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迷雾把握投资王道
从希腊债务危机到各国退出政策,如今市场上唯一确定的便是层层的不确定性。在震荡市场中把握投资机遇既需要急流勇进的胆略,亦需要攻守兼备、以退为进的智慧。可以说,如今战术才是王道。
上周A股市场延续震荡整理,逐级走高的态势。周三,在金融、地产等权重股的带动下一举登上3000点整数关口之上,随即便获利回吐止步不前,港股亦是创下八周高位后出现小幅整理,投资者观望情绪浓厚。未来政策面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使市场陷入震荡泥潭可能性较大,短期缺乏向上突破的动力,震荡格局将成为主题。
进入“后两会时代”,虽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信号给资本市场吃了定心丸,但通货膨胀和加息因素仍然是市场头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虽然上周美联储决议维持利率不变,显示全球主要央行在退出战略的选择上依然小心翼翼,但美联储的退出步伐仍然是市场上重要的主旋律之一。
在中国市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也是不确定性的来源,在舆论对高房价的一片声讨中,3月10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了新的“国19条”,旨在大力度调控供地格局和地价,预计后两会时代,中央还很可能继续出台楼市调控政策,以促进楼市健康稳定发展。此外,在银根收紧的大背景下,银行业和房地产业开始上演融资大戏,据部分媒体统计数据,预计两大板块的再融资规模高达2730亿元。
撇开这些看不清的乌云,积极的力量同时也在酝酿中,并有望成为主导市场力量的另一大阵营。虽然希腊问题反反复复令西方国家受债台高筑所累,但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实力正日渐强大。该区域较低的通胀水平、银行部门对消费贷款的支持、加上就业形势的改善有望推进私人消费的反弹,可持续复苏将成为未来关注之焦点。无论是印度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还是韩国对于聚变能的关注都将带来新的增长动能。
在各方力量交织且政策迷雾未散之际,投资者若要战胜通胀、跑赢CPI,防止资产缩水,可以采取分散投资和分段投资策略,通过分散资产配置,多层次投资于股市、债券、楼市、黄金、保险等各种标的,获取稳定、平均的收益回报。而选择优秀的银行理财产品,譬如针对市场波动专门设计的“牛熊双盈”保本理财产品,更有机会在市场回调或上涨时均获得潜在收益,把握市场有限下跌和可能再次上涨的累积获利机会。东亚银行(中国)财富管理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