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粮贩贾四

作者:杨仕省 肇东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5-28 21:47:20

摘要:粮贩贾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仕省 肇东 哈尔滨报道

“忙得走不开,您还是到这里来吧。”贾四说,“要是诚心买粮的话,就到屯里来,咱们到屯子看看货。”贾四在手机里告诉出租车司机吴宗海,而记者就坐在吴宗海的出租车里。
贾四是肇东市苍五镇人,这几年专门从事粮食中介,获利颇丰,去年买了一套四室两厅的大房子。吴宗海6年前也是一个玉米大豆种植户,目前在肇东市经营出租车。
在当地提及贾四几乎无人不晓。“贾四与我们肇东市的几十辆出租司机交情都很不错,我们都知道他的手机号码。我经常给贾四接送洽谈粮食业务的粮商。”吴宗海告诉记者,“送去一个客人,可以拿到50元到100元的赏钱。”
虽然很风光,贾四一见到记者还是叫苦:“这年头卖粮难,卖上价钱更难。”他每天来往城市和乡村之间,与天南地北的粮商砍价。“只要粮价足够高,南京路上都可种出水稻来。”贾四喜欢借用经济学家张五常的话,只要有搞头,粮贩子赚钱养家糊口天经地义。
一夜之间,在黑龙江省内的五谷杂粮都已经变身投资品。
“东北的粮食受限制太多了,价格和南方一些地方相差太大,这是我们从事粮食中介业务的好机会。”贾四对“无粮不稳”这句话理解深刻,“这几年我一直在外头打拼,只要有粮食这种商品交易存在,我就能在里面捞到钱。”
今年春节前,杂粮价格就一直往上涨,直到现在价格涨势仍未停止。去年同期的糯米每斤才1.6元,最贵也不过2.3元/斤,现在已经涨至2.8元/斤。
不过,记者在哈尔滨的一些粮油批发市场上发现,杂粮商户们的利润并没有因为绿豆、黑米等价格的持续上涨红火起来,相反,因为担心市场“恐高”杂粮卖不动,批发链条下游的业户上货数量锐减。“很多零售商更是畏于高价,害怕压货,因此不愿意更多地批发粮食。”哈尔滨某粮油批发商负责人陈彬告诉记者,很多老客户拿货量至少减了1/3,而且卖得很慢,“平均算下来,批发环节的销售量下降60%。”
既然真实需求并不大,杂粮价格为何始终居高不下?记者采访到的一些专家认为,重要的推手是“炒豆族”囤货,还有民间游资的炒作。“由于小品种杂粮产地相对集中,炒作所需资金较少,而且国家没有相关储备进行调控。”陈彬也认为,这样的品种容易被炒作资金放大,价格波动幅度也会比较大。
炒作的背后是粮农的不挣钱。“种粮食不挣钱。”黑龙江五常市安家镇东升村村民房本义对《华夏时报》记者说,50公斤一袋的“西洋牌”复合肥要价175元,比去年贵了70多元。“加上遭逢大旱,再不下雨就要打井,机器、柴油、人力无疑又要增添开销。”房本义说,这导致这几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加上种田成本不断增加,一亩地一年只能赚一两百元。
“我老家父母种了20多亩水稻、20多亩玉米,两个老人辛苦一年,除去成本到头来还赚不到一万块。”贾四说,“这就是当年我为何弃农从商的原因。”
尽管有一大批贾四这样的粮价套利者,但是来自官方的声音还是不太一样,“农民的心态正在发生变化,北涝南旱之年农民保留一点粮食,这决不是囤粮。”黑龙江农垦局原农村工作处处长吕朝文告诉记者,“最近,粮价上涨主要是受天气影响,没有证据证明游资大量进入农副产品市场,不是囤粮也不是炒粮。”
吕朝文说,东北地区农民不再急于集中售粮,而转为根据市场行情择机售粮。“今年自然灾害多发重发,东北玉米播种期推迟,企业普遍增加了库存。”据了解,一些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库存处于较高水平,足以满足三个月的生产需要。“要求加工、饲料养殖等企业,买玉米必须运回本地加工,不能就地转卖。”吕朝文说,择机售粮的目的就是遏制企业盲目囤粮。
现在的贾四也开始注意国家政策对粮价的影响。其实全国每年消费1.5亿吨玉米,目前国内市场并不缺玉米。“当前的玉米进口,是企业自主行为,并不是国家需要进口玉米来满足市场供应。”
目前,黑龙江余粮销售接近尾声。截至5月10日,黑龙江省农民已出售三大品种粮食312.25亿公斤。据黑龙江省粮食局介绍,全省农民已出售的三大品种粮食中,水稻111.4亿公斤,占商品量的95%;玉米129.7亿公斤,占商品量的84%;大豆71.15亿公斤,占商品量的152%。黑龙江省农民手中还有余粮35亿公斤,水稻5.5亿公斤,玉米25亿公斤,大豆4.5亿公斤。由于水稻、玉米品种当前市场销售价格较好,农民手中余粮销售不成问题。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