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新年礼物”!记者亲历深港通关首日:福田口岸人头攒动,上演一幕幕久别重逢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敬 张智 深圳摄影报道
“归心似箭!这一刻我太开心了,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1月8日,一位经福田口岸入境、准备回家过年的旅客激动地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为了这一刻,她昨晚一夜未眠。
时隔近三年,中国内地终于与香港实现免隔离通关。在经过1000天左右的漫长等待后,60岁的香港市民陈先生终于回到深圳与老伴、儿子一家相聚。据他介绍,因儿子、儿媳在深圳工作繁忙,三年前老伴来到深圳照顾刚刚出生的孙子,一家人因此分离两地。“没想到一别就是三年,因为正赶上家里的老母亲生病,我需要留在那边照顾,之前没有时间(隔离)。”陈先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2023年1月8日,深港口岸分阶段有序恢复内地与香港人员正常往来。同日零时起,新冠病毒感染正式被纳入“乙类乙管”。据悉,第一阶段率先恢复运行的口岸有5个,为确保通关初期口岸运行畅顺,第一批通关出境实施预约制。
1月8日,《华夏时报》记者实地探访深圳福田口岸、文锦渡口岸,看到这些口岸正在有序恢复通关,并在现场了解到,除了回内地看望家人的港人,还有很多是回家过年的“港漂”。
福田口岸人头攒动
随着一座座连接深港的口岸重新忙碌起来,在一个个跨境家庭团聚、一群群老友相聚的同时,中国两座璀璨夺目的“双子星”城市、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整个中国也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多位受访专家及业内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港口岸有序恢复“通关”对于深圳、中国香港经济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建设的意义非凡。
通关首日:亲人、恋人、朋友相拥落泪
1月8日,中国香港与内地正式恢复通关。深圳湾口岸、福田口岸、文锦渡口岸、蛇口口岸、机场福永码头五个口岸率先恢复运行。为确保通关初期口岸运行畅顺,蛇口口岸、机场福永码头通过售票机制管控;三个陆路口岸通过预约系统安排每天出境旅客人数。
人员预约上,来深方面,由香港方面安排预约并进行验核(内地居民入境深圳无需预约);赴港方面,由深圳方面安排预约并进行验核(香港居民返港无需预约)。每日预约出境总数为50000人,具体为深圳湾口岸10000人,文锦渡口岸5000人,福田口岸35000人。
1月8日上午11时,《华夏时报》记者抵达深圳福田口岸时看到街道旁的绿化树挂满了一串串红灯笼,花圃里摆放着一簇簇红色、粉红色的鲜花,充满极具中国特色的喜庆气息;门口摆放着用红色气球装饰的彩色广告牌,醒目标识着迎接祝福标语——“湾区返埋嚟”“we are family 欢迎香港同胞返深”,还有可爱的兔子人偶与过往市民们挥手、合影。
福田口岸人山人海,人来人往,聚集了大量媒体以及从深港两地经福田口岸出入境的市民。记者在现场听到一声声温暖的问候,目睹一个个久违的拥抱,见证了多场重逢之喜。
刚刚过关的香港居民梁小姐表示,这次回来内地是为了回老家四川看望病重的爷爷。“疫情期间回老家太难了,深港实现通关是我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
多名通关市民向记者表示,通关流程平稳顺畅、秩序井然,现场有清晰指引。作为首批过关港人,黄先生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对通关流程的便利赞不绝口,“从落马洲到福田口岸入境出口通关只需大概十几分钟,感觉非常方便,以后就能经常回来看望家人了。”
《华夏时报》记者在福田口岸联检大楼处看到,在出境入口处,一块蓝色的大告示牌上写着“往香港”,黄色的告示牌写着“出境”,另一块告示牌提醒旅客“请出示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此外,入境口还摆放着“陆路口岸赴港预约系统操作指引”,出境大厅前有铁护栏整齐地排列着。
广场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和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一直在忙碌着,为来往的市民提供指引帮助并维持现场秩序。
一位居住在福田口岸附近的居民告诉本报记者,此前沉寂已久的福田口岸联检大楼在1月6日晚灯火通明。“这几天变化很大,周边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许多店铺陆续恢复了营业,相信很快就会恢复昔日热闹繁华的场景。”
12时许,《华夏时报》记者又来到位于深圳罗湖区的文锦渡口岸,相比预约名额最多的福田口岸,这里更加安静祥和。口岸大门上挂着四个夺目的大红灯笼,入境通道上有“欢迎回家”的横幅,刚刚过关的旅客驻足在“文锦渡口岸”的石碑前拍照纪念。
在口岸出口,记者看到有不少的士司机在排队等候入境旅客。的士司机马师傅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复通消息发布当日便计划今天一早就开到口岸周边。“我已经接了几趟乘客了,客流恢复了,以后会多往这边跑跑。”他说。
