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公募基金集体失利 遭遇空前信任危机

作者:丁学梅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5-28 17:27:09

摘要:公募基金集体失利 遭遇空前信任危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丁学梅 北京报道

  曾经风光无限的公募基金如今却遭遇到信任危机。本周,《华夏理财》联合金融界网站作了一项调查。截至5月27日,其中91.89%的调查者买过基金,67.57%的网民对持有的基金业绩不满意,仅有16.22%的人表示满意,其余16.21%选择不好说。在业绩、规模、人才、管理费等方面,基民们对公募基金有很多质疑。
    恰巧,5月25日,记者到招商银行万达广场支行咨询近期新基金的情况,另两位投资者也正好在跟前,一位听得津津有味,另一位却摇了摇头。之后,那位连连摇头的王女士告诉记者:“买基金不如买股票,卖基金的好多都像大忽悠。”
    王女士股龄七八年,谈起股票来,她津津乐道:“跟着政策买股票,比基金赚钱快。我的哈药股份一直表现都不错,现在还有20%的收益,前几周开新疆工作会议,我买的新疆城建,这几天涨得可好了。当然也有没押对的,股指期货出台前一个月我买的海通证券,现在套里面了。不过我账户现在还是赚钱的,总比买基金好,眼看着政策调控,银行、地产都不行,还重仓,能不跌吗?”
公募基金业绩很“环保”
    2007年公募基金曾凭借大幅跑赢大盘的优势征服了股民的心,许多投资者弃股从基。而如今,基民却对基金业绩的抱怨越来越多。
    根据Wind统计,2007年沪指年涨幅96.66%,华夏大盘以年收益226%的收益率名列第一。而今年以来,截至5月26日,沪指下跌18.17%,取得正收益的普通股票基金仅有5只,收益最好的华商盛世成长上涨6.55%,宝盈泛沿海增长下跌27.63%居底,国联安红利、中邮核心成长、交银精选股票、东方核心动力、宝盈资源优选、博时主题行业和景顺长城精选蓝筹等都跑输大盘。
    信达证券基金分析师刘明军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募基金由于规模较大,本身还必须举起价值投资的旗帜,因此蓝筹是主要的配置品种。今年市场特征是蓝筹不好,所以公募基金失利。”
    而相对于公募基金的一片绿色,私募基金今年却红红火火。根据壹私募网统计,截至5月26日,126只私募基金取得正收益,收益率超过10%的有21只,常士杉管理的世通1期收益率21.32%。李泽刚在转投私募前,曾在原泰达荷银基金担任过基金经理,在公募的加权平均排名为行业后1/4,而到了私募后业绩急速蹿升到了行业前1/4。今年以来排名第6,收益率15.06%。
    圆融投资执行董事冉兰则认为:“业绩差别的关键不在行情,而是体制不同,利益核心不同。”他解释道,公募和私募两者的盈利模式和盈利动力都不一样,私募追求的是绝对回报,利益与委托人的盈利和避险诉求完全一致,公募主要追求规模收益与盈利不直接挂钩,是造成公募盈利水平不佳的主要原因。这个放到华尔街也一样,公募盈利基本也就是市场平均水平。再加上公募的诸多条款设置也对其操作构成障碍。”
高仓位导致恶性循环
    追寻公募基金业绩不佳的原因,除了重配蓝筹股外,高仓位也是一大原因。虽然在本轮下跌中,基金都在减仓,但不少基金都减仓较晚,而且有些基金前几周仍旧坚持超过90%的高仓位。
    根据国都证券基金仓位监测双周报,截至5月21日,341只样本基金平均仓位81.0%,相比上期仓位下降0.3%。截至5月7日,交银施罗德仓位高达94.5%,信诚基金94.3%,景顺长城90.8%。
    股票基金仓位必须超过60%的限制,以及诸多条款的限制,使基金经理们也颇感无奈,于是,许多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转投私募。
    近日,业内盛传博时基金总经理肖风、工银瑞信副总经理戴勇毅都将奔向私募。此前,华泰柏瑞的专户投资部总监陈剑平低调离职转投私募,孙建冬离开华夏后更是火速成立了北京鸿道投资有限公司,并与山东信托合作发行了首只私募产品“鸿道1期”。
    高仓位导致业绩不佳,投资障碍等诸多因素造成人才流失,而人才流失又影响基金业绩,业绩不佳又影响到销售规模。
    根据国都证券数据,5月份新基金发行总份额为77.9亿元,平均每只发行份额为19.5亿,该值低于38.6亿的历史平均值,也低于22.7亿的历史中位数。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表示:“公募基金今年表现不好,所以销售不行。操作跟风,对市场把握能力差,这既和公募基金追求相对收益要排名,大家都看短期的,追逐所谓的热点有关,又和公募基金经理普遍年轻缺乏经验有关。”
    虽然刘明军认为,公募基金今年业绩不佳并非是其不负责任,关键是整个市场都属于新兴市场,不成熟,波动很大。在人才方面他也表示:“人才紧缺,这个确实要承认,短期内很难解决,要靠引进海外人才或者加强内部培养,只有靠时间来改善。”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