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美育疗愈心灵·浸润爱与成长——清影“中小学影视教育”项目组甘肃青海地震灾后支教记

作者:王嘉晖 朱学鹏 益思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04-24 21:48:59

摘要:2023年12月18日,一场6.2级的地震摧毁了甘肃省积石山县和青海省民和县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造成了两地共100多人遇难、数以万计的房屋受损。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灾后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关切和教育秩序恢复也成为全社会的焦点。

文/王嘉晖 朱学鹏

2023年12月18日,一场6.2级的地震摧毁了甘肃省积石山县和青海省民和县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造成了两地共100多人遇难、数以万计的房屋受损。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灾后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关切和教育秩序恢复也成为全社会的焦点。

搭爱的家园,塑美好梦想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中小学影视教育”项目组以教育部最新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为指导、以长期在中小学影视美育领域深耕取得的研究积累为基础,决定积极参与灾后支援,为灾区青少年儿童打造一个充满爱的影像家园,在参与恢复灾区教学秩序外,努力实现影视的心理疗愈作用和传递人文关怀。

清影“中小学影视教育”项目负责人、中国文艺评论(清华大学)基地科研主管张辉老师随后联系对接了北京专门从事电影心理疗愈的心理学、医学专家团队及兰州大学影视人类学专家等,经过多次研讨论证,最终确定以“影视美育支教+教育者支持+物资捐赠”的方式,组织团队及时奔赴灾区,迅速开展行动。1月下旬,清影“中小学影视教育”项目组甘肃青海震后影视美育支教队一行分为两小组奔赴灾区,与兰州市明德社会服务中心合作,在受地震破坏影响最严重的甘肃积石山县与青海民和县开展了支教工作,为孩子们送去影视承载的爱与希望。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所做的《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与重建阶段社会工作服务需求与介入建议——基于积石山县的调查报告》陈列出儿童青少年的突出服务需求与可能性服务空间——“震后恐惧、焦虑以及创伤等心理现象比较普遍,孩子晚上不敢睡觉,做噩梦,还有一些孩子由于自身、亲人、伙伴以及同学等在地震中伤亡,或是目睹伤亡,存在经常流泪哭泣、情绪低落等情况。”对此,支教队成员、兰州大学研究生熊师认为,对于孩子们而言,选片极为重要,一方面是内容上要考虑到他们的接受度,另一方面则是影片不宜过长,对于课程教师而言,需要更加专业的课程设计。于是,项目组成员精心挑选影片,避免家庭题材与灾难题材,防止观影过程中造成二次伤害,将落脚点集中在发散性、开放式的影片解读层面,为孩子们搭建一个充满爱的影像家园,重塑对美好的憧憬期待。

在这段支教的时光中,项目组成员带领孩子们赏析互动了《我和我的祖国》《烟火人间》《长安三万里》《我在故宫修文物》《丛林赤子心》《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等电影,引导孩子们相信强大的祖国和团结的民族会保护灾害中的他们,社会各界的力量会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树立“爱自己、爱家人、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爱自然”的观念。

借“影”抒情怀,用“心”看世界

很多时候,项目组的支教成员会被这些质朴善良的孩子们所感动。清影“中小学影视教育”项目组成员、深圳市航瑞中学的影视课教师朱学鹏,也是本次震后灾区影视美育支教队的带队人,他表示当看到孩子们对生命尊敬与珍惜的时候,就会想起电影《勇敢的心》中的那句名言,“你可以摧毁我的身体,但你无法打败我的精神”。通过这次支教,朱老师发现乡村孩子更加需要影视美育助力他们“爱与成长”。影视美育课程,不仅可以因影像吸引孩子们兴趣,补充学科教育外的趣味性、生动性与鲜活性,还能够疗愈和抚平灾后孩子们的心灵伤痛、做他们成长之路上的心理疏导师,更能增强孩子们的自我认同、学会更好处理自身与周围人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增强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深刻意识。

支教结束后在清影“中小学影视教育”组内进行分享总结时,朱老师回忆起以电影《烟火人间》进行赏析授课后的情景:在电影结束主题曲的歌声中,孩子们张开双臂随着音乐摇摆着身躯,仿佛成了一个个飞翔的天使,几个支教老师都被孩子们深深地感染,也随之张开双臂摇摆身躯,那一刻,似乎教室里的师生都忘记了时间,一起沉浸在影视的世界中。

