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全球裁员3000人,加速电动化转型应对行业变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凯 北京报道
5月26日,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宣布启动全球裁员计划,涉及约3000名员工,其中包括1200名瑞典本土员工。此次裁员预计将产生高达15亿瑞典克朗(约合1.38亿美元)的一次性重组成本,相关支出将从2025年第二季度延续至2026年。公司表示,此举旨在通过精简组织架构提升效率,以应对当前盈利下滑、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
事实上,沃尔沃的财务压力在此前已显露端倪。2025年第一季度,其营业利润同比腰斩至19亿瑞典克朗,息税前利润率从5%骤降至2.3%,营收亦缩水11.7%。面对严峻挑战,沃尔沃同步加速向纯电动化转型,计划到203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在业内看来,这一战略转型与成本削减的并行,正成为其应对行业变局的双重路径。
重组成本与贸易关税的双重压力
根据沃尔沃公布的信息,此次裁员覆盖全球多个市场,其中瑞典本土占比最高,约1200人将受到影响,其余1800人分布在欧洲、北美及亚洲等其他区域。公司强调,裁员是总额达180亿瑞典克朗(约合16.6亿美元)的“降本增效计划”核心部分,该计划于4月30日首次提出,目标是通过优化成本结构和投资效率,抵消销量下滑、竞争加剧及关税政策变动带来的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沃尔沃目前在全球拥有43500名全职员工及3000名劳务派遣人员。此次裁员规模约占全职员工总数的7%。公司内部人士透露,部分被裁岗位涉及柴油发动机技术团队,这与沃尔沃2023年宣布的“2024年初全面停产柴油车”计划密切相关。
此外,关税风险也使沃尔沃不得不重新评估全球供应链布局。沃尔沃首席执行官Håkan Samuelsson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坦言,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了成本压力。近期美国政府对欧盟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的威胁,直接冲击了沃尔沃在比利时工厂生产的纯电动车型EX30对美出口。若美国将关税税率从目前的25%提高至50%,该车型的出口可行性将大幅降低。
记者了解到,EX30是沃尔沃电动化战略的关键车型,其定价原本瞄准中端市场,但若关税成本转嫁至终端售价,竞争力将严重削弱。Samuelsson表示:“我们正在研究替代方案,包括扩大美国本土生产或调整出口策略。”目前,沃尔沃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设有工厂,主要生产S60轿车和下一代纯电车型,未来可能将更多电动车型转移至该基地以规避关税风险。
尽管裁员将带来短期财务负担——15亿瑞典克朗的一次性成本将拖累未来两年的利润表现,但沃尔沃认为这是实现长期战略的必要举措。公司声明指出:“更精简的组织架构是巩固盈利增长基础的关键。”与此同时,沃尔沃在瑞典股市的表现未受明显冲击,其B类股在消息公布后震荡走高,反映出市场对成本削减计划的认可。
不过,工会与员工对裁员的反应尚未完全显现。瑞典工业工会(IF Metall)已表示将密切关注裁员进程,并要求公司提供更详细的岗位调整方案。分析人士指出,如何在削减成本的同时维持研发投入和员工士气,将是沃尔沃管理层面临的隐形挑战。
汽车行业观察员赵永琪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维持员工士气方面,裁员往往会对在职员工造成心理压力和不安情绪,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管理层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激励措施,向员工传达公司的发展战略和裁员的必要性,让员工理解这是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员工的共同利益。同时,在研发投入方面,虽然裁员可以降低成本,但公司不能因此而削减对研发的投入。汽车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尤其是在电动化、智能化等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沃尔沃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如何在削减成本的同时,确保研发投入的稳定增长,是管理层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季度利润腰斩与电动化转型的迫切性
除降本外,裁员调整与沃尔沃的业绩下滑有关。沃尔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营业利润同比暴跌59.6%至19亿瑞典克朗,营收则从939亿瑞典克朗下滑至829亿瑞典克朗,降幅达11.7%。息税前利润率从5%降至2.3%,凸显出公司在销量下滑、成本上升和价格竞争中的困境。
对此,沃尔沃推出“成本与现金行动计划”,核心措施包括压缩投资规模、减少固定成本以及优化供应链。Samuelsson在CNBC采访中表示:“市场逆风远超预期,电动车领域的新进入者正在颠覆传统竞争格局,而关税政策进一步模糊了市场前景。”由于不确定性加剧,沃尔沃甚至罕见地撤销了年度财务指引,称“消费者信心疲软和贸易环境动荡使预测变得不现实”。
而在电动化转型方面,沃尔沃的决心始于2019年。彼时,其欧洲市场销量仍以柴油车为主导(占比约40%),但随着排放法规趋严和消费者偏好转变,公司于2023年宣布自2024年初全面停产柴油车,并设定了明确的电动化目标:到2030年成为纯电动豪华车企,2040年实现全球气候零负荷。
在战略发布后,沃尔沃也得到了一定的成效。2024年,沃尔沃全球销量达76.3万辆,同比增长8%,其中中国市场贡献15.6万辆,新能源车型占比46%。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54%,插混车型增长16%。公司计划到2025年将电动化产品比例提升至50%—60%,2030年进一步扩大至90%—100%(含纯电与插混),剩余份额由48V轻混车型填补。
不过,转型代价高昂。电动车研发与产能建设需要持续投入,而当前盈利能力的下滑迫使沃尔沃在“烧钱”与“节流”间艰难平衡。以EX90为例,这款旗舰电动SUV因软件问题多次推迟交付,暴露出传统车企在智能化转型中的技术短板。此外,美国市场关税风险、中国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如比亚迪、蔚来),以及欧洲供应链本土化政策,均对其全球布局构成挑战。
为应对这些压力,沃尔沃正加速产品线更新。公司计划在2030年前推出覆盖全系的纯电车型,并探索电池技术合作与工厂本地化生产。Samuelsson强调:“纯电动是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我们必须抢占先机,即使这意味着短期阵痛。”
在赵永琪看来,沃尔沃这种“短期阵痛换长期发展”的策略是一种具有前瞻性和勇气的战略选择。在电动化转型的大趋势下,纯电动市场确实是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抢占先机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虽然短期内可能会面临业绩下滑、成本增加等阵痛,但从长期来看,如果能够在纯电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将为公司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利润空间。
综合来看,沃尔沃的裁员与电动化战略,折射出传统车企在行业变革期的典型困境:既要应对燃油车市场的萎缩,又需巨额投入抢占新能源高地。此次裁员虽引发外界对短期业绩的担忧,但聚焦效率提升与电动化转型或是其维持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