记者在福田口岸、文锦渡口岸走访时发现,复通当日,口岸附近的各类商铺,如免税店、餐饮、便利店等均恢复了活力。一位免税店店主坦言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希望,“接下来通关的旅客肯定越来越多,相信生意能回到昔日般的红火。”
罗湖口岸附近商户:“迫切期待着通关的到来”
在陆路口岸中,作为最老口岸的罗湖口岸并不在第一阶段恢复运行的口岸之内。
1月8日下午,《华夏时报》记者来到罗湖口岸,了解到该口岸目前仍在进行改善工程,暂未可知恢复运行时间。
在罗湖口岸附近的深圳火车站门口,记者遇到了出来拉客的皮包商户老板许先生。
在许先生的指引下,记者参观了罗湖口岸旁边的罗湖商业城。罗湖商业城共5楼,大多店铺经营着皮包、手表皮带、珠宝黄金、饮食等生意。在此前3年疫情期间,附近店铺生意并不理想。当日,绝大部分商铺仍然大门紧闭。
罗湖商业城内只有寥寥几个店铺营业
许先生是广州人,从事皮包生意已经20多年。他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疫情之前,罗湖商业城生意十分火爆,但遭遇疫情之后,很多商铺都被迫关门歇业,延续营业的商铺每天都需要在火车站、地铁口附近拉客以维持店铺营业额。
“20%?没有,开门营业的也就是5%吧。”在记者问及罗湖商业城如今的营业率时,许先生表示,并指着一家紧闭大门的工艺品店铺向《华夏时报》记者说,“这家店在之前6个月一次门都没开过。”
“年后罗湖口岸应该就能通关了,我真的是迫切期待着通关的到来!”谈及通关事宜,许先生难掩喜色,一脸振奋地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大家也都和我一样,很多还没开门的同行们也在准备赶回来备货、营业。”
此外,1月8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双核心城市的深圳与香港实现了深圳地铁、港铁重铁网络扫码乘车互联互认。据深铁集团消息,当日起,乘客可以使用“深圳地铁”App、“AlipayHK”App、“支付宝”App中的任意一个App,即可在深圳、香港两地跨城扫码,乘坐深圳地铁、港铁重铁。
根据最新的通关政策,自1月8日0时起,港珠澳大桥香港往返珠海穿梭巴士恢复24小时营运,香港往返珠海班线增开至168个班次。自香港入境人员凭行前48小时新冠病毒感染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入境,无须再核酸检测及隔离检疫。经珠港口岸进出境的旅客应成功购买车船票后方可前往口岸,自驾车往返的旅客须提前预约,而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乘客可以免预约通关。
大湾区活力再现
美团数据显示,自通关消息发布,内地消费者通过美团APP浏览香港餐厅信息的数量环比去年下半年平均水平增长了72.9%,香港迪士尼乐园浏览量环比增加81%,海洋公园增长361%。
随着逐步恢复,在不久后,深港之间将会有更多的口岸恢复正常运行。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关对于香港和深圳而言有利于强化两地交流,提升和巩固两地口岸城市与窗口城市地位,对于两地对外贸易、金融服务、旅游与零售业的恢复发展意义重大,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建设而言有利于提升国际国内交往与经贸交流活跃度,提高大湾区的经济影响力、带动力和促进大湾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
柏文喜表示,恢复通关后,物流、对外经贸、会展、旅游、零售和金融服务等行业受影响最大,而会展、旅游、零售服务等行业可能最先恢复活力。
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也认为,随着内地宣布通关,冰封多时的香港旅游业终见曙光,内地通关对香港旅游界而言得益最大,香港旅行社的至少三分之一业务来自内地游客团,随着内地的通关,香港旅行社可以提升至少三分之一生意。
“大量的内地游客前来香港旅游、购物,还能够进一步刺激香港的零售、消费市场,从而带来香港的经济发展。这是因为私人消费总额贡献了香港GDP的69%,甚至比世界消费大国美国的66.7%、英国的61.6%还要高。随着内地游客前来香港消费,无疑将可推动香港的经济发展。”梁海明向本报记者表示。
广州舫世国际货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建言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港口岸通关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将促进双边的发展。“很多港商和经过香港的外商,能方便进出内陆,加强了经贸往来,导致进出口贸易会有一定的增幅。内陆的商人出港经商也会出现井喷式增长,很多内地商人都是从第三国进口通过香港转运回来,因此在香港有仓库和贸易商洽。”
记者了解到,随着口岸的重开,很多香港企业已经开始迫不及待的为内地之行制订计划。梁海明还指出,随着内地通关,内地来港上市的企业将增多也将刺激香港经济。“2022年全年香港IPO集资额逾1000亿元,按年大跌近70%。但情况在2023年将好转,随着内地持续优化防疫措施,以及与香港通关,将令金融市场的交投气氛回升,再加上随着港交所将降低新经济企业在IPO时的营收门槛,修改对科技公司上市标准,也将吸引更多内地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在上述上市风潮的带动下,预料香港IPO市场在2023年将有机会出现大反弹,按年大增逾1倍,IPO集资额排名有望重新回归全球三甲位置。可见,内地与香港通关将巩固和发展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