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地产正文

640万平米新增办公楼供应集中放量,供需双侧发力化解行业困境

作者:李贝贝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5-05-25 06:34:29

摘要: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全国主要一、二线城市办公楼市场将迎来约640万平米的新增供应集中放量,同比增长近七成,这也带来了重点城市商办市场租金下行、空置率持续走高的情况。

640万平米新增办公楼供应集中放量,供需双侧发力化解行业困境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贝贝 上海报道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全国主要一、二线城市办公楼市场将迎来约640万平米的新增供应集中放量,同比增长近七成,这也带来了重点城市商办市场租金下行、空置率持续走高的情况。

根据观点指数的调研,短期内,写字楼市场仍将处于调整阶段,租金下行和空置率波动或成常态。世邦魏理仕中国区研究部负责人谢晨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据该行监测,2024年办公楼市场需求处于底部区间,过去三年的年均净吸纳量仅200万平米,是疫情前一半水平。

不过,“尽管2024年市场总体艰难,但2025年一季度市场有所反弹,显现出底部复苏迹象”。谢晨指出,可以看到一些新质生产力企业,以及消费企业特别是服务型的消费企业需求动能强。同时,“从长期来看,办公楼供应的水线已经开始往下走了”,供应层面“最严峻的时刻已经过去了”,市场有望逐渐好转。

市场供需失衡成租金下降主因

过去一年,尽管部分城市写字楼租赁需求显现复苏迹象,但受高供应压力、企业降本增效等因素影响,市场租金与空置率仍未企稳。

观点指数近日于2025观点商办暨资管大会发布的《2025商办资产运营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涵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重庆等重点城市的16个中国内地写字楼样本项目,其租金单价为200.15元/平米/月。相较2024年6月末,该租金单价下降了3.09%;与2023年末相比,降幅为4.34%。

“无论是半年还是跨年度对比,租金单价降幅均较为明显,写字楼租赁市场需求端动力不足,供大于求的局面未得到有效改善。”该份报告显示,从项目表现来看,75%的样本项目租金单价对比2023年末出现下滑,仅25%的样本项目租金单价维持不变或实现上涨。

在重点城市中,对比2023年末,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武汉等城市的写字楼样本项目平均租金单价下滑,重庆写字楼样本项目平均租金单价与上年同期持平,仅杭州写字楼样本项目平均租金单价同比上升。观点指数判断,杭州的一些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发展迅速,吸引部分投资机构入杭,同时部分企业办公也在扩容,从而对写字楼的需求较为旺盛,有效推动部分写字楼样本项目租金的上涨。

从项目表现来看,截至2024年末,50个写字楼样本项目(包括上海恒隆广场、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北京环球金融中心等)平均出租率为86.99%,对比2024年6月底减少0.74个百分点,对比2023年末减少0.13个百分点,尽管降幅较小,但连续两个时间节点的出租率下滑,表明写字楼市场去化压力依然存在。

凯德投资(中国)商业及办公楼管理董事总经理梁耀华也表示,虽然目前在上海、北京还是有租赁需求存在,企业还有一定的扩张,“但写字楼租金表现还是较差”。

“商办市场活跃度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办公楼出租率与经济周期具有关联性。”中国商业联合会购物中心分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首席研究员蔡云指出,如今,企业倾向于缩减面积、延迟租赁或转向共享办公降低成本,需求萎缩导致空置率上升。

具体而言,造成商办行业困境的原因,在需求端有企业成本压缩、远程办公常态化,以及产业转型升级;供应端有2016—2020年商办用地过量出让,近年集中交付、存量资产低效、物业设计固化、缺乏产业生态深度链接等影响。

观点指数则认为,市场供需失衡是租金下行主因。过去几年写字楼集中交付,而企业办公需求因经济增速放缓、行业遇冷及降本增效策略收缩,叠加远程办公、共享办公模式冲击,导致供大于求局面加剧。若供需关系无明显改善,租金或将持续走低,业主方可能通过降价、延长免租期等手段争夺租户。

商办市场有望逐渐好转

尽管2024年的市场表现欠佳,但对于2025年的商办市场,业内颇具信心。

“2025年一季度市场有所反弹,显现出底部复苏迹象。”对于办公楼市场接下来的走势,谢晨预计,短期内供应和租金还是会较为严峻,但也看到一些新质生产力企业,以及消费企业特别是服务型的消费企业需求动能强。

“一季度的很多需求,和DeepSeek不无关系。”谢晨表示,AI热潮带动了相关企业的业务扩张。同时,部分楼宇在下行周期中表现亮眼,这些楼宇多靠近地铁站、商业设施完善、具备绿色认证、持续性的投入资本开支对楼宇进行维护和更新等,“证明还是有资产在运营加持下能跑赢市场”。从长期看,办公楼供地和开工开始下降,市场的供需平衡有望逐渐好转。

“商办的本质是’服务于商业活动的空间载体’。”蔡云表示,在供需失衡和科技变革的背景下,未来的商办将更注重灵活性(适应企业变化)、复合性(多功能融合)和可持续性(绿色低碳),这就需要运营方主动从“空间提供者”升级为“企业服务生态构建者”。

针对商办行业困境,蔡云给出了一些解决策略,包括供给侧宏观上的精准供地与总量控制、存量更新与功能再造、产品分化与产业绑定、金融工具创新。微观上短期的租金下调,长期的功能混合化、产业绑定、绿色智能化发展等。同时也依靠政府政策支持如税收减免、试点“商改住”放宽限制。此外,需求侧则包括宏观上政策精准赋能、扶持新兴产业;微观运营层面的推广灵活租赁、服务包集成、招商引资升级、产业链集群招商等。

中海商业助理总经理、COOC中海商务全球负责人张存理也强调,随着商办行业进入存量竞争,“企业应如何定义下一代办公空间的价值”值得思考。

“据统计,上海甲级办公楼办公当中,74%的搬迁租赁为升级需求。”张存理称,有非常深厚产业积淀的市场,以及能够抓住新兴的金融科技、新质生产力的市场,相对来说表现还是比较稳定的,也对未来吸纳产生一定的基础和分母,“这种情况促使商办行业从过去拼硬件、拼产品的单一时代,到拼硬件+生态系统的城市价值贡献状态”。

高格办公空间合伙人&副总裁周兴强则提出,新时代背景下,质价比和效能提升是企业关注的核心。当前环境,企业高管和所有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焦虑,需要安全感,因此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和质量提升才是关键。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