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浪漫主义的狮子到野兽的怒吼

作者:许彤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9-17 21:18:59

摘要:从浪漫主义的狮子到野兽的怒吼

从浪漫主义的狮子到野兽的怒吼

文/许 彤

   “艺术不仅是有用的,而且它大概是除了面包之外唯一真正对我们所有人都有用的东西。”正像艾黎·福尔所说的,艺术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就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作者秉着这样的理念,文字深入浅出又极其优美,这让一个熟悉艺术史的人可以更加心领神会,也让一个对艺术并不十分熟悉的人,可以迅速地像了解面包、了解生活一样了解艺术。艺术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的点滴,反映着时代的特质,它本身就是鲜活的,不该被安放在一个神秘的殿堂深处,而就应反映在我们的餐桌上,反映在我们目光所及的一草一木当中。
    艾黎·福尔(Elie Faure),作为法国的艺术史家和文笔流畅的散文家,在法国影响很大,他所写的这套《法国人眼中的艺术史》丛书是他毕生心血的最好凝结,不仅在法国一直经久不衰,自他去世后,他的这套艺术史著作在欧美各国不断再版重印,十分畅销。与其说此书是一部艺术史名作,毋宁说是一部漫长的文化史巨著,艾黎·福尔在分析艺术的同时,更探索了人类精神的发展历程。
    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品、城市、园林……这些所有的艺术门类虽然分门别类,但在作者的笔下却又相互交融彼此关联。艾黎·福尔在讲述艺术的同时,又结合了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区的宗教内涵、文化背景、精神浪潮,甚至科学与工业的发展。整本书,艾黎·福尔以一个法国人特有的优雅和抒情方式,向我们展现着全人类的艺术成就。从旧石器时代到20世纪初期,时间跨越了三万年之久。这位法国人赠给每一位读者一只小船,以及一双船桨。顺着漫长的历史河流,我们跟随着艾黎·福尔沿路欣赏了太多的风景。
    这套艺术史就仿佛一本详细的全球文化旅行指南。艾黎·福尔是位很好的向导,他带领着我们,足迹几乎踏遍了地球上的每一片重要土地。
    这趟穿越时间、跨越文化的旅程,从原始时代的欧洲开始,那里我们首先可以驻足于原始洞窟的先人手印和众多动物造型,再经由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去领略亚述帝国的骁勇和残暴,以及逝去的巴比伦文明的奢华与优雅。
    从中亚到非洲,艾黎·福尔又带领我们横穿红海,进入古老的埃及文明去瞻仰法老的陵墓与神庙。
    在古老的东方之旅结束之时,他再一次把我们带回欧洲的土地,在那里,爱琴海边可以慵懒地享受着阳光与海洋的气息,然后前往奥林匹斯,去体味希腊神人同形同性的健壮体格与完美心灵。当站在希腊的土地上还没有欣赏够希腊艺术古典时期的和谐与精准之时,亚历山大帝国与接下来的罗马帝国吞并了这里,却被这里的文化所融化……当时间迈入漫长的中世纪时,骑士们身穿铁甲,在身边骑着战马呼啸而过。基督教举办仪式的地下墓窟布满壁画,这时的艺术仿佛退化了,更多地宣传着基督教的教义,画面造型简单缺乏立体感,象征性占了上风。蛮族的入侵,造成欧洲传统文化与艺术的隐退,却带来极其精湛的诸多手工艺品。在欣赏了欧洲中世纪的艺术品同时,还可以跟随着艾黎·福尔去体会修道院里的隐修生活。生活在欧洲土地上的法国人,对欧洲的文化传统自然耳濡目染,然而中世纪的跨越有一千年之久,这个时期的欧洲相对黑暗,日子也过得简单而漫长,基督教几乎主宰了整个欧洲。
    然而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这个时期,中国、日本、印度这些亚洲国家,艺术正如火如荼,灿烂发展,共同丰富着人类的精神世界。这个时期的恒河流域安详而宁静,万物共生和谐发展,印度教和佛教的发展推动了艺术的多元化;日本也顺应着自然,那里庙宇众多,佛教亦开始发展,浮世绘的版画展现着典型的和风印象。伊斯兰的清真寺在沙漠中闪现着大地与洁白的色彩。关于中国的描述,中国人自然会有更好的理解,但是艾黎·福尔这位法国人,却有他特有的视角吧。无欲无求、自省、神秘、遥远、晦涩……这些是他描述中国所用最多的词汇。即使如此,艾黎·福尔还是努力描绘着中国绘画与书法的关系,描绘着中国人特有的伦理、道德、智慧和信仰。   
    进入17世纪,各大艺术流派走向历史舞台,佛兰德斯地区的艺术大师鲁本斯用旋动的笔法把巴洛克艺术推向高潮,而这个时期的荷兰艺术则非常朴素,常常表现着寻常人家的普通生活。法国普桑和洛兰的古典情怀,拉图尔对黑暗与烛光的热衷,洛可可华丽艺术的表现者华托,以及体现了艺术又重新让位于生活的风俗画家夏尔丹,都展现了法国艺术在这两百年间的丰富性。英国的艺术也在这个时期崛起,这里有着绿色的园林艺术和多变的风景,透纳笔下的大海与火焰引发了印象主义的浪潮。19世纪的艺术,法国独领风骚。艾黎·福尔热忱地讲述了这个令法国人无比自豪的时期。随着德拉克洛瓦这头“浪漫主义狮子”的第一声怒吼,浪漫主义席卷而来。库尔贝、米勒、杜米埃的现实主义,卢梭、柯罗的乡间风景,全面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环境。随着19世纪60年代印象派的崭露头角,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这些伟大的画家敏感地捕捉着光与瞬间的色彩。而塞尚、梵高、马蒂斯的艺术更是突破了传统,为人类的艺术谱写了崭新的现代辉煌。
    除了艾黎·福尔本身的文字魅力之外,值得一提的还有这套书的封面和版式都很有特点。乍看上去,五本书的封面并不像常见的艺术史书籍那样“朴素”,而是非常抢眼,有种时尚杂志的感觉。过去三万年间的艺术,其实并没有沉寂在历史中,它们依然活在今天这个时代,依然鲜活灿烂。在书的体例编排上,编者插入了各个时期的大事记年表,这和作者的思路是一致的,艺术的背后,还有历史、政治、文化等等。要想了解一个时期的艺术,就该同时(或之前)对一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了如指掌。
    五本书,从古至今,五个时期,每本书都有一个主题颜色。此外,了解艺术,图像的作用非常重要。这套艺术史丛书中几乎每页都至少有一张图像,根据文章中该页的重要线索和需要理解的关键点,书中几乎都有对应的配图。图像的力量是强大的,它让读者非常直观地接近艺术,文字的抽象和图像的具象结合,让艺术一下子鲜活起来,触手可及。书中的文字两旁留有空白,每一张图片都注有较为详细的信息和描述。除此之外,在碰到重要的名词和重要的艺术家时,空白处也标有注释,例如“珐琅”、“波利尼西亚”、“犍陀罗”、“塞易斯”等等,这些艺术史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名词,也许作者在文章中只是一带而过,我们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但空白处的图注和名词解释,让读者在艾黎·福尔散文化的文字之外,对关键信息一目了然。
    阅读艾黎·福尔一段又一段的文字,仿佛获得了一把又一把的钥匙,这些钥匙开启了一扇又一扇的艺术大门。然而门开了,眼前的风景实在太多,我们只有一步一步地走进去,慢慢欣赏;也只有一点一点地,慢慢品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