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市案例讲好中国故事
程必定/文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是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尤其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城市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成为全球城市发展亮点和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平台。然而,却很少用案例形式写出城市发展脉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志迎教授等以“写好城市案例,讲好中国故事”体例撰写的新著《合肥有模式吗》,中信出版社2025年2月出版刚面市,就成为一部受读者欢迎的热销书。
为什么呢?我拜读全书后方发现,是因为合肥这座原来在全国缺少存在感的“三线”城市,改革开放后一跃成为我国的 “新一线” 城市,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38万亿元,常住人口1000.2万人,在全国16个“双万城市”中居第14位,在8个“双万城市”省会中居第7位。合肥市高速高质发展而华丽崛起的现象,在我国政界、业界、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来合肥考察学习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并称之为“合肥模式”,但合肥市委、市政府却从不提“合肥模式”,而是只提“合肥做法”“合肥经验”。在这种情况下,该书虽以“合肥有模式吗”的问句为题,而实际上以是案例剖析方式系统地回答了合肥有模式,合肥模式是什么,因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既是一部精彩的城市发展案例,更是一部以城市案例讲好中国故事的佳作,因而很受读者欢迎。
全书共10章、39万字,细读全书可以看出,其引入之处主要是有两大鲜明特点:一是对合肥有模式别具一格的案例剖析,二是对其他城市可提供具有普遍价值的学习借鉴。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新篇章的时代背景下,这两大特点也就凸显了本书所具有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就前一个鲜明特点而言,本书不同于其他分析城市案例著作的别具一格之处是,从时间、空间、城市、产业、科技、资本、民生、生态、政策等十个维度,对合肥市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高质发展作出全面、细致、深刻的案例分析点评,每个维度的解析都从理论依据、案例分析、发展点评三个层面加而以总结、深化,既有科学的理论逻辑,又有生动的实践逻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叙事与说理深交融,是对城市高速高质发展模式的有特色、有深度的案例解析典范。
需要指出的是,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对区域和城市的发展而言,能上升到一种发展模式,一般都具有五个特证;一是有明确的目标,二是有先进的理念,三是有准确的切入点,四是有科学的运行逻辑,五是有公认的成效,具有可复制的示范带动作用。如在区域发展方面人们熟知的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是如此,在城市发展方面人们熟知的深圳模式、苏州模式是如此,如今,新出现的合肥模式也是如此。纵阅《合肥有模式吗》全书,对此都从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有说服力的回答,那就是:合肥模式的明确目标是促进城市的高速高质发展,先进理念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准确的切入点是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科学的运行逻辑是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的“多链融合”,公认的成效是得到政界、业界、学界不少人士的赞喻,甚至还受到国外学者的认可。如据彭博社早在2022年2月7日的报道:美国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谢长泰教授称,“合肥模式”不仅促进中国产业发展,还会影响世界。本书是安徽学者首次出版的系统解析合肥模式的著作,也是刘志迎教授团队的一大学术贡献。
就后一个鲜明特点而言,本书对其他城市可提供的具有普遍价值学习借鉴的东西很多,但最具有普遍价值的学习借鉴之处,是科学回答了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区位如何成为优势?二是城市如何发展更好?三是政府如何更有作为?
关于区位如何成为优势,本书对合肥案例解析的回答,用毛主席的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打扫好房子再请客”,也就是说,任何城市要发展,先应优化自己的发展条件,再引来四方投资者、创业者,城市的地理区位未变,但却形成了区位优势,后发城市尤应如此,合肥就是这么做的。本书在前三章的时间维、空间维、城市维分析中,都从不同侧面介绍了合肥是如何优化城市的发展条件,终于从过去的“兵家必争之地”,华丽转身为“商家必寻之地”,形成了独特的区位优势,很值得其他城市、尤其是后发地区城市的借鉴。
关于城市如何发展更好,本书对合肥案例解析的回答,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尤其要把力量集中在创新发展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就是这么做的,本书在中间四章的产业维、科技维、资本维、人才维分析中,分别作出了重点分析,特别在结语的“多链融合的创新发展生态”部分,不仅对合肥高速高质发展的实践作出科学的理论分析,还绘制了多链融合的创新发展生态示意图,既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连贯,又一目了然而便于理解和操作。这是从合肥案例概括出的普遍规律,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关于政府如何更有作为,本书对合肥案例解析的回答,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的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政府“必须更好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最大化”。合肥市政府在这些方面长期积极探索,一届一届接着干,本书的各章对此都有分析,特别是在后面三章的民生维、生态维、政策维,就深刻分析了合肥市政府既以市场逻辑出台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所取得的最大化效率,又以公平公正为原则制定的一系列公共政策所取得的最大化效益,市场环境越来越好,必然会推进合肥市的高速高质发展。这些从合肥案例中概括出的诸多做法,对有为政府而言都具有普遍性,更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刘志迎教授长期从事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创新理论的研究与教学,之所以能带领他的团队写出这部佳作,不仅是因为他理论根基厚、学术水平高,更是因为他长期走出大学的书斋,深入实践调查研究,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写出多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企业管理案例和城市与区域发展咨询研究报告。特别是担任省级重点智库安徽省发展战略会的会长以来,更对安徽省特别是合肥市进行了大量深入的调查研究,不仅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更提出了许多新颖独到的前赡性见解,如此厚积薄发,写出这部佳作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本著作特别适合省市县各级领导和公务员阅读,既能看到案例中的具体做法,又能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知,属于一部“理实交融”的好著作。
(作者为中国区域经济学会资深顾问;本文为《合肥有模式吗》一书评论,该书作者为刘志迎,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刘锦平 主编:程凯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