什么一定是价值投资,在思考客户粘合度,在思考公司的发展……
Q&A
Q=《华夏时报》
A=刘晓艳
Q:你觉得自己忙吗?压力大吗?
A:没觉得特别忙,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大的压力。
Q:你对大批公募的人才转投私募怎么看?
A:条条大路通罗马。将来公募、私募会有一个融合的过程,因为本来两者就异曲同工。现在很多公募界的大佬转投私募,并不是为了单独发个阳光私募产品,也是希望把公司做大做强的,我很乐意看到两者间出现人才交流,这样大家会有不同的视角来观察行业的发展。
Q:对80后、90后有什么建议?
A:一代更比一代强,他们肯定比我们强,将来会是一个更文明、更多元化的世界,面对社会的滚滚泡沫,我希望他们有追求有理想,不要物化,多一些社会责任感。
记者手记
员工能吃上自种有机蔬菜
易方达基金公司的办公场所在其股东广发证券的斜对面,一大清早,城建大厦的电梯周围就站满了很多排队等待上电梯的白领,好不容易挤上电梯,到26层的第一个感受就是:这真不像是规模排名第二的大基金公司的办公场所,在很多中小基金公司纷纷租用豪华办公室的时候,易方达凸显低调。“你算客气的,很多别的记者说我们公司很土。”易方达市场部的一位员工这样告诉记者。
易方达内部称刘晓艳为刘博士,这个称呼被很多媒体采用,但是见到这位武汉大学经济学硕士、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之后,记者更愿意称她刘老师,可能由于出身教师家庭,她真的很像老师。
刘晓艳说自己不忙,但是记者的专访约了两次,每次都因为她赶着出差上飞机而临时取消,这次采访之所以能取得成功,还要得益于她当天飞上海的飞机是在下午。持续1个小时的采访,数次被公司事务打断,从记者的角度看,她非常忙。但是区别于很多基金公司高层的心态,刘晓艳非常乐观,也很淡然,很多时候会放声大笑,完全不是出自伪装。
刘晓艳的办公室可以俯瞰广州市体育中心。办公室内的书架上摆放着各类书籍,除了经济类、金融类外,亚瑟王传奇、金刚经讲义、改革开放30年重大决策始末等等书籍十分令人意外。
“我基本不看电视,很少逛街,平时也就打打球,走走路,然后看看经济类和文史类的书籍,也看娱乐小说。”刘晓艳自己描述业余生活。在刘晓艳的微博中,记者发现她和现实生活中一样爱“侃”,天文地理,养生育儿无所不包。
每家基金公司都在谈公司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也许记者目睹的一个实例可以为佐证,易方达公司自己的员工食堂所用的蔬菜、肉食、水果等等,大多来自于其自有有机农场,总经理叶俊英租农场自种有机蔬菜的这个决定颇受员工欢迎,颇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味。也许,刘晓艳乐观淡然的心态真的来自于公司自上而下的文化,难得的是身处一个浮躁的行业,这群有理想的人没有迷失。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