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程凯:生活在“指标”中

作者:程凯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9-10 22:35:51

摘要:程凯:生活在“指标”中

程凯

   记得小时候夏天的夜晚,如果想要出去“宵夜”买份凉面解解馋,除了要找家长讨一两元零钱,一定还得翻出一张一两或者二两的粮票来,因为凉面这种东西是粮食,即使在从计划到市场的过渡阶段,也是要按需分配的,也就是说,吃一碗凉面,也是要有指标的。
    没有过多久,粮票没了。感谢袁隆平,他刚刚过了80岁的生日,他的杂交水稻技术养活了13亿人;还得感谢邓小平,他的试验田深圳特区刚刚过了30岁生日,他放开了市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了13亿人奔小康。
    是谁让我们的餐桌富足了?据亚当·斯密在1776年的说法:“我们的晚餐不是来自于屠夫、啤酒酿造者或者面包师的善行,而是来自于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心……他们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却受到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促进社会的利益。”
    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中最大的寓言——看不见的手,据说是价格,不应该受到市场以外的因素干预的价格。看得见的手用指标解决问题,看不见的手用价格来解决。
    粮票就是这样被市场清理出局的,不过,如果说粮票没了,我们就一劳永逸地摆脱了指标,那你也未免太天真了。进入9月以来,按照不完全的统计,江苏、浙江、河北、广东、广西等多个省份的包括钢铁、铝化工、水泥甚至是纺织等多个行业都遭遇了强制拉闸限电,原因也很单纯,为了节能减排,为了环保,为了转变生产方式,可持续发展。
    这都是我们美好的目标,但是达到目标之路居然是由指标铺成的。
    “十一五”规定了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节能减排目标,按测算如果要达标,就必须在今年再让单位GDP能耗降下5.2%去。于是早有部分省份在7月份就启动了限电甚至是断电,而9月份之初的集中大面积断电,才让我们发现自己仍然“生活在指标”中。
    一位来自河北唐山的网友,在网络新闻报道后面跟帖,发了一句牢骚:“只要是企业就停电,不管企业合同,没有提前通知,企业只好买发电机,烧油,这也叫节能减排,中国特色。”不止落后企业,甚至也不止先进企业,因为还有更加伤及无辜地给“生活”断电,河北衡水市安平县为完成节能降耗指标,给居民家里停电停水,给医院和红绿灯断电,供上50小时电就得再停上22小时电,真不知道这50:22的指标又是哪里算出来的。
    指标卷土重来,价格就乱了套,限电限产之下,水泥价格暴涨,钢材价格异动,国内价格一动,国际价格也要动,产品市场上一动,金融市场上也要异动,期货市场联手股票市场,价格一起上蹿下跳,市场经济是一环套一环的链条,一种产品价格出现意料之外的波动,整个价格体系就都要跟着一起波动,价格一乱套,什么就都乱了套,生产生活,不知所措。
    不知所措,是一个由企业家主导的市场经济中最糟糕的情况,记者最近从企业家们那里听到的大多是这样的询问,“这是怎么回事啊”?一种突如其来、不由分说地拉闸限电,导致了一种深深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会导致企业家减少投资,消费者减少消费,因为为了应对不确定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按兵不动,而企业家不投资,消费者不消费,减少的是就业,减少的是GDP。一种针对落后GDP的暴风雨式的行动,洗去的不仅仅是阴霾,花花草草也要被打得七零八落。
    就算目标是美好的,手段也要小心,政策出来是一回事,执行起来可能是另一回事。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给市场造成不确定性的危害都是难以估量的,都是要谨慎小心去避免的。如果真为了20%的节能指标,我说这种指标不要也罢。
    其实,还有更多的指标都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有减排指标,所以我们必须拉闸限电;因为有通胀指标,所以我们在金融危机前夜可以加息,可以接连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因为有GDP指标,所以我们要保护好开发商;因为有巴塞尔协议,所以我们要提高银行拨备,紧缩银行信贷。大部分指标在提出来时都是只具参考意义,没有说达不成指标日子就玩完了的。
    当然,如果我一味地说中国人“生活在指标中”,你一定说我不客观,其实,地球人都一样。我们的指标还都不是跟着人家学来的,节能减排就是大家一起炒起来的,发达国家还要推中国一把;通胀率3%的目标据说也是国际惯例,据说物价增速一过了3%天就塌下来了。
    要知道,欧洲的领导人们就是为了这个区区3%的指标,宁愿以失业率上升为代价,因为他们觉得通胀比没有收入更可怕。除了这个通胀率,将欧元区国家捆绑在一起的,还有一个政府财政赤字指标,因为有了这个财政指标,所以欧洲国家在目前经济状况还有如危卵的时候竟然要放弃财政刺激、要紧缩,要老百姓别消费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这可不仅仅是自残,最后还会通过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伤害中国这样的出口国家。还是为了这个所谓的财政赤字指标,美国人也一样,就算奥巴马知道在本周明确提出了一揽子的财政刺激方案,但是在很多人看来,美国总统的出手未免也太小家子气。
    指标被设计出来,是为了衡量幸福的生活,但是指标本身并不是幸福的生活,具体说,GDP是用来衡量经济增长的,但是GDP不是幸福;节能减排是为了生态环境,为了可持续发展,但是减排指标本身不能是不可持续的。
    为什么一有了指标,我们常常就忘记了一开始要的是什么,而只是满足于“生活在指标中”?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