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价格战”降温!4月仅有14款车型降价,车企转向“隐性优惠”

作者:田野 于建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5-05-14 17:22:43

摘要:得益于国家大力推行的各项汽车促销费政策,以及地方政府、车企和经销商的多重优惠措施的共同发力下,4月国内乘用车新车市场继续保持着10%以上的增幅。

“价格战”降温!4月仅有14款车型降价,车企转向“隐性优惠”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田野 于建平 北京报道

商务部最新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322.5万份,其中汽车报废更新103.5万份,置换更新219万份。

得益于国家大力推行的各项汽车促销费政策,以及地方政府、车企和经销商的多重优惠措施的共同发力下,4月国内乘用车新车市场继续保持着10%以上的增幅。

新能源汽车方面,4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90.5万辆,同比增长33.9%,在乘用车市场中的占比为51.5%,较去年同期提升7个百分点。

价格战呈降温趋势

翻开4月销量数据的另一面,会发现这场“新旧势力”的较量远比想象中复杂。新能源渗透率51.5%的数字背后,是市场分化加剧的信号:A00级和A0级纯电小车在补贴之下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其中,A00级微型电动车以94%的同比增速撑起增量大盘。而B级车市场同比仅增长20%,且份额较去年同期下降7个百分点。

车企战略调整也加速了这一市场分化。比亚迪、吉利等头部车企推出如星愿、海鸥、五菱缤果等低价车型迅速抢占下沉市场,中高端品牌则面临Model Y、小米SU7等车型的“内卷式”竞争。

汽车分析师李金锦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当“经济型电动车普及才能真正拉动增量”成为行业共识,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盈利能力的矛盾,将成为下半场车企竞争的关键。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4月汽车市场持续已久的价格战出现了明显的降温趋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以下简称“乘联分会”)5月11日发布的《2025年4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指出,今年4月仅有14款车型降价,较去年4月的41款和2023年4月的19款数量大幅下降。另外,4月传统燃油车的促销幅度为22.2%,较上月增长了0.1%,且燃油车促销幅度已连续10个月稳定在22%左右。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发文分析称,这一变化背后,是车企从“以价换量”的短期博弈,转向“价值升级”的长期竞争逻辑。他进一步指出,政策托底与市场回暖共同促成了价格战的降温。年初以旧换新补贴提前落地,叠加地方消费券、金融贴息等组合拳,直接提振了消费信心。4月零售同比净增22万辆,让车企有了“让利但不流血”的底气。

而从乘联分会公布的数据可知,批发方面,国内经销商继续建立库存,4月国产乘用车的批发销量同比增长10.7%至219.0万辆,这是其同期历史上首次超过200万辆(此前的最高纪录是2024年的197.8万辆)。同时,这也是继今年2月以来批发销量连续第3次创下同期新高。今年前4个月批发的累计总量达到846.8万辆,同比增长11.1%。

库存压力缓解后,车企纷纷转向“隐性优惠”,比如比亚迪喊出全民智驾加配不加价、南北大众推出“双终身质保”权益等。除此之外,车企还在加大对非晶电机、高效能电池、5C充电、充换电配套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增强消费者的用车体验,增加用户黏性,提升销量。

品牌份额差距进一步加大

不过,市场的“硝烟”并未结束,竞争依旧激烈。数据显示,4月主流合资品牌国内零售份额同比下降3%,德系、日系份额分别流失3.4和2.7个百分点,而自主品牌份额同比增长8%,达到65.5%。

在新能源汽车这一赛道,自主品牌的优势更加明显。4月国内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72.8%,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23.5%,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6.8%。从月度新能源车国内零售份额看,4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为73%,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

《2025年4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还透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在4月以旧换新的购买群体中,置换购用户占比攀升至70%,首购群体萎缩至31%。这其中,自主品牌如比亚迪、奇瑞等车企在置换市场斩获颇丰。数据显示,4月自主品牌零售115万辆中,置换购占比超75%,直接拉动其零售份额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合资品牌仍依赖首购市场。

《华夏时报》记者走访终端市场时,据销售人员反馈,换购消费者对购买新能源车的热情明显更高。其表示,很多消费者都是冲着补贴来的,再叠加企业优惠,买新能源车确实更划算。

为此,合资车企纷纷推出“一口价”模式,福特纵横、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广汽丰田、东风日产及北京现代等车企,通过这种模式消除价格不透明短板,试图守住市场份额。

对于5月汽车市场的消费走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指出,5月汽车消费需求受政策红利、新车上市、车展促销、“五一”假日消费等因素推动,呈现集中释放态势。“在政府、厂商及经销商等多方政策联动共同刺激下,预计5月汽车销量环比将呈现显著增长。”国盛证券研报也指出,展望2025年第二季度,受益于上海车展后的新车上市和交付,叠加2024年第二季度低基数,行业景气度预计持续上行。

企业方面,崔东树分析认为,车企为冲击全年销量目标,今年下半年的车市竞争会进一步加强,但不会再出现低水平的“内卷”。“(今年)下半年,车企将会以多元化的方式来提升产品竞争力以抢夺更多市场。”

在李金锦看来,价格战在下半年重启的可能性较高。“一方面是上半年在政策驱动下市场增长良好,另一方面是碳酸锂成本在下降,这都为车企创造了良好的盈利空间,其实也是车企进一步开展价格战的空间。”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