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银行“抢”手指 指纹支付引领消费

作者:王雪涛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4-16 17:43:30

摘要:银行“抢”手指 指纹支付引领消费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雪涛 北京报道

   周末,做化妆品销售的王小姐在徐家汇商圈请朋友在豪华餐厅大吃了一顿,结账时,她既没付现金,也没有刷卡,而是在一台指纹终端机上将手指轻轻一按,就完成了付款,整个过程耗时仅5秒。这就是眼下正兴起的“指付通”指纹支付业务,越来越多的像王小姐这样的都市白领乐于成为“按指纹”的买单一族。目前,在上海已有数万消费者将自己的指纹与银行卡或电子钱包挂钩,实现了用指纹消费。
    指纹支付采用的是当今生物识别技术中最为成熟的指纹识别技术。据中科院自动化生物特征认证与测评中心专家谭铁牛介绍:“指纹支付业务采用的是不侵犯隐私的活体指纹识别技术,并具有多重防伪功能,即使指纹被伪造或复制,也无法通过验证。”
    业内人士预测,指纹支付有望成为继电话银行、网银、手机银行后的又一个新生金融支付业态。
信用卡将开通“指付通”
    所谓“指纹支付”就是市民将个人指纹信息与指定付款账户绑定,日后前往特约商户消费只需一“按”手指,并输入身份识别码就能轻松买单——消费款项自动由绑定账户转账。值得一提的是,指纹支付是在没有银行卡、现金的条件下,消费者依然可以消费,并且有效避免钱包遗失、银行卡被盗刷等隐患,是高新技术与金融结合的创新服务。
    记者了解到,光大银行是最早一家与指纹技术公司“立佰趣”联手在沪上推出“指付通”指纹支付业务的国内银行,也是银行中第一家将信用卡、借记卡以及存折同时捆绑支持指纹支付的银行。截至目前,包括工行、建行、农行、交行、招行、光大、民生、中信、兴业银行等在内的国内主要银行均已陆续开通指纹支付业务。
    目前,指纹支付业务在办理上已经没有障碍,手续也较为便捷。光大银行有关人士介绍,用户可在该行所有营业网点申办业务,将个人的信用卡、借记卡或者存折与本人的指纹数据信息进行绑定,同时完成身份识别码的设置,一般流程在5分钟左右,开通无需费用。目前,1000元以下的消费额度无需签字再行确认。
    据了解,“指付通”的运营商是上海立佰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指付通”是其第一个应用项目。立佰趣公司首席执行官陈晓峰向记者介绍,“指付通”是利用指纹的生物技术进行支付缴费的免费服务。当消费者的指纹信息数据与银行账户连接的指纹信息,在立佰趣指纹识别系统中扫描后,输入相应标记数字,便可完成支付,从而实现购物或消费无需携带银行卡或现金的便利。
    陈晓峰透露,目前已经与农行、交行、浦发、招商,以及罗森、如家、一茶一座和Sports100等数十家品牌连锁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将陆续开通“指付通”。消费者到开通服务的银行柜面登记相应卡号,并与指纹“绑定”即可。
    据介绍,“指付通”的主要盈利模式是向商户收取服务费,即消费者每支付一笔,商户缴纳一定比例的手续费。陈晓峰表示,虽然每台设备的市场价格达1000美元,投入非常大,但其市场潜力应该能够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陈晓峰称,立佰趣今年计划在上海再增加投入1万台终端机,在内地一、二线城市及香港全面推开。
遭遇指纹被窃怎么办?
    “窃取”指纹,不仅是在电影画面中存在,现实生活里这一情况也已较为普遍。“我以前学车时,用的是指纹考勤,结果别人可以用简单的指纹复制方法,帮我混过去。现在的指纹,能确保银行卡里的钱万无一失吗?而且,银行密码泄漏了可以修改,指纹是不能改的。”尽管上海市民张小姐拉好友也加入了指纹支付行列,但她心中一直有个“不安全”的疙瘩,有时还胡思乱想:“会不会引发一些人身伤害案的发生,有人砍别人手指消费?”因而,她甚至担心在餐桌上留下的指纹就能被窃取。 
    “指纹支付只在有人结算的区域开通,如果有人拿着一截砍下的手指去消费,营业员会答应吗?说不定还报警呢。”专家笑着解释,现在推出的指纹业务并非第一代图像识别,后台记录的是手指真皮层上的特征点动态转化的192个字节的字符串,每次使用时,由于按压角度和力量不同,所以动态转化的字符串每次都不相同,最终由判断逻辑关系确定是否同一手指按压,就好比192位动态密码,并且按压指纹的同步通过指纹读头上的金属线检测是否活体。连非活体的都过不了关,更不用说仿造的了。
    “手指破了是不是就不能付钱了?”开通指付通业务后,张小姐的右手食指成了重点保护对象,切菜时、削水果时,都特别当心,“别的手指碰伤不要紧,这个手指千万不能擦破皮,否则就不能付钱了。”张小姐担心,绑定了手指后,这成了唯一,“如果手指真的受伤了,能换个手指吗?”
    “指纹支付服务可以开通也可以注销,就像注销一张银行卡一样。”相关人员说,也就如同拨打银行的客户服务电话,根据提示完成验证,然后注销。如果只擦伤表皮,断纹拼接识别技术会“认出”指纹,所以不会影响支付。“如果真的永久性伤及真皮层,可以换一个手指开通指纹支付。”专家说。也就是说,注销原来的手指,重新注册一个新的指纹。
    指纹支付并非适合所有个人用户。个别人因先天不具备指纹或后天指纹劳损,以及因病理原因造成的手指严重蜕皮、干裂、过度潮湿等情况,是无法识别通过的。
便民金融服务
    陈晓峰介绍说,将来人类所有的商业往来,或许都可用电子支付工具完成结算。电子支付可能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一场持续的金融危机,让整个行业不得不展开颠覆性的自我思考。要想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加快网络银行和电子商务的进程则是各国银行的战略性选择。”陈晓峰认为。
    电子支付让银行得以突破时间、空间和形式上的限制,随时随地用任何方式进行安全支付和结算。其方便、快捷、高效、经济的优势,使得银行的服务从“固定销售点”方式,转变为“随时随地”方式,而服务也更个性化、低成本和便捷。
    陈晓峰表示,国内银行早已纷纷重点部署电子银行战略高地,尽可能开展各种电子支付业务。在业务形态上,电子支付也已经深入到物流、教育、航空、旅游、游戏、IDC、保险、公共事业缴费等众多行业之中。而作为一种支付工具,银行电子支付已为消费者提供了几乎所有可以接触到的支付终端,如电话、手机、互联网、电子邮箱、信用卡、指纹支付等专用支付通道。
    “在银行卷入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同时,广大消费者正在享受着越来越便利的电子银行服务。”业内人士如是表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