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破7.17关口,人民币汇率强势攀升趋势明显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佳 北京报道
5 月以来,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表现持续亮眼。
5月26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双上扬,早盘均升破7.17关口,创下2024年12月以来新高。
5月27日早盘,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7.1775均线附近震荡后再度开启升值之路,盘中最低触及7.1713;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盘中呈双向震荡走势,最低触及 7.180。
数据显示,月初至今,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涨幅均超过1%。
在人民币汇率走强的同时,美元开启新一轮跌势。据WIND数据显示,年初至今,美元指数累计跌幅已超9%,不仅跌破99关口,更抹去了去年全年涨幅。
在多位受访人士看来,伴随特朗普政府内外政策对美国经济冲击的逐步显现,美元还会承受一定压力,而美国对华关税立场有可能更为灵活、务实,这意味着人民币贬值压力最大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
人民币汇率强势攀升
进入5月,随着市场避险情绪逐步缓和,人民币汇率的强势特征显著。
其中,5月26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早盘双双升破7.17 关口,盘中最高分别触及7.1674和7.1617,均刷新2024年12月以来的新高。
同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调86个基点,报7.1833,创4月2日以来最高,调升幅度则创1月21日以来最大。
5月27日人民币汇率继续双向波动。当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破7.18关口,最低报7.1713,较开盘价7.1777日内涨超60个基点。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盘中也触及7.18关口。
人民币中间价方面,5月27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876,调低43个基点。
在人民币汇率走强的同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元指数开启新一轮跌势。
周一(5月26日)纽约尾盘,美元指数跌0.11%,报99.006点,全天处于下跌状态。而上周(5 月 19 日至 5 月 23 日)美元指数更是累计下跌近 2%。
往前看,WIND数据显示,开年至今,美元指数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累计跌幅已超9%,这一数据意味着去年全年美元指数所斩获的涨幅已被尽数抹去。
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王有鑫认为,从外部因素看,美元国际信用基础动摇,美元指数明显回落,使得人民币被动升值。
“特朗普对等关税计划和美国政府愈演愈烈的债务风波严重冲击美元的国际信用基础。美国财政赤字持续扩大,政府债务规模接近37万亿美元。特朗普政府正在积极推动大规模减税法案,预计将在未来10年使美国政府债务增加至少约3万亿美元,引发市场对美国政府偿债能力的担忧。美国国债拍卖需求疲软,6月即将迎来美债偿还高峰,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等事件,进一步打击了市场对美元的信心。”王有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同时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反复无常,美国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导致美元资产吸引力下降,投资者纷纷减持美元资产,美元指数大幅走低,推动人民币被动升值。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表示,美国一季度经济增长疲软,对美国财政赤字担忧的加剧以及美国对全球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美元资产的信任度下降等导致美元指数走弱,美元走低也有助于人民币汇率走强。从国际环境看,中美贸易关系缓和有助于改善外部环境,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
从内部因素看,王有鑫表示,在贸易冲突背景下,中国经济和外贸部门保持较强韧性,4月出口规模维持正增长,贸易顺差维持在较高水平,为人民币汇率走势提供了稳定支撑。同时,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平稳有序,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市场预期总体稳定,也稳定了人民币汇率走势。
从技术层面看,王有鑫进一步称,在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人民币资产因低波动性和政策稳定性吸引跨境避险资金流入。4月外资净买入人民币债券达33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此外,美元走弱触发企业结汇需求释放,进一步推高人民币需求。
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及其团队在近日发布最新报告称,自4月2日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约1%,这背后的原因主要包括央行维持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基本稳定、与2017年相比中国出口竞争力提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可能被低估、美元总体走弱以及由此产生的资产多元化投资需求。
该机构预计,人民币潜在的汇率韧性支持对中国股市的超配立场,倾向看好国内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预计企业盈利前景将适度改善,外资流入中国股市势头增强。
经济韧性尽显
值得注意的是,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双上扬之时,穆迪国际信用评级公司5月26日发布报告表示,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1”和负面展望不变。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一揽子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经济指标回升向好,市场预期和信心稳定,债务中长期可持续性增强,穆迪作出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稳定的决定,是对中国经济向好前景的正面反映。
该有关负责人强调,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动能不足、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际经贸秩序动荡不居等多重风险挑战,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加。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生产和消费需求稳中有升,经济运行稳定性、协调性持续增强,充分展现出强劲韧性和蓬勃活力。
“下一步,一系列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还将协同发力、持续显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上述有关负责人称。
展望后市,经贸谈判进展、美联储政策走向以及国内经济数据将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
王有鑫判断,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呈现双向波动态势,但波幅预计相对较小。美元走势受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美债信任危机、美联储处于降息周期等因素影响,大概率将继续回落。
娄飞鹏则认为,就未来走势看,短期内人民币汇率有可能呈现适度偏强的特点,中长期中将呈现双向波动的趋势。
“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政策空间和工具储备充足,主权信用评级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平稳有序,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此外,人民币资产价格稳定,对境外投资者吸引力持续增强,将为人民币汇率提供有力支撑。”王有鑫补充到。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张志伟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