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正文

彰显首府风范!呼和浩特残疾人事业加速度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02-02 21:06:24

摘要:这个热气腾腾、充满活力的首府,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同样蒸蒸日上。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呼和浩特不断完善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业务领域的重要措施,各项扶残助残政策措施不断落实落地,残疾人家庭的生活越过越好。

彰显首府风范!呼和浩特残疾人事业加速度

新城区打造的智慧残疾人社区康养模式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呼和浩特摄影报道

1月底,呼和浩特市发布2023年“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同比内蒙古自治区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全区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全区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全区第一。

数据里的呼和浩特经济,既有“量”的扩张,又有“质”的提升。

这个热气腾腾、充满活力的首府,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同样蒸蒸日上。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呼和浩特不断完善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业务领域的重要措施,各项扶残助残政策措施不断落实落地,残疾人家庭的生活越过越好。

业务领域亮点纷呈

位于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河口管委会郝家夭村东梁,东依山梁,西临黄河,背风向阳,日照充足,形成了适宜种植葡萄的小气候,村中的农户大都以种植葡萄为主,刘有有便是其中一位。

2008年,刘有有因车祸造成腿部残疾,那时,他的托克托县郝家夭蔬菜基地专业合作社刚刚成立两年,他不甘心就这样颓废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康复,刘有有重新出现在了合作社的田间地头,并且得到当地残联的帮扶,为此,他开始留意并且着重安置残疾人在合作社就业,同时,就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拓展了更多的种植品种和领域。

b3b61499f17f44dd6169c89fe7b633e.jpg

刘有有告诉记者,冷库里还有一些苹果没有卖出去

“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我们之前种植的都是老品种的葡萄,后来,我就开始摸索种植苹果,经过三年的实验,终于种植成功,目前,合作社里除了葡萄外,还有红提和苹果。”刘有有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合作社现有工作人员15人,其中,安置残疾人员工11人,此外,他还将实验成功的苹果树苗与更多的残疾人农户分享,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了创业就业。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残联了解到,呼和浩特全面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就业更加多元化,新增城镇就业889人,完成任务的227.37%;新增农村就业977人,完成任务的392.37%。

位于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鸿泽小区西门外的“爱家者”数控洗鞋店里,一群身穿红衣的残疾人正在忙碌着,其中不乏几位坐着轮椅的重度残疾人。

5bbc2671cec59f51fa9819cd3fdbbdd.jpg

“爱家者”数控洗鞋店里,一群身穿红衣的残疾人正在忙碌着

众所周知,就业年龄段的重度肢体残疾人和精神、智力残疾人是残疾人就业中最困难的群体,为此,呼和浩特市通过培育就业机构,探索推进“辅助性就业+托养”融合就业新模式。据记者了解,该基地积极助力爱心企业为就业年龄段重度肢体残疾人和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量身打造了辅助性就业基地。通过该项措施当地激发了就业的内在动力,帮助残疾人通过辅助性就业重启精彩人生。

就业是民生之本,它同样可以带动残疾人康复、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实现新发展。其中,呼和浩特在康复服务方面持续提升,单单在2023年便投入535.8万元,为10212名残疾人开展基本康复服务,为2796名残疾人进行辅具适配,基本康复服务率和辅具适配率分别达到99.45%和99.11%。投入1475.21万元,对1034名0—10岁的残疾儿童实施了康复救助。

aaeca838d11ff4319eb4bc845cb2eb8.jpg

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孩子

为改善辖区残疾居民的护理康复条件,提高残疾居民的生活质量,新城区残联为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免费发放智能康养陪伴机器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陪伴机器人可以为残疾居民及家人检测体温、血糖、血压、血氧、尿酸、心电图等是否正常并记录,提供健康周报功能。有突发情况可以按SOS紧急呼救功能,呼叫家庭医生和家属。

同时,呼和浩特的教育托养也实现了新的突破。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稳定在97%以上,52名学龄前残疾儿童得到助学补贴,166名残疾儿童得到送教上门服务;呼和浩特残疾人的权益保障更加充分。2023年,呼和浩特市残联投入394.1万元对1033户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完成任务的147%。

此外,呼和浩特在丰富残疾人文体生活方面也是亮点纷呈。2023年,呼和浩特在内蒙古第六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第二届残疾人就业创业创意大赛中成绩优异。8名优秀参赛选手代表自治区参加了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同时,组队参加了内蒙古第六届残运会暨特奥会,奖牌数居全区第一,创历史最好成绩。其中,呼和浩特市运动员孟燕获亚残运会盲人女子柔道铜牌。

八个方面力求突破

残疾人事业是一场责与情的双向奔赴。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残联了解到,2023年,全市残保金征收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截至12月底,残保金累计入库3.255亿元,同比增长40%。与之相辅相成的是,2023年,呼和浩特投入6726.58万元用于残疾人事业,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3年,呼和浩特市残疾人事业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不过,与内蒙古残联的新要求和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比,和兄弟盟市的新发展相比,呼和浩特市的残疾人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呼和浩特市残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部署和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残联八代会上的致词要求,落实国发〔2023〕16号文件精神和中国残联支持内蒙古的15条措施,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推动首府残疾人工作走在前、作表率。

5656c752a4418ab1c67044198b5d0f9.jpg

据记者了解,2024年,呼和浩特市残联将重点在以下八个方面求突破,从而推动首府残疾人工作全面高质量发展。

首先,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提标扩面,投入3498.6万元,将呼市户籍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扩大到0—17岁,其中,0—7岁,救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3万元;8—10岁,每人每年2万元;11—17岁,每人每年1万元。非本市户籍0—10岁,每人每年2万元。

其次,残疾人护理补贴扩围增效,除享受护理补贴的一二级残疾人外,扩大护理补贴范围至全部持证三级残疾人和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投入2375.1万元,将18270人全部纳入补贴范围,每人每年补贴1300元。同时,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向全国公开选聘76名全日制大学本科残疾大学生,选优配强乡镇街道办事处残疾人专委队伍,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承办好全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现场会和全区残疾人艺术节。

此外,残疾大学生救助提标,按照研究生每人每年5000元、本科生每人每年3000元、专科生每人每年2000元标准,给予连续资助直至毕业。并在有条件的旗县区,对残疾家庭大学生开展教育资助,鼓励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同时,进一步加大无障碍改造力度,投入750万元,在完成“十四五”实名制800户家改任务基础上,再对新排查出的45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推进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投入600万元,在全市公共活动区域、景点、社区等,建设200个辅具共享空间;加快推进市残疾人托养康复就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填补西部地区没有成人康复专科医院的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呼和浩特市残联将集智聚力,投入200万元,筹备成立呼和浩特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助力残疾人事业发展。

未来,呼和浩特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将搭建好助残公益慈善平台,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爱心企业单位和爱心人士形成助残合力,共同让残疾人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呼和浩特这座城市更加文明和温暖。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