“开始课程之前,因为担心现阶段的孩子受到短视频冲击而对电影没有那么感兴趣,我特地问了孩子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看短视频还是喜欢看电影?得到了全教室异口同声地回答:‘电影!’。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非常动容。”支教队成员、兰州大学研究生杨瀚淇在支教过程中也曾无数次被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双眼所打动。

杨瀚淇进行影视美育支教的班级里,孩子们大多数以东、保、撒、回四个少数民族为主,性格单纯善良,对新事物兴趣较高。细心的杨瀚淇发现,孩子们虽对电影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但普遍缺乏耐心,注意力不够专注,对此,她在教学计划上有所调整,先做引导再进行片例放映和赏析互动,以防儿童只注重娱乐,借助前期铺开的工作,吸引孩子们注意力,使涉及影视专业的知识学习更加扎实。

支教队成员、兰州大学研究生刘昕雨也认为,在当下短视频如此火热的时代,影视媒介即将成为与文字媒介同等重要的媒介体系,对于影像的驾驭掌握应当成为重要的教育内容,西北地区影视教育力量本身就较为薄弱,师资力量缺乏,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十分突出,因此在震后这一特殊时期将影视教育带入积石山地区有其使命与意义存在。

影视美育浸润:塑自身“形”,铸内在“魂”

高校是开展美育教育的先锋队,此次支教活动中,清影“中小学影视教育”项目组成员代表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为甘肃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儿童之家和青海民和县官亭镇儿童之家各捐赠了价值5000元的学习和生活物资。

基于震区的基本现实,可以发现影视在青少年心理疗愈与美育浸润上产生了高效融合的价值和有待关注进一步深化实施的空间。未来,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中小学影视教育”项目组发起的影视教研共同体、青少年影视美育课程体系,以及清影工作室创作的各类适合青少年观看的电影纪录片等,都将致力于与曾支教过的乡村中小学建立持续互动合作关系,并且深入对接合作北京青少年公益电影节等,通过开展线上师资研讨、课例研培交流、亲子互动影院等形式丰富的活动,为当地美育浸润行动提供智力支持。并将以甘肃青海震后乡村影视美育支教为起点和契机,深入调研西部乡村美育现状与发展痛点,多方联系深化沟通探寻合作机会,共同推进西部地区乡村影视美育的活动开展、实践落地与质量提升,平衡城乡美育资源差距,为打通乡村美育帮扶的“最后一公里”而贡献力量。

除了在震后疗愈活动和教研共同体公益交流互动外,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中小学影视教育”课题组以影视美育为契机,现已融合课题组多方资源,正在联合不同地区合作学校,进行“影视+思政”“影视+心理”“影视+语文”等思政教育、心理教育、学科教育方面的本地化教研创新探索,以期达成影视教育常态化、学科交叉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开展一系列可行的、具有地区特色的合作交流。未来,项目组将继续根据义务教育艺术新课标和美育浸润的相关要求精神,深化影视美育推行落地。

“爱与成长”乡村影视美育课程受到了当地儿童们的广泛喜爱,孩子们表示很希望项目组能够带更多的影视课来和他们交流。感知生命、体验生活、学会欣赏美和创造美,这种积极面向生活的美育价值取向恰恰是当代社会美育实践所缺乏的。接下来,项目组将继续建设符合乡村实际的中小学影视美育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内容,丰富教学配套资源,吸纳多位优秀骨干教师投入到中小学影视教育的行列中来,力争让“爱与成长”的美育课程惠及到更多的儿童。

(本文系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中小学影视教育”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王嘉晖,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中小学影视教育”项目组成员,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硕士;朱学鹏,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中小学影视教育”项目组成员,深圳市宝安区航瑞中学教师。)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益思
益思

“益思”是华夏公益特别推出的一档公益评论专栏,结合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携手各界热心公益的专业人士---解读国家政策,普及公益法律,建言献计,为完善公益慈善思想、提升行业发展理念而持续努力,共创美好。

+关注 私信

TA的更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