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标的决定“命运” 指基年最大业绩差57.52%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路晓丹 北京报道
2009年,对于公募来说,是指数基金的狂欢年。全年发行的指数型基金高达29只,仅8、9月就发行了10只。而此前2002—2009年7年间,自第一只指基——华安MSCI中国A股诞生以来,也仅仅有20只指基获批发行。
统计一年以来的指数基金业绩状况,跟踪了不同的指数,决定了指基截然不同的命运。在被动型指数基金中,业绩表现最好的华夏中小板ETF,一年来(2009年8月18日-2010年8月18日)净值增长幅度达到43.63%;而业绩最差的跟踪上证50指数的两只基金跌幅均超过13%;最大业绩差异达到57.52%。
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王群航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指数基金所追求的就是复制指数,而不是超越指数,只要没有严重的跟踪误差,不同指数的命运就决定了相应指数基金的命运。”
不同指基业绩差异的鸿沟说明:投资者购买指数型基金,并不意味着完全被动;选择购买时点最正确的指数,才是制胜的王道。
大盘指基“嫁错郎”
根据wind数据,2009年8月18日—2010年8月18日一年的时间里,取得正收益的指数基金仅有3只,除华夏中小板ETF外,位列榜眼、探花的基金所跟踪指数均为深证100,分别是易方达深证100ETF和融通深证100,两只基金一年期涨幅分别为3.32%和3.04%。除此三甲之外,所有指基业绩全线飘绿。
而统计今年1月1日以来的指基收益状况,则仅有华夏中小板ETF一只基金实现正收益,涨幅为5.46%。跟踪超大盘指数、央企50指数、中证100指数等的大盘蓝筹风格指数的基金业绩较差。截至8月18日,博时超大盘ETF今年以来跌幅已达26.31%,与排名第一的指基业绩相差31.77%。
而跟踪沪深300指数的13只基金,业绩表现在排行中趋于中庸,今年以来,跌幅处在16.27%—16.89%的区间内。
山西证券基金分析师段超表示:“今年以来,对指数基金的最大感触就是业绩分化。指基追求的固然不是超越指数,而是完全模拟指数,但是,不同指数的涨幅差异太大了。”
王群航告诉记者:“不少公司去年认为市场会发生风格转换,带来大盘蓝筹行情;但是今年看来,依然主要是中小市值股票的行情,预期中的市场风格轮动迟迟没有发生,一直是中小板指数、深证100、深成指几个中盘或中小盘指数涨得最好,大盘蓝筹指基在这样的市场行情里自然难以有亮丽表现。”
中证500异军突起
与大盘指数的悲惨命运相对应的是,南方中证500、广发中证500两只成立于2009年底的指数基金异军突起,今年以来复权净值增长率分别为-0.44%、-1.19%;在7月以来的此次反弹中,涨幅分别达到20.51%、20.41%,位居反弹排行榜的第四、第五名,脱颖而出。
长城证券基金分析师阎红分析说:“中证500指数反映的是沪深证券市场中小市值公司的整体状况,它的指数特征迎合了今年的市场行情。因此可以说,选择指数基金,其实首先选择的是指数;而选择指数,归根结底是对未来市场行情怎么判断。”
同门指基看三大指标
如果说不同指数基金的命运因跟踪指数不同而有差异,那么跟踪同一指数的基金,业绩差异又所从何来?
根据wind数据,跟踪沪深300的被动指数型基金共有13只,其中成立时间超过一年的共有9只,业绩最好的工银瑞信沪深300一年来跌幅为5.16%,而大成沪深300跌幅为6.55%、华夏沪深300基金跌幅达到8.94%,而同期沪深300指数跌幅约为6.46%。
阎红表示:“从跟踪误差的角度来说,这几只沪深300基金都不存在问题,因此没有优劣之分;原则上讲,最好的指数基金是模拟指数误差最小的,超越指数和跑输指数都不是指基所追求的目标。同为沪深300,业绩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工银瑞信沪深300、华夏沪深300成立时间都不长,会受到建仓时间比较大的影响。”
“指数基金不同的建仓速度和时间,产生的成本不一样,这是业绩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但是阶段涨跌幅应该和指数持平。投资者如果追求超越指数,应该选择主动型基金。而如果投资者资金小,做短线,可以着重考虑LOF基金。”段超补充说。
王群航也分析说:“其实对于被动指数型基金来说,每个指数有一只对应基金就足够了,原则上,跟踪同一指数的指基业绩基本没有差异。”
中原证券基金分析师陈姗姗表示:“如果基金规模太小,净值波动受申购赎回影响相对会比较大。因此,对于跟踪同一指数的被动指数型基金,在跟踪误差小的前提下,有一定规模的基金可能会更稳定。”此外,陈姗姗强调,费率也是选择指数基金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之一,同等条件下,选择费率低的当然更好。
沪深300ETF即将破壳
“指数基金最近比较有亮点的事件之一,是沪深300ETF有可能会推出,由于股指期货是以沪深300为标的物,因此沪深300ETF基金的推出,对于大资金是一个重大利好,相当于提供一个绝佳的对冲工具。不过,单独做它也没有太大的机会。”段超对记者表示。
不久前,上海证券交易所产品开发部总监赵小平亦曾对媒体表示:“目前跟踪沪深300指数的指数基金已经达到17只,沪深300ETF也推出在即,作为一种差异化产品,该产品的推出标志着我国跨市场ETF产品的突破。我相信以沪深300ETF为代表的跨市场的ETF,定能为投资者带来更有价值的投资